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两场专题讲座分别围绕校园暴力与教师的法治素养展开。上午,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立思教授从宏观上介绍了中国在校园暴力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导性强,理论性高。下午,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刘峰老师通过各种案例分析了校园突发事件中,教师应如何应对,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两场讲座都涉及了校园暴力,但是两位老师的侧重点不同。我就两场讲座引发的我的思考,做以阐述。
当校园暴力出现时,伴随而生的就是侵权违法行为。为何校园暴力屡禁不止,我想它与法治意识淡薄,生命意识轻浮有关。
大多数师源性校园暴力源于教师不能悦纳每一个学生,对成绩急于求成,或者没有职业操守。即便没有给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是却留下了心灵上的裂痕。伤师型校园暴力源于对教师的轻视,对教育的藐视,主体多为意气用事的学生或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这种情况下,教师成了弱势群体。
目前最受媒体关注的是校园欺凌型,多以中学女生为主。网上接连爆出中学女生采取扒衣、拍照、殴打等手段伤害他人,舆论哗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有以下几点:一、缺乏生命教育,学校无暇进行此类教育,学生不珍爱生命,不知道尊重他人;二、量刑较轻,案发主体多为14岁左右的初中生,而法律规定16岁以下从轻处罚;三、家庭教育缺失,欺凌他人的学生多出自问题家庭。
由此看来,要彻底杜绝校园暴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当我们开始重视和思考这个问题时,就说明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作为左右为难的老师来说,我们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一定要先具备法治意识,平等对待学生,心平气和面对问题,自律自省。既要警惕学生中的暴力事件,又要避免自己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