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很多人看后不禁拍案而起,但是生气之余毕竟要反省。我们自己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做了什么呢?
作为普通一员,我们无法制定法令法规去强制他人做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在自己了解传统文化的常识后去给自己的孩子普及,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众多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春节是最具有特色的。我是这样给孩子介绍春节的。先告诉孩子春节的起源。
官方说法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有: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和现代民间习惯说法是有出入的。老百姓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事实上,年和春节的起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么,年是怎么来的呢?
流传最广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种说法通常用于给孩子们的普及常识时。
作为世代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关于年还有这样的说法: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春节等于年的确立也有来历。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知道了春节的来历,就要给孩子们介绍春节的风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以儿歌导入是最好的途径,然后一一介绍腊月正月里的习俗。
以中部及北方的风俗为例,我是借助配图给孩子介绍的。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孩子们知道了这些内容,还要去一一体会才能印象深刻,就可以领着孩子们到年味比较浓的农村去体验漫长而有趣的新年。无论是哪一项孩子都会感觉到很新鲜,特别是农村的庙会,热闹非凡,各种传统的小玩意琳琅满目,争抢着亮相。等孩子们大些了还可以积极参与打扫房子,贴贴对联,挨家挨户的拜年,甚至是自己动手做元宵节的灯,或者是包元宵包饺子。当我们吃着丰富的年夜饭和串亲访友的时候,也要告诉孩子,这也是作为农耕社会的传统习俗。勤劳好客的中国人,在农闲季节就会庆祝与祝福,这种美好的祝愿也叫吉祥话,过节吉祥一年吉祥就是希望和幸福。
了解了历史传统,还要让孩子体会到这些传统在新时代的意义。除了过那些千年不变的习俗,我们还可以加进时代的精神。比如看贺岁大片,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带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旅游。因为对于紧张的现代人来说,春节也是一个休息调整的时段,我们要去完成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弘扬传统文化,虽说需要从娃娃抓起,但更需要从大人这里抓起。成年人了解了,重视了,孩子们才能了解和重视,我们的文化才能薪火相传,我们的传统才有了神,我们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我们才不怕任何形式的不友好的挑战和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