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zgz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关于阅读

这一次的阅读内容是《大雪之后》,主要是讲北京一场大雪之后,“我”以为孩子们能迎来一场欢乐的雪趣,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却怕孩子冻坏了,不肯让孩子们接触雪,表达作者对独生子女的同情以及担忧。这样一篇短文,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是能够读懂的,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当问到“你想说什么”的时候,许多孩子选择了沉默。我想,这也怪不了孩子,现在农村虽然也是独生子女占多数,虽然他们在家中也受到了格外的关爱,但千百年的朴素乡风,或者说目前农村里现实的生活和经济状况,他们还没有受到像城里孩子那样格外的关照,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要学会独立,要学会料理家务,更不用说那些留守儿童了。我想,这或许是农村孩子值得庆幸的地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关于口语交际

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辩论”,类似的口语交际以前也组织过,很不成功,关键是学生不能很好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抓住别人言语中不合理或者可以辩驳的地方。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毛病,口语交际之前,首先在这方面加强了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发言,学会“辩”。然而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仍然陷于这种自顾自的“陈述”之中。

学生们选择的“小学生该不该多看电视”这个话题,很显然,大部分学生是支持这个话题的,因为反方的力量显得比较薄弱,然而他们的理由却又是那样的无可辩驳:多看电视会影响视力;多看电视会影响学习;多看电视会沉迷其中。于是,正方反复强调:“你们不喜欢看电视吗?”反方也只能强调这几个理由。在这个过程中,我仍然注意引导正反双方抓住对方的话语的漏洞,可是他们抓不住,或者说找不到有力的反驳理由。

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问题,还是由于学生的积累和眼界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关于习作

看到这次习作的题目:“啊,我发现了……”我很头痛,因为几年前指导这个习作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不是学生们没有发现,然而他们写的内容却让人不敢恭维,譬如有的学生写的是:“我发现了村里人喜欢打麻将!”就这个题目,他所能写出的“发现的过程”以及“发现的结果”就都显得比较单调。

这次的习作仍然是这样,有一个学生的选材是“我发现我进步了”其理由是“他有一次考试考了七十多分”,而实际上那次考试他能考七十多分,是因为那次试卷极其简单,客观上来说,他本人的学习态度还不如过去端正。面对这样的选题,我实在不知道怎样指导他“把发现的过程”和“发现的结果”写清楚。

就这个问题,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怎样指导此类的习作,我也是仍然没有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凡卡》教学后记

今天,终于上完了《凡卡》。说终于,是因为我自己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心里就没底,一是由于课文比较长,怕学生把握不了,更重要的是,对课文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叙述、凡卡的回忆以及信的内容,我一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加以恰当的整合,只是想到从“凡卡的回忆”中体会“乐”,从“信的内容”中体会“悲”。至于作者的叙述,看来没有只有生拉硬拽了。怀着这种惴惴不安的情绪走进了课堂了,当上完了“乐”与“悲”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那么,哪些地方还可以感受到凡卡的悲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作者的叙述”上了。也许,同行们觉得很可笑,这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过渡。可是,当初就是没有想到,或者,只是因为当初想得太过粗糙了!

上完之后,仍然是深深的遗憾,学生的情绪始终起不来!不管是在读课文的时候,还是在上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想象“凡卡醒来会发生什么事”的时候,许多学生总是笑容满面的,他们嘴里模仿着老板恶狠狠的语气,脸上却挂满了开心的笑容。我想,如果是电视,如果学生是从影视画面上看到课文的内容,他们会是什么表现呢?也许,仍然有学生会笑,但我想,同情、为之难过、感同身受的学生还是应该占多数吧!那么,课堂上出现这种状况,只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他们对语言没有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感受不到那种痛苦和绝望;一个就是教师的煽情本领的欠缺。不管是哪一样,老师都难辞其咎,我暂时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今后慢慢领悟吧,也希望同行们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7-19 15: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我想起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哪一个不是50朝上,更多的60出头,可依然思维敏捷,目光如炬?为什么我们到了50就老了,脑子就迟钝了?
因为你没有秘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5: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