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充实的学习安排让我目不暇接,不求多,只求精。今天我只谈一点想法,因为这契合了我的兴趣爱好:读书。
今天的主讲老师赵海山教授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并且目前致力于推广教师阅读习惯的培养。他讲到一点,说现在教师的基本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笔一画,而是教师的阅读能力。围绕阅读,张老师讲到了“读、写、思”,我对这点深有感触。
于我而言,如果一段时间内我的阅读量下降了,我自己内心会感觉到我的思维疲倦枯竭,继而发给主编的稿子质量也不会高。在我眼里,读是采百花,写是酿自己的蜜,思则是审视自己的蜜源以及酿蜜的方法。三者独立而又紧密结合。
张老师读得多,涉猎范围广,学科专业书籍、文学作品、国学经典都是他的囊中物,甚至在互动阶段我提出的《小狼小狼》,张老师一下子就准确地指出是狼图腾系列作品,适合儿童看。在平面上不仅有广度,在纵向上也有深度层次。这让我很佩服。
最让我叹服的是,张老师每天阅读不间断,并坚持写一篇文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张老师看起来气度不凡,谈吐幽默。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保养品。这点,我需要再做改进。我也经常写文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个月至少发表两篇,博客不能荒废。细看自己的目标,其实是模糊的,低层次的。趁年轻,该折腾的一定要折腾。
此外,写是我的兴趣,但是我写得比较单一。我发表的文章常常避开教育教学类的专业性文章。教育类书籍虽然实用性很强,但是可读性差,因此,我不能像喜欢文学作品一样热爱教育类专著,而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是大忌。光有思考不行,还需要强大的理论做支撑,这才能实现真正的职业化,专业化。同时,我也需要扩大阅读种类,丰富知识存储。
我确实看过一些书,虽然我现在都忘记了。但是,我相信它们并没有远离,它们化作了思想的火花与高度。它们锻炼了我的问题观和思维的敏捷性。比如,今天最后的互动环节我的提问,我其实并没有准备好,我只是想得到张老师带来的那本自己编写的只送而买不到的书。站起来之后我的发言仍然很流利,重点也很突出,并得到张老师的肯定和大家的掌声,当然还有那本书。其实只有我知道,短短的一分钟,我的思维跳了几个弯。能灵活的应对,我始终认为那是我之前看过的书给我夯实的地基。我感谢书。
书海无涯,我也只不过是见过几滴水而已。我想我应该沉入海中,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