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学期,我们一行三人走进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参加了郑州市小学语文学科“以读代讲”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聆听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六节课,让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从识字、写字、朗读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低段突出识字教学,形式多样,扎实有效。
上午的听课中,众意路小学的王书坦老师,带来了一节一年级下册《识字三》。这节课识字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王老师仅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
1.识字环节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 首先出示加拼音的汉字,指名读。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正音。接着增加难度,去掉拼音学生读。小组开火车读词语,达到人人会认会读。
2.按偏旁归类识字,雨字头,虫子旁,木字旁,教授“虫”字旁,先把生字出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能够发现这些生字都是虫字旁,进而说出自己认识的虫字旁的生字。
3.图文结合识字。 生字的学习经过层层关卡,此时王老师又回归文本。图文结合,这些生字词语再一次得到强化记忆。这节课可谓是紧扣课标,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自然而然识字的欲望也就增强了。
二、细致指导学生将汉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重任。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犹如一张漂亮的个人名片,往往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如何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就轻松学会汉字,怎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等。一连串的问题引发我的思考,而今天我从这几节课中找到了答案。
1. 反思自己的课堂,生字的讲解很是随意,并没有真正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生字一扫而过。生字讲解环节设计单一、乏味,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李老师这节课,生字讲解不仅扎实有效,而且学生又兴致极高。
2.善用“汉之星”解字理 这六节课中,每位老师都在使用汉之星软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二七的李老师讲解“父”。不清楚她是怎么使用这个软件,网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变,从甲骨文、小篆、隶书等演变成现在的“网”。学生看的很认真,对字的理解就深刻了。
三、阅读教学重朗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次以读代讲的观摩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自己劳动所得,感受更深,记得更牢。朗读不仅要把课文的优美句段、重点句段读精彩,也要把词语品读的有滋有味。对此类蕴涵深刻含义故事,以读为主要凭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目的,几位老师都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齐读、分小组读、领读、分角色读、配乐读,也有让孩子静下心默读、浏览。其中,中原区冀真老师执教五年级《猫》这篇课文时,朗读和背诵的指导都是紧抓“读”展开。冀老师紧扣文本,先让学生试着朗读。解决完难读的句子,并指导学生断句后,敢于放手让学生谈理解,自信的表达。背诵环节设计新颖,把书法引入课堂。崔老师搜集了《杨氏之子》的有标点的竖文格式,让学生朗读。在加大难度,去掉标点,学生再读。接着出示毛笔书写草书《杨氏之子》,这次学生都发出了“啊”的声音。可见难度很大,但是随机学生就开始试着读起来了,此时全班学生已经达到了会背的目的。这一环节设计可谓妙哉!
一天的听课最为精彩的当属授课教师所在区的教研员点评,许老师的总结。从他们的点评中能够学到他们对课的设计理念,对“以读代讲”的诠释。许老师做了最后点评,语言虽然睿利但又不失幽默风趣,让我们听课老师在笑声中消除一天的疲倦。听了许老师的点评再反思自己,同样也会犯这样那样的毛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