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杨新辉,感谢学校提供这样一个分享平台。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此次成都之行的学思。
一、有为有位——去之前的思考
为什么?凭什么?在外出培训学习就是福利的今天,或许这两个问题不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连这个问题都没搞清楚的话,我们的培训效果堪忧。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这两个问题,是对自己是激励;那站在别人的角度呢?
为什么是杨新辉?一个不精细的家伙。凭什么是杨新辉?一个工作不积极的二球。有没有这样想过?碍于面子,大家都不好意思说,没关系,我懂的。就这四个问题,我做一下说明:首先,我是以优秀博客代表的身份去的,也就是说是进修学校点名的。进校为什么点我的名?学校写博的人又不是我一个。没错,欣喜地看到我们学校写博的人越来越多。可在这个领域里,至今我依然可以骄傲地说,没有哪一个有我坚持的时间长,有我精品博文多。从2011年到现在,本人已在郑州博客摸爬滚打六年,获得了六、七、八、九届博客管理类优秀奖,第十届博客大赛种种原因没能参加,但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博客比赛中,我努力赢了回来。在公布的郑州教育博客大赛第十一届入围名单中,我的名字赫然在管理类和学习类同时出现。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但已经说明了我长久的坚持。
“人在做,天在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该如何在教师这项一眼就能看到头的职业中,把握自己成长的方向和节奏呢?我想,在必要的日常事务以外,做自己喜欢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儿是最好的选择。有为,你在某个领域才有影响力、才有话语权,这样当学习培训机会来的时候,领导才会首先想到你,且别人没有什么意见。有为,有不为,取舍间的选择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在这里向各位主任说声对不起,因为经常不及时完成所布置的工作甚至不做——可与其在那儿混弄应付,何不把精力与时间用在自己能干好的事情上,将其做到极致。单位是我们最好的自修室,有为有位,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以此引领自己的专业发展,促使每一次培训学习都扎扎实实、认认真真。
思考:作为个体,如何在集体中存在与表现?
二、笔记什么——课中笔记如何做
大家都是应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应试教育在我们身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旦有讲授大家就开始低头记,记呀记,奋笔疾书,唯恐漏掉哪个字?结果呢?厚厚的一本记完了,人家讲了什么,很难在一瞬间有清晰的概括,更别说评价了。
笔记记什么?1、记纲要。把讲课内容的关键词记录下来即可;2、记新事物。把你没有听说过的不了解的新概念、新名词、新方法、新理念记下来;3、记顿悟。把让你豁然开朗的、授课教师精彩的语录记下来;4、记思考。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权威,把自己的思考记下来,学有所思,才能学以致用;5、记困惑。一次好的培新能解决问题,也能催生问题,把自己的问题记下来,就会成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引自:郑州教育博客管理类编辑笑颜如花老师《》)——这是我做的笔记,蓝笔是讲课老师的讲学内容,红笔是我的所思。
此外,我想给大家说的是除了这种传统的耳听手写外,我们得学会利用我们的手机。手机上的录音功能足以帮助我们将讲授者所讲内容记录下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为了保证录音的顺畅,需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当然,有老师会说,真麻烦,拷个课件不就行了。不错,我们都有这样想过,但不是所有的讲授者都乐意将自己的课件分享。比如我们这次学习时的游教授,人家在课件的第一页就写着课件不拷贝,另外不允许主办方对现场进行录像。你碰到这样的怎么办?我想录音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录完音,存在自己的手机里,睡不着的时候,听听,保准能睡好。当然,这是玩笑。更多时候,我们拿出来反复听是为了进一步提炼精华。
除了上边提到的五条以外,也请诸位老师记下第六条:讲授老师的联系方式。在人家讲完后,及时添加人家的微信。添加时,请用上“请、您好、谢谢”——切记不要开口就想人家问要课件!也许有人会说,加人家有什么用?咱与人家差距那么大?我不否认,但我想通过不通过是人家的事,添加不添加是我们的事儿。我们或许不能达到与人家同频交流的层级,但并不妨碍向人家学习呀!再者,咱添加人家,也就是营建自己高层次的学习资源。学习总没有错吧!只要在真心诚意,人家是能看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卑不亢,坚定自己作为一线教师的自信,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存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经验和体会。当然,在这里也希望老师们经营好自己的微信,因为微信更多时候体现的是我们的人格。为此,多发有利于自己视野开阔、专业成长有用的东西,别人家一看你的微信尽都是买东西的广告,即便加了你,没过多久也会把你拉黑。
思考:如何有礼有节地添加高层次人的微信?
三、分享什么——回来后的提炼
1、听课样态。
一回来,就有同事询问我:出去玩了吗?去哪儿了?吃了几顿火锅?好吃吗?我要说没有,大家肯定能不信。但要说我一直在学,大家又肯定有怀疑。成都的美景、美食、美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人文体现,去看看不是什么坏事。所以,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那么多。听课样态,顾名思义是指你在听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样子和姿态。在这次学习中,我始终坐在报告厅的中间第二排,而且穿红衣服的时候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想让人家叫我,与人家互动!比如,在卿平海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深研与高效学科教学》中,我点评了一节数学微课(不要意外,本人从06年至今,12年的教学生涯除了五年级数学没有实际讲授过外,其他年级的数学都有讲授,三四年级的数学,还有幸讲过不止两遍,有我这样经历的我们学校不在少数——小学阶段作为通识教育,切不可以自己的专业为理由忽视了学科的融合),获得的评价是“很有水平,点评很专业”。其实,那节微课较大的问题是在教学材料中呈现的顺序即没有思考孩子们的思维接受——从易到难但改起来很好改以及在板书时清晰规范。在刘大春老师的《项目研究与引领教师成长》中,我与齐礼闫小学的一位老师合作完成了一次角色朗读。不该说多么精彩,但结合了情景。
互动是显摆,我一点儿都不反驳。但我想说,这的确是将自己推销给大家的最佳方式。一次培训,一二百人,谁认得了谁?没有群众基础,脱离群众,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当然,所有这些都来自平常自己的积累,习惯成自然!
思考:在培训学习时,您习惯选择坐在哪个区域?
2、所听内容。
(1)深度学习——我想通过两个教学内容呈现
《闻鸡起舞》,对于这则成语故事,我们平常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一般会这样呈现:读一读,了解故事内容(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说一说,用自己的话或借用文中的语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和文中那些地方最能表现祖逖和刘琨的勤奋;谈一谈,对自己的启发(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或写一段话用上这个成语)。这样施教,本无可厚非,但在深度学习指导下,就会发现,这里边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忽略了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五胡乱华——司马炎死后,司马家族内讧。八王之乱,晋室东迁,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羯、趁机入侵,开启了汉民族300年的动乱和血腥。有资料显示中原地区原有人口2400万,但经历这一时期后锐减到400万。当然,我们是语文课,不需要将这些讲给孩子们,但并不妨碍指引孩子了解那段历史。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让学生听《一个清晨舞剑的少年》,初听发现不一样;再听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最后点拨——亡国灭族下的个体奋起(从而引出学理:每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环境中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虎啸深山,鱼翔水底,驼走沙漠,雁排长空。)
《清平乐 村居》关于这首词,乍一看是描写农家田园祥和的风景。但深度学习以后,不免产生这样几个疑问:这是不是一家人?不是一家人的话?大儿中儿小儿究竟指什么?翁媪又暗指谁?带着这些疑问可以观看由湖南大学赵晓岚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授的《金戈铁马辛弃疾》(共八集)和台湾国立大学方瑜教授讲的《稼轩词》(共16集),了解辛弃疾和他的词作。如果想借鉴这节课究竟该怎么上的话,可以参照陈国安老师在《语文的回归——一个大学老师的小学课堂》。尤其是听一听他的讲座,听一听他用无锡话吟诵的这首词。去感受那田园中隐含的忧伤。
思考:如何让学习的动机、内容、方式、过程、结果更有深度?以及在深度学习后如何应对当下的考试?
(2)核心素养——老师的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老师的素养影响。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更是读书人,读书人最大的特点是有自己想法且固执!
专业道德:职业认同(爱校如家——国庆节牛主任冒雨捡拾被风吹落的展板以及走廊里的花盆)、钟爱差生(让他们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儿,不要老让他们游离在课堂之外)。关于职业认同,推荐大家看看《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
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关于学生心理、学习与教育心理的知识)、学科与课程教学的知识(本学科的学科思想、教学论、教材教法等知识)、教师的通识性知识(人文与科学知识)。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也要多涉猎,因为我们在学校中并没有专门研修过这门课程,却要管理几十人,不出问题才怪。在这里首先推荐看的是《教师的建议》及《苏霍姆林斯基教与学》。
专业能力:即有没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除了长期的实践积累外,可以在阅读与学习中发展。这些书籍网上到处都是,面对如此多的书,如何去读,推荐大家看看《教师阅读地图》。
思考:教师的专业阅读应该有那些具体书目?
(3)以写促学精准发力
写什么?与生活中对接(将日常课堂管理中的矛盾、教学中的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互动式交流(写博、看博、评论;看微信文章、看留言、写留言),任务式驱动(每个月写一篇经典案例,不应付、不敷衍),指导型分享(借助微群组或教师微讲堂展开学习分享),合作式探究(一个月一次交流、倾听交流、专家解惑、寻求对策)。
思考: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记录自己的灵光一现?
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寻找通向世界的门,在爱与责任的和弦中成全彼此,留香岁月。”
备注:学校中的教师微讲堂开讲了,这是我在讲堂上做的分享,请方家拨冗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