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读书收获 用一本书垫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09:4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曾说:“有你这碗酒垫底,我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人的成长过程中,也应有一本书为生命垫底。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垫底的书。这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卡尔维诺)在从事教师工作的不同阶段,它给我不同的帮助和思考,促我反思自己的教育人生。

一、你应:骆驼期,盲目地应对工作的挑战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讲到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骆驼,盲目信赖,崇拜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对内则忍辱负重,被动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在我刚入教职的几年里就是这样一种疲于应对的状态。班级里没有定制班规,总是出现了问题才开始就这个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则,而往往学生能够把每一种违纪行为的变式都挖掘殆尽,我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天都有新规产生,弄得自己也焦头烂额,何况学生!学习的问题亦是如此。我自觉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了,但是到了第二节提问时竟然只有几个人能回答,再把精髓讲一遍,然后询问学生们我是否讲清楚了,学生都颔首。但是到了下一节课仍是只有几人能说出所以然……问题出了,去补救,去制定一个新规;知识没学会,再去给学生讲解,马后炮式的工作策略让我真正体验到了骆驼期的疲惫。工作效能感的低下促我思变,我去向老教师请教,也订阅了一些杂志,从其中得知教育学的圣经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就买来一本,上面记载的很多教育案例,我在48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我明白了要思考,不要死记的重要性!在讲解一种写作方法时,我不再仅仅把概念和范式抛给学生,而是鼓励他们亲历一个自己运用这种规则的创作过程,同时评鉴同组伙伴的创作,亲历这样的过程,当再次遇到相同写法的作品,学生便能体察作者的笔法。苏氏娓娓道来,给入职不久的我带来了一线光明。我阅读并照搬上面的做法,但是很多却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我又开始苦恼起来。

二、我要:狮子期,主动思考工作策略

狮子期最明显的特质就是怀疑一切,在无神的荒漠中独行。把被动变为主动,一切由我主动争取。走上工作岗位六七年后,我把小学语文已经教了一个回合,对教材编排的脉络有了大致的把握。随着与学生的接触,我对学生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违纪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预设。再读苏氏的著作,突然发现了他处理任何工作都有一个精髓,那就是——爱。《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等等,我这样单挑出几篇来说似是不妥,因为每一篇都是在深沉地爱学生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没有对学生的博爱,没有用心的实践,难以抒写出这么多深邃的思考。捧读《给教师的建议》,我被苏氏深深地感染,我的眼里也渐渐有了学生。《十里长街送总理》是我讲的第一节优质课,那时候,设备简陋,借班上课,我准备了录音机播放哀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预想凭借自己的读功,一定可以把学生感染到哭。但是个别学生竟然在我朗读时笑出了声,我有点尴尬,当着那么多评委,我极力让自己镇定,读后忐忑地指名一个发笑的同学:请问你刚才笑什么?那个学生把头低下去,一直不开口,于是就不了了之。之后我在不完满的哀伤氛围里把内容讲完。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关注课堂生成,试着把这些生成的资源利用起来,慢慢地,我发现课堂更能与学生融合,学生更期待语文课,有时还可以不被一些突发事件左右,曲线救国,完成既定目标。

三、我是:婴儿期,心向往之的工作状态

尼采所讲的婴儿期是不带偏见,有全新的创造的境界,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这种境界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一切都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旨归。这让我想起孔子与其弟子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坐春风的心理关系,各抒己见的思想自由,天地、自然、人生为教科书的宏阔畅达,这就是理想课堂啊!教师成长的婴儿期,吾虽未至,但是心向往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是通往婴儿期的钥匙。当一位教师真正因为爱孩子才去思考教学方法,那就已经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是毕淑敏描写自己不同年龄阶段读《海的女儿》截然相异的所思所想。经典就是这样,不同时代、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心境,读后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这,不正是经典的魅力吗?《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用这本书垫底,从中寻得自己想要的宝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18: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