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8:4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秋天的快乐》教学设计

            超化镇中心小学   吕晓会

学习目标:

1.我能把秋天里最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具体,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并有感情地讲出来。

2.我能做到认真听、不插话,仔细想,听他人分享后能做补充、提建议、谈感受。

教学重点:

交流在秋天里做的事情,体现内心的快乐。

教学难点:

把所做的事情表达清楚,让听者受到快乐的感染。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口头上的表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在描述时会出现口头语言过多、语无伦次等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聆听,相机点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同学们,欣赏图片,打开思维,说说秋天是一个什么季节?在这个美丽快乐的秋天里你是否也感到快乐了呢?也许是和爸爸妈妈一起郊游,也许是和小伙伴一起去捉蟋蟀,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许······还等什么呢,赶快说说,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这节口语交际课主题《秋天的快乐》。

二. 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 生自由说:你在秋天做过哪些事情?你感到最快乐的是什么?

(提示:这些事可以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也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做的,还可以是自己单独做的。)

2. 生认真想,回忆。师巡视,帮忙梳理要说的内容。

3. 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生各自做好准备。

(1) 确定自己要说的事情。

(2) 想想要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才能清楚地表达。

(3) 说自己的快乐时,使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快乐。

(4) 小组交流,推出说得好的同学。

三.评讲结合,促进交流。

1.师巡视,听各小组认为最优秀的口语表达者。

2.请生上台讲演。其余同学认真听。

3.师生一起评定讲演者各自的特点。

四.小结收获,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8:43:1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因为现在是秋季,学生感同身受,在学习心中的秋天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的完成后面《秋天的快乐》这一口语交际,每一节课前三分钟我都让学生说有关秋天好词或者优美句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就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为后面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在上这节口语交际课时,学生能用上好词佳句,把事情说清楚、具体、但说时举止不够大方,不能很好的感染听着。

口语交际教学明确要求:1、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2、全员参与。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这节课我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小组里面说自己秋天里做的最快乐的事,把事情说清楚、具体,并有感情地讲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听的人认真听、仔细想,听后可以补充,也可以提建议、谈感受。讨论的都很激烈。然后每组推荐两个人上去展示,全部展示完后,由各小组组长推选出秋天里最快乐的小明星,有三个组长都选了张迦南,他说的确实不错,但他不够自信,郭易珊把事情说的具体、清楚,但在用词上没有张迦南准确、我也想投他一票,但权衡再三,我还是把票投给了郭易珊,让迦南明白在说好的同时,还要注意仪表,举止等各个方面,为他口语交际能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定的目标有两个:1.我能把秋天里最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具体,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并有感情地讲出来。 2.我能做到认真听、不插话,仔细想,听他人分享后能做补充、提建议、谈感受。这两个目标重点是说与听,这节课我很好的完成了目标一,但第二个目标做到不到位,生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但我没让学生互动,生生互动还不够,学生思维水平没有得到提升。

最后做了小结收获:在平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好词佳句、乐于表达的习惯,就会把事情说清楚、具体、明白。

让我再来上这节课,我会只定一个目标:我能把秋天里最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具体,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并有感情地讲出来。在学生上台展示完后,我会让学生质疑、补充、或提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得到锻炼机会,在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23: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