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提出
著名的教育学中关于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学说,通过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得到了再次的深刻证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变革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必然会引起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分支,在社会生产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引起新的变革。
作为教育应该当作农业生长的理论来说,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在当代农业来说,新的机械设备引起了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生长状态。同样教育的生长也面临着新的技术的介入,教育方式和观念也同样需要改变。
二、 观念转变
这些变化首先表现在教育观念上,传统教育由于技术手段和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过于注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而过去在旧有思想的作用下,教师没有给予孩子们探索发现的时间和机会,而是机械性的将结果告知学生,而学生只需要记住答案和结果就可以了,而失去了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和乐趣,久而久之学习是一件既苦涩无味的事情,也养成了一种张着嘴巴嗷嗷待哺的习惯,因此我们的学生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从不关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知识生成的过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者比比皆是;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力下,给校园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气象,教师开始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强调从生活和环境入手,将问题直观带入,通过新的技术和媒体,将生活中的问题完整再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研究、交流互动,将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慢慢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在新技术下,在互联网环境下,在合作共生的思想理念下,学生开始主动去学习,主动寻找知识的本源,学生的记忆与思考开始形成了有形的整体。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后,新的技术设备,新的生活理念也被引入教育中,先是在商业社会中得到应用的技术和媒体悄悄走进校园,比如智能手机,比如电子阅览器,比如校园网络,这些新的媒体,可以让孩子们不出校园,就可以在这样的物联网平台上快乐成长、读书写作、畅游知识的海洋。
还记得在常德参加全国优质课活动时参观了几个新媒体公司所展示的电子阅览器,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电子阅览器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校园物联网,无论孩子们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轻松愉悦的坐在长亭下,轻松翻阅电子阅览器上从校园网文化平台上的文化名著与科学著作,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品读人生,还是学习模拟课程知识,还是观看微课程资源,还是模拟实验操作,还是益智游戏获得为学校义务服务爱校活动都是十分有益的,你还可以看到有些孩子通过智能手机直接连接电子阅览器下载阅读和共享平台软件,轻松实现实时手机阅读和学习分享讨论,这里再也不是只有口才好的孩子一展才华的平台,而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快速翻转的舞台,只要你愿意思考,只要你愿意阅读,只要你愿意表达你自己,你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今日你为校园骄傲,未来校园为你敞开新的怀抱,回首间你会发现校园从未为你关闭过,这里留下了你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和成长之路。
这对于处在郑州的我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未来,但正是在思考与畅想的过程中才慢慢实现了新的飞跃。
四、理论研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专业素养。
1.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鼓励广大老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与课堂教学,如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优质课、研讨课作为点,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为日常教学普及提供范例,带动日常教学课堂的面,真正让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自己收集资源,丰富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库,为以后教学提供方便。
2.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是举办学术讲座。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进行校际交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与名校建立正常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拓展思路。三是开展实践活动。每学期,教师书写一些紧扣信息技术运用的自学笔记,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同时,有效的开展听评课活动,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围绕本学期主题的教学大奖赛,每周至少开展一节校内的研讨课、展示课或示范课活动,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有力的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总之,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五、案例成效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区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创建小班化教育为主线,以构建素养课堂为中心,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倡导和督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切实开展了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总之,时光虽好,技术却在以几何式的速度不断更新,等待我们的除了思考还有更多的实践,未来的孩子注定要受到新的挑战,作为教师的我们正是站在时代浪尖上的陪伴者,我们还能久久停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