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会演讲材料: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倍努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21:3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小学第五次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全面统一思想,大力巩固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年”的各项工作,积极启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作新贡献。
为开好这次会议,初教科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组织了深入的学习,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盘点了我区小学发展、尤其是在以“三个美丽”文化建设为标志的规范管理、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的成绩、问题、不足,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决定在全区小学继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成果,正式启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其目的就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紧跟形势,抢占先机、勇立潮头,用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和逐步形成。
为此,我代表党工委、局长室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现状,肯定成绩,坚定投身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信心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全区小学优质提升,就我区而言就是要切实巩固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成果,努力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虽然校本课程建设在教育发达地区已经做得如火如荼,但就我区而言,这个目标任务的提出,大家或多或少有些茫然,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多年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学校文化建设的强制入轨、整体实施,其实都是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的铺垫。
一是在学校特色建设方面,全区小学的特色建设,总的来说是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集中、从自发到自觉、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逐年提升的过程,为下一步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回顾我们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校自发的特色项目建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xx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通过国家验收后,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和改善,基本能够满足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同时,作为经济和社会相对发达地区,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江苏省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少数有思想的校长顺应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域和学校特点,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为组织形式,自主、自发地开展了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实验小学的科技、嘶马小学的艺术、进修附小的武术、张桥小学的砖雕等,一时成为xx小学素质教育的“盆景”。
第二阶段,行政推进的学校特色建设。2000年开始,在少数学校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按照“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总体思路,区教育局结合创建省农村实验小学、素质教育先进校、和谐校园、轻负优质先进校,及时启动了全区小学特色建设工程,具体措施是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倡导小学特色建设,每个学校重点打造一个项目、培植一个典型。经过10年时间的努力,全区56所小学全部具有了特色项目,内容涵盖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地方特色文化等六大类数百小项,成为xx小学素质教育的“风景”,其中塘头小学和杨庄你小学的剪纸、大桥小学和浦头小学的书法、郭村小学和花园小学的德育、小纪小学的好习惯培养、花荡小学和真武小学的美术等,在区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三阶段,以社团建设提升特色建设。经过10多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形势千变万化、学校情况各异、学生千差万别,如果以单一的特色项目建设,不可能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需求,不能有效增强学校内涵发展,更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为此,从2011年开始,我们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小学特色建设提升工程”, 按照“大面积、校本化、可持续、育人性、有成效”的总体要求,引导学校以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为目标,以多样性的学生社团为阵地,以骨干社团为支撑,以现场展示为推进,全面提升学校特色建设质量,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内涵。经过3年的努力,全区小学全部通过“特色提升”验收,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到达100%,并有96个学生社团创建为xx区优秀学生社团、51个学生社团被评为扬州市“百佳社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城区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学校外,一些边远学校和小规模在特色提升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武坚小学的学生“莲湘社”、曹王小学的“快乐足球队”、七里小学的“童诗童谣社”、谢桥小学的“涂鸦社”、永安小学的|“阳光舞蹈团”、麾村小学的“星星文学社”等,都成功晋级“扬州市百佳学生社团”。
第四阶段,以联盟为载体优化特色建设。为突破小学特色建设的瓶颈、助力学校文化建设、奠基全区小学课程建设,按照“同类组合、资源共享、成本共摊、学校共进”的工作思路,2015年7月教育局组建了小学美术、科技、经典阅读、乒乓球、书法等5个特色建设联盟,共有28所学校参加,每个联盟均制定了章程和工作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联盟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根据全区小学特色建设的现状,2016年12月,教育局新组建了传统体育游戏、象棋、德育、剪纸等4个新的联盟,新增联盟学校12所。两年多来,9个联盟、40所学校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利用集体的智慧,积极探索,抱团发展,学校特色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其中宜陵小学牵头的美术联盟、实验小学牵头的科技联盟、镇中心小学牵头的经典阅读联盟、大桥小学牵头的书法联盟、麾村小学牵头的民间体育游戏联盟、丁伙小学牵头的乒乓球联盟等,有声有色,成果显著。
二是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近几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以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在全区学校得到深入、有序、有效开展,全区80%以上的学校通过了“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验收,为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区小学文化建设,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体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在进一步确立“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理念和多年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上,教育局2013年11月在实验小学召开了全区小学第一次学校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理清学校特色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路,按照“顶层设计、基层落实、个体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要求各学校均要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从核心办学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办学愿景、“三风一训”、校园环境和布局、管理制度和管理创新、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等多个维度,全面盘点和规划学校文化建设。2014年3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按照“美丽校园”、“美丽师生”、“美丽教室”三条主线,出台了三个专门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通过顶层设计的方法全面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根据教育局的要求,“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在全区小学全面展开, 砖桥小学和宜陵小学从“难”字入手,率先开展“美丽师生”创建;周西小学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美丽教室”建设,成功入选扬州市“最美教室”;张桥小学和周楼小学作为村完小,积极参加学校文化建设并取得可喜成绩;中闸小学、昌松小学、东汇小学、曹王小学、黄思小学、吴堡小学等一批规模较小的学校,扬长避短,知难而进,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
第二阶段,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质态。为切实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2016年3月,我们在全区各小学已有的文化构建的基础上,根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查漏补缺、整体提升”的原则,开展进一步明晰和优化学校文化特质工作。各学校在充分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的会议宣传、多方面的金点子征集、多渠道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去粗取精,动员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参与了学校文化特质的明晰和优化工作,确保了学校文化特质符合本校实际。教育局最后将各学校的文本编印成《xx区小学学校文化特质汇编》一书,成为指导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实验小学以“融”为驱动、以“善”为核心、以“美”为目标整体推进三个校区文化建设;仙女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以“美美与共”为核心理念,集团内志美行砺富有成效;龙川小学以“水”为学校文化逻辑支点,立体式推进水润龙川学校文化建设;大桥小学追寻文化特质,建设“三香”生态校园。此外,宜陵小学和樊川小学的“育美”文化、双沟小学的科技创新文化、吴桥小学的“勤”文化、张纲小学的“银杏文化”、丁沟小学的“德文化”、油田一小和油田二小的“油文化”、特殊教育学校的“仁爱文化”、富民小学的“乒乓文化”等等,各具特色,文化建设的推进有声有色。
第三阶段,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是根本。为推进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纵深发展,2017年5月,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我的学校文化建设主张与实践”校长征文活动,其目的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坚定校长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信念,进一步理清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进一步强化校长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全区小学校长人人参加了本次征文活动,既在理论层面表述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根本性、独特性、创造性的理解和思考,又全面陈述了自己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校本化的重要举措、创新做法、亮点和特色工作,从一个侧面体现各个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实际质态,有效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这次征文活动中,校长们普遍进一步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已经有不少的校长感悟到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呈现的迫切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文化建设的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校长从“业务型”校长向“有思想”、“有理论功底”校长的转变又迈进可喜的了一大步。
二、转变思想,更新理念,促进新形势下全区小学教育的新发展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决不能沾沾自喜。和中国社会和经济面临的转型一样,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教育改革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许多学者形象地把这个阶段称为教育改革发展的“3.0版”。教育界普遍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必将对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带来全新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务必要认清形势,加强学习和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为立德树人的圣神使命添砖加瓦、再立新功。
首先,要了解国家为什么要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其次,要明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要素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是全部,但却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整个核心素养,形成一个完整而立体的理论体系,指向非常清楚,目标非常明确。
再次,要清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第四,要把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把握重点,稳步推进,努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课程。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就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而言,我们能够做也应该做的就是校本课程。谈到特色校本课程,大家既不要谈虎色变,也不能无动于衷。教育先进地区的校本课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我区扎实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为校本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要统一思想。和推进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必须坚持思想先行。站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通过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实施,充分利用多年来特色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积极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实现全区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此,教育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理论学习活动的通知》,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检查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定动作一样不少,自选动作鼓励创新,领导班子带头学,全体教职工积极学,使学习活动成为理论提升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过程,为全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其次是要把握关键。把握关键就是充分认识并准确界定校本课程的内涵,理清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关联。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打造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不难发现全区小学广泛开展的特色建设和“三个美丽”为代表的文化建设,蕴含着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宝贵元素,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提升,形成固化的教学内容并纳入课程计划,就是xx特色的校本课程。
再次是要把握方向。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全局性问题,必须逐一理清、全部解决后才能进入具体的开发和实施程序,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今年下半年,教育局将组织力量研制出台《xx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对全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各个学校要根据这份文件和本校实际,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制定《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全区所有小学,无论规模大小、地理位置远近、办学历史长短,都要全面启动和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确保全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强制入轨”。
第四是要紧扣核心素养。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也就是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点,结合校情,尤其是借助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的丰硕成果,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确保校本课程与核心素养形成实质性关联,使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细化工作方案,既要有总体目标,也要有年度目标,年度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消极应对,要对照总体目标、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年度课程研发的种类、门类、数量,并在实际工作中逐年推进、稳步实施。
同志们,全面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是巩固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区小学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区各小学一定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职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倍努力,强化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构建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加快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18: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