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低碳绿色生活国旗下讲话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旗下讲话第16周——推进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学校
老师们、同学们:

是否要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才会想起应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否一定要当我们脚下的土地不再肥沃,已经变成荒漠时,才真正后悔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不能!又一个引起人们重视环境问题的纪念日来到了,前天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我们国家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它表明了我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
    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角力是人们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早的一项体育活动。),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宣传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责任。“低碳”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好多方面说起来都是举手之劳。如节约用水用电,提倡使用再生纸,双面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等,还有当前农忙季节出现的秸秆禁烧问题。每年的夏收、秋收季节,我们总能看到由于稻、麦、油菜秸秆的露天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损害土壤结构,严重的还会影响交通。其实,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很多,如秸秆机械化还田、制作有机肥辅料、制作食用菌培养基等。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区政府上周发出了《秸秆禁烧告知书》,要求切实做好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防止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为世博会、省运会的召开创造生态环境,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学校把这个告知书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学生分给了家长,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倡导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教育、绿色管理、绿色学校,这些都要求我们十分重视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努力,2008年10月我们已经通过了常州市绿色学校的验收,但认真地总结反思、检查对照,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还要争取创建省级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切实掌握各教材所规定的环境保护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要组织开展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要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社会环保活动,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要搞好校园的植树种花,提高绿化覆盖率,用环保理念美化、绿化校园。要开展节水,节电等节约资源的活动,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保持环境整洁,厕所干净,厨房卫生,校园净化,让学校全体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实践。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是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学校已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申请,我们全校师生一定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狠下功夫,积极做好准备,迎接在本月下旬的现场验收。
  我们要通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扩大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不断汲取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进一步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