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世界》是小学六年制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着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来介绍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但在教学本课时,有一个难点: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在教学第一课时,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海参呢?”“老师,乌贼,章鱼长什么样?”虽然课文有图片,但不是很清晰,学生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还是不能加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呢?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上一课,有同学问老师“什么是海参?”“乌贼、章鱼长得什么样?”这节课老师带来了这些海底动物的照片,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好吗?
生:(齐答)好!
师:那好,我们比一比谁能先叫出这些海底朋友的名字。
[课件出示照片:贝类、海马、海星、海参、乌贼、章鱼……]
(学生自由说海底动物的名字,针对学生不认识的海参、乌贼、章鱼等,教师作特别指导,其他只要认识就行。)
师:(在看到海参时)看,这就是海参,它长得怎样?
生:海参原来长得比蚯蚓胖,怎么黑糊糊的,身上还有刺?
生:老师,我看到了,书上那在呆在岩石上不动的就是海参。
师:对,看来,你已经认识海参这位朋友了。
师:(在看到章鱼时)谁来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生:噢,我知道了,这个圆脑袋的家伙就是章鱼,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它。
生:章鱼还有很多只手呢!
……
师:老师有幸拍到了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同学们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海底动物是怎么活动的。
[放录像:内容是海参爬行,梭子鱼游动,乌贼、章鱼的活动方式,深水鱼在游动,一些贝类借助外物运动。(时间3分钟)]
(学生边看,边议论。录像放完,学生意犹未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先来说。我看到海参爬得很慢。
生:我看到章鱼游动时,它的很多只手在往前划水,而它就往后退。怎么会这么奇怪?[小精灵儿童网站]
生:老师,我看梭子鱼游动的时候非常快,像一枝箭飞了出去。
生:我怎么看不到贝壳的活动呢?……
师:对海底世界就是这么神奇。那么,课文又是怎么介绍的?我们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这里介绍了几种海底动物,他们的活动特点各是什么?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填写下表。[出示表格]
动物名称活动特点
海参肌肉伸缩爬行,慢
梭子鱼快
乌贼、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贝类自己不动
深水鱼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师:为了突出海参的爬行特别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提示: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课文用了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海参靠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生:课文还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这是把梭子鱼游动的速度和普通火车比。
生:课文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是把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
(指导读好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师:苏州在2014年,也建起了海底世界。我们的海底世界来了许多新朋友,有海马、海胆、海星、海葵等。现在,我们都是海底世界的解说员。我们也来介绍一下它们的活动特点,行吗?
[观看有关海底动物的动画,学生做准备。教师巡视。]
生:各位游客,请看这浑身长刺的家伙,他叫海胆。海胆靠调整刺来慢慢移动。……
生:老师,我也来介绍海胆。我觉得海胆行动起来真比蜗牛爬得还要慢。
师:不错,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生:大家看,这长得特别漂亮的是海葵,它靠底部强有力的吸盘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淤泥上,不仔细看,你会以为它只是一棵漂亮的海底之花的。
(继续介绍,师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语句和一些说明方法。学生表现踊跃。)
……
总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面对自己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又如何真正的探索学习呢?因此,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才是我们“教”与“学”的完美组合。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