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理解诗题,交流资料
1、板书诗题,理解诗题。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又是什么节?(老人节、登高节)在你的记忆中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指的是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作者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交流资料:小组内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包括诗人的资料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资料,交流汇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注意字音。
2、学生练习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韵律。
3、指生读,师生评价朗读情况,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学习生字,重点强调“插、逢、佳”的字形。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识记的。
5、指导书写:板书示范“插”,强调笔顺。
(“插”尤其要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逢”在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佳”在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竖不是一笔写下去的。)
三、学习诗句,品悟诗情
1、学习古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相机归纳: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
(3)借助插图和背景资料理解古诗。
(4)想象画面。
3、汇报。
(1)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解诗句:先理解“异乡、异客、佳节”,再解释诗句。追问:你是怎么弄懂的?
(提示: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预设答案:我是借助背景资料理解的。当时王维只有17岁。正好赶上重阳节,他一个人在外,看到别人团聚,一定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
②想画面:“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习古诗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诗句中蕴含的一幅幅画面。发挥想象,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
③悟诗情:和“异乡、异客”相反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相反的是“故乡”和“主人”,人在异乡是客,在故乡是主人。体会到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2)课件出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解诗句:从这句诗中你知道了诗人的家乡在重阳节这天有什么习俗?(登高、插茱萸)理解诗句。(提示: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兄弟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②想画面:读一读后两句,结合课文插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一下兄弟们会说些什么?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③悟诗情: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你能体会到家中的亲人是怎样的心情,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心情吗?
4、有感情地朗读。
指生读,教师指导(重点抓住“独、异乡、遥”等词语体会作者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再指生读,全班齐读。
四、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家的经历,如果有,你当时也一定非常想家,可以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将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也可以将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给家长讲一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