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一测试卷的时候,看到作文题目,我们几个监考老师在考场里就不禁咋舌:这回的题目,不是油腻尬舞的励志鸡汤,也不是故作清新的文艺哲理——湖北尖子生弑师案,前段时间一个敏感而又迅速被淹没的社会新闻,当它如此热烈而生猛地成为了作文题目,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心理感受丰富而复杂。
首先,我敬佩教研室出题老师们的眼光和勇气,我也看出了他们的良苦用心,高中的写作教学不应只留给学生一堆零散的“写作技巧”,而是要真正引导学生思考真问题,讲出真心话,我看到了出题老师的努力。其次,这则社会新闻,相信任何一位老师在看待它评论它时,都无法以真正置身事外的客观冷静来理性对待,尤其是从更多的新闻报道中了解更多的细节和过程后,比如说被杀害的鲍老师曾让凶手小罗在自己家里吃住长达一年,比如说鲍老师是看到班级学习氛围不好才选择给同学们播放高考励志片让大家写读后感的,比如说小罗第一刀就选择扎在了鲍老师的脖子上,而最终用26刀让自己的班主任成为了筛子……所以,我特别期待看到学生们的作文,我迫切地想知道:面对同龄人向老师举起屠刀这件事,学生们心里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在评卷时,看到扫描后的白纸黑字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时,我第一次有了几分不真实的感觉,有一个同学这样评论“小罗的班主任,必然有人将他视为无辜者,可我看来并不然,这件事因他而起,虽然劝说小罗考上重点大学实为善举,但方法不对,结果也定会不同。由此看来,该老师更像是‘主凶’”;还有同学以小罗的口吻给自己的妈妈写信,“诚实地说,我觉得班主任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那天成绩出来后,他叫我去办公室,什么都没问,只有训斥……妈妈,我为什么要是榜样?我只想考一所二本院校,过轻轻松松的生活,他又批评了我,他说得太多了,所以我拿刀刺了他……”;还有同学也在反思这背后的原因“老师因为学生的成绩波动而去批评一个将要走进高考战场的孩子,而学生因为老师给予的过于严茍的关心做出了杀人的决定,没有单方面的错误,但他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广阔的胸怀”;还有同学积极提出建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小罗班主任教育方式有问题,不会换位思考问题。对学生应是循循善诱而并非一棒子打死,要多开导,学生问题宜疏不宜堵。小罗没考好,心里也一定不舒服,老师再加以批评并通知家长,小罗肯定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再者说,小罗有自己的追求,老师应支持而不是将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应当尊重他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应强求,因为我就是我,为了自己而活”……我将这些真实的心声一一拍到了手机上,怕改卷时不真实的感觉影响了对分数的判断。改卷间隙,几个同改作文的老师交流感受、唏嘘不已:“看到有的作文,哪怕表现出了对老师的一点点理解和同情,就觉得很感动了……”无疑,这次改卷的记忆,不是五个小时改一千份卷子的疲累,而是心酸和委屈:何时,我们与学生之间已经隔了这样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当然,也有从正面立意的:有谈应把压力变动力,以拼搏和热爱之心对待高考的,因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同学甚至通过梦境形象地描绘了“人上人”的生活:“二十年过去了,我身在二十多层的商业楼里,自己好像是那里的优秀领导者,让助理小芳帮我复印文件,让秘书小高把企划案拿回去重做,让下属欣欣帮我端一杯不加糖的咖啡……”有以乐观之心看待未来之路的,“吃得今日苦,明日便不苦;今日不吃苦,明年学费两万五”……我不认为这些都是学生们游戏考场之作,而且,这每一个观点和评论背后,都有一批持相同意见者,绝非个例。
我自问不是听不得真话的老师,但看到同学们如此的直率和坦诚,我的心里和喉头被一些东西塞得满满的。我告诉先生,在周一的课上,我想把这些阅卷的感受分享给同学们。同为老师并且做了五年班主任的他劝我说:“你要真诚,而不是发泄。”他说的话我完全接受,可在这件事上,真诚表达和宣泄情绪的区别,我不太拿得准。
周六下午,利用难得的周末,我们去看了部新电影《无问西东》。事先我并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片,以前看过几眼预告片,我还以为是一个爱情文艺片。观影过程中,影院里的人都不时抽泣或流泪,我也数次流泪,并在心里慢慢浮起一个词:“高贵”。这种感受,在看其中一个故事时尤其强烈。1938年,因为抗战,西南联大成立,清华大学学生沈光耀和他的同学们,跟随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自建简陋的校舍,不放弃读书和求知。雨季到来,暴雨在单薄的铁皮屋顶肆虐着,发出的巨大噪声盖过了老师讲解公式和定理的声音,年迈的物理老师干脆在黑板上写下“静心听雨”四个字,然后平心静气地坐在讲台前,任凭漏下的大雨浇湿了他的帽子和衣服。为躲避呼啸而来的敌机可能带来的轰炸,那些曾在历史上闪闪发光的人物——沈从文、朱自清、钱钟书、冯友兰、陈寅恪、钱穆等教授就带着他们的学生,在山坡上的防空洞里讲课。当泰戈尔的诗诗意而坚定地从老师嘴里轻轻念出,富家子弟沈光耀用他的真心听到了。他通过了飞虎将军陈纳德的测试,怀揣一个准备飞上蓝天当空军的愿望。他的母亲在家中老仆的陪同下来看望他,带来了父亲病重的消息,也带来了父母的强烈愿望:不希望孩子走上战场。她让儿子跪下,背诵并解释家族中不让当兵的家法,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电影中的光耀妈妈,一袭黑色旗袍和低调的珠花首饰,衬托出端庄典雅的气质,一口软糯粤语,温柔而痛彻心扉。在儿子答应她不再当兵后,她将从家里带来的营养品——巧克力、蜂蜜、罐头一一分给儿子的同学们,晚上她坐在灯下,认真地将儿子穿小了的校服毛衣拆开并重新编织。在她离开后,有一天日军对昆明进行了大轰炸,西南联大的校舍被震塌,不少老师和同学受了伤,更多的平民在战争中丧命,包括与学生们作邻居的,与母亲卖面为生,总是给客人的碗里装上满满佐料的小男孩阿生。看着阿生小小的身体无力地躺在冰冷的地上,听到阿生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光耀瞒着父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飞虎队,接受每日高强度的训练,学习全英文的飞行作战教材。在吃饭时,他不顾他人的嘲笑,总是留下自己的口粮,每天飞往一个贫民窟上空,给那里的孩子们空投食物。他的罐头、糖果、馒头救活不少小孩子的生命,在孩子们向他欢呼致意时,他总会晃动飞机翅膀,所以他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晃晃叔叔”。在一次对日机的夹击战中,为了帮助自己的战友顺利着陆,他驾驶飞机冲向日本的战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说他忘不了陈纳德将军说过的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的同学们也即将奔赴战场,在这之前他们去了光耀的家中,将光耀上学时不离手边的写生本子给了光耀妈妈,上面的最后一页,光耀画了阿生小小的尸身躺在妈妈怀里的情景,旁边是五个字:“妈妈,对不起!”光耀妈妈强忍悲痛,为光耀的同学端上了以前常嘱咐儿子喝的莲子银耳枸杞水。在送别同学时,她缓缓步出大厅,镜头往上,古色古香的门楣上是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三代五将”。原来,她不是因为懦弱和贪生而阻碍自己的独生子当兵,而是这个大家族里,捐躯赴国难的人,已太多太多。
我之所以想将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们听,是它唤起我心中消逝已久的一个词:高贵。高贵是什么?是敌机轰鸣声中不忘了给自己煮一碗莲子银耳汤的从容,是说出“我们愿你能享受人生的乐趣,为了你自己”的平静,是看到乱世中的饿殍遍野时,能勇敢赴死,就像赴一场盛宴的责任。而我们在书山题海中跋涉,已多久没有感受过一丝从容、平静、敢勇?我们总爱说“不忘初心”,用辛苦的踏实去麻木自己,却很少有人停下问问自己:初心是什么?看看以前的日子,我还能看见那个年轻人的背影: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她会真诚地写下致歉的信;她会大段大段地在同学们的随笔本上写上热情洋溢的关于青春和梦想的话;她深夜十一点接起学生的电话,笑着听着他们的吐槽再耐心地予以劝导……如今啊,她也学会了在课堂上板着脸严厉地说话,她也曾在下课后不想再多说一句话;她不止一次在梦里看到跳动的数据,谁的成绩又下降了、谁的成绩一直考不上去;看到课上叫不醒的学生、看到一些同学永远收不上来的作业,她也曾怨愤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份职业;看到网上的弑师案,她有时也会闪现一丝害怕,觉得转身离开教室时,身后有寒光出现……高考真的像筛子吗?筛得师生的灵魂和真心流离失所,筛得原本年轻鲜活的生命千疮百孔、筛得本应敏感丰富的内心苍白贫瘠?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学习语文的全部意义不应该仅仅只是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在高考中取得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语文应该是与生命体验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它应该在我们面临生活的困惑和内心的幽暗时,给我们点儿信念的支撑,它应该帮我们发现那个“最珍贵的你”,那个在迷茫时能够无问西东,还坚信着高贵、荣耀、善意、温暖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