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认为这是一节较难讲好的课,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既要联系前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内容,又要与后面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内容形成一个对应。课前对课标进行了细致的研读,感觉本节课的容量大,难度高,按以往的教学要求来看,要完整介绍气候的类型、分布、特征、成因以及判断,但新课程只要求能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对系统的气候知识不再要求精确掌握,进行了大量的裁减,非常考查教师的整合课内外资源的能力,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较好地掌握本节新课的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主要有:
1.气候特征中的气温特征在课堂中无法得到展开,虽然在个案赤道地区气候特征描述中学生能准确说出其气温特征,并能明白不同地区气温特征主要受所在热量带影响,但是在语言描述上无法深入,如温带气候特征如何描述,亚热带气候特征如何描述等。
2.在深入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降水特征分析上,虽重视探究,循序渐进,但感觉不够干脆,较为啰嗦和重复。个人认为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不讲:即可讲可不讲的不讲、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暂时看不懂但通过探究就能懂的不讲,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课后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效果会更好,这一点,今后需要完善。
3.拖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规定的课堂内就应该把教学任务完成,拖堂不是敬业的表现,反而是业务不精的结果。
4.语言表述中,欠缺抑扬顿挫的表现,不能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眼球。
5.时间关系,缺少板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