|
小时候,眼巴巴地盼望着过年,一进腊月,就感觉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在我的记忆中,年味儿从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飘香了。
年味儿里,最先出现的是腊八粥的甜香。腊八头天晚上,勤劳的主妇就提前把各色豆类、干果洗干净,用清水泡上。腊八一大早,一大锅内容丰富的粥就开始熬制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熬,袅袅的蒸汽里,渐渐充满了谷物、豆类和各色干果的香味儿,等粥熬到粘稠浓郁,再放点糖,那浓浓的香味儿里,就香中带甜,甜里透香,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严冬里喝上一碗,浑身暖洋洋的,通体舒泰,心满意足。
年味儿里,有灶饼和芝麻糖的酥香。大年二十三,烧起热热的鏊子,将提前发好的面揉得洁白光滑,切成不大不小的剂子,擀成圆圆的面饼,抹上油,撒上盐、芝麻和五香粉,卷起来再擀成饼,放到热鏊子上来回翻几次,外焦里嫩的灶饼就新鲜出炉了。“二十三,糖瓜粘”,甜甜的糖瓜是提前买好的,加上金黄酥脆的灶饼,郑重地祭拜过灶爷爷、灶奶奶之后,就是孩子们的美味啦!再配上香香的玉米粥和清爽的凉拌萝卜丝,实在是让人回味无穷。
年味儿里,有白面馒头的麦香。腊月二十七,一大盆发好的面团被隆重地请了出来,在主妇灵巧的双手中,变成一个个圆润光滑的馒头胚,放进烧得旺旺的地锅中,二三十分钟后,掀开蒸笼,白白胖胖的馒头闪亮登场了,麦香浓郁,沁人心脾,不要别的配菜,单单蘸着红亮咸香的西瓜酱,就让人欲罢不能。
年味儿里,有地锅煮肉的浓香。腊月二十八,用旺旺的柴早早地烧开一大锅开水,把洗好的肉一块块放进去,再用小火慢慢地煮。煮肉的火候是最重要的,时间短了煮不熟,时间久了肉就煮化在水中变成肉汤了。红红的火舌不急不躁地舔着黝黑的锅底,锅里的水和肉咕嘟咕嘟地合奏着小乐曲,当肉香终于由淡淡的一缕变成浓浓的一片,取一根干净的筷子,在肉块上轻轻一扎,能轻松地扎透了,说明肉就煮好了。最具吸引力的是最后出锅的肉骨头了,袅袅的白气里肉香四溢,等不及晾凉,就狠狠地啃上一口,那一种软烂鲜香,让人恨不得连骨头渣都吞进肚子里。
年味里,有炸油货的醇香。腊月二十九,油锅支起来啦,金色的菜籽油在锅里吱吱地翻滚着,白色的莲夹、丸子、豆腐你追我赶地跳进去,冒一会儿泡儿,打几个滚儿,神奇地变成了金黄色,那醇醇的香味诱惑着孩子们在油锅前打转。最奇妙的要数炸莲夹了,咬开金黄酥脆的外表,露出洁白脆嫩的莲菜,里面是鲜嫩多汁的肉馅,层次分明,口感丰富,咬上一口细细品味,真正是唇齿留香。最后上场的是头一天煮好晾凉的方块肉,顺着锅边丢进油锅里,快速盖上木质的锅盖,须臾,就听到锅里由吱吱作响变成了碰碰啪啪,热闹得像唱戏一样,这时候是断断不能掀开锅盖的,否则溅出的热油可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等到锅里的声音渐渐平静,要小心地掀开锅盖,迅速用筷子将肉翻一个身,再次盖上锅盖听一场热闹的短戏,肉就烧好了。肉皮金黄,肉质变紧,随手拿一块儿切成薄片,和着绿绿的蒜苗、红红的辣椒在炒锅里翻炒一会儿,油亮喷香的回锅肉就做好了,只一块儿,就让人满嘴流油。
年味儿里,有猪肉饺子的鲜香。大年三十,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剁肉馅的声音,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萝卜馅儿、白菜馅儿、韭菜馅儿,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魅力,满满的一大盆调好了,带给人满满的踏实感。“东边飞来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水开了,饺子放进去,真像一群白鹅在游泳。游了几个来回之后,白鹅变得胖乎乎的,用手轻轻一按,凹下去的地方又快速鼓起来,说明饺子就煮好了。盛上一碗,配上一碟香油和醋调好的汁,轻轻咬一口,顿时鲜香四溢,让人不由得食指大动,大快朵颐。大年初一一大早,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服,领了巴望许久的压岁钱,倚在贴了新对联的门边,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再来一碗鲜香的饺子,满足感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年味儿里,有小年的混合香。正月十五是小年,为了迎接小年,家家户户都在忙,三里五村飘荡着各种食物的香味。有炸麻花的,香甜可口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有蒸枣馍的,甜甜的枣香混合着麦香诱惑着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揪一颗大枣就跑的小喜剧不断上演;有蒸布袋馍的,“布袋”的肚子里装上生的花生仁儿蒸熟了,那花生就变得软糯清香;有蒸小动物馍的,用面做成小刺猬、小老鼠、小白兔等,黑亮的花椒籽做他们的眼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有蒸灯盏的,玉米面捏成圆柱形,上面捏出一个一寸来深的凹陷,蒸好后晾凉,在凹陷处倒上香油,取一小段棉线捻成灯捻,晚上点燃了,端在手心里到处炫耀,面香和油香不断勾引着肚子里的馋虫,往往等不到油烧干灯盏就进了肚子。正月十五晚上,一碗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咬开白胖的元宵,流出黑油油的芝麻馅儿、红艳艳的山楂馅儿,芝麻的香糯、山楂的酸甜,在唇齿间流连……小年的年味儿,是对整个年味儿的收尾,是画龙点睛的收官之笔。
当旧的年味儿渐渐散去,对新一个年的期盼又开始了,支撑我们走过三百多日子漫漫长路的,是心中对过去年味儿的反复回味与品咂,年味儿,是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保持着持久热情的不竭动力。
长大之后,才渐渐意识到,在那些物资并不充裕的岁月里,那浓浓的年味里,凝聚着父母多少的心血,他们在辛勤劳作之余,是如何挖空心思地百般搜罗各种原料,使出浑身解数煎炒烹炸,来满足我们的味蕾,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回味。父母之爱,才是年味中最厚重的底料。
时光的脚步一刻也不停歇,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年味儿却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淡了。那儿时无比期待的各种美味,成为了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八宝粥不再是腊八的专利,饺子、元宵、炸莲夹、肉骨头也早已失去了吸引力,枣馍、灯盏、麻花的做法慢慢失传,属于过年的那些专属味道,渐渐变得没有了特色。也是,常年不关门的超市里应有尽有,零花钱不再指望压岁钱,新衣服不用再等到过年才能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何必再为过年而忙活呢?亲力亲为的年夜饭,逐渐演变成饭店里的一项业务,一年一度的春晚也变成了抢红包大赛的背景,走亲访友的拜年声变成了朋友圈中复制粘贴的相似文字,过年走亲戚也慢慢向外出旅游发展。人们一边对过年的兴趣越来越淡,一边感慨着“年味儿都去哪儿了”“过去的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的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
那么,年味儿真的没有了吗?既然如此,能不能把年取消了呢?让我们权且假想一下吧!
如果取消了过年,年假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吧,不用趁着过年千里迢迢回家与亲人团聚吧?不用再借此机会和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亲朋好友联络感情了吧?该发的红包不用再发了吧?必要的年货不用再准备了吧?只要这样想一想,是不是就得连连摇头?其实我们都还在期盼着过年,该准备的年货多少还得准备,该拜访的亲友还是要拜访,该发的红包还是一个都不能少,该添置的新衣还是要准备,连那颜色也要比平时鲜亮一些,图的就是那份喜庆与热闹。超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景点里游人如织的场景,千百年来永不淡薄的父母之爱,都在提醒着我们,这就是年,我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盛大节日。年味儿不是变得越来越淡了,只不过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换了形式,年味儿里,仍然有父母亲切的爱,朋友绵长的情,人们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它仍然是我们周而复始的生活中一个美好的企盼,我们在怀念旧的年味儿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用心品味新的年味儿。
也许,今天的年味儿,已经在新一代孩子们的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成为他们记忆中独特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