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zgz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关于习作:
这次习作的题目是《童年趣事》,不怕害躁的说,习作指导是很失败很失败。指导的思路是这样的,然后让会唱的同学一起唱歌曲《童年》,在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里有哪些开心的事,经历充分的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之后,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写下来,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写法指导。
然而,不幸的是,当教学到了第二个环节,即回忆童年趣事的时候,课堂已完全陷入一种沉默的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极度的为难,似乎童年里没有什么开心的回忆。这个时候,我开玩笑地说:“难道你们的童年都和卖火柴的小孩一样悲惨?”显然这个玩笑也没有挑动学生的神经。我回忆起我自己的童年(我很遗憾的发现,童年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正逐渐消失,幸好还有那么一两件能记得一些模糊的影子。),对学生讲了一件童年时的往事,学生果然笑得前仰后合。然而,再让大家讲,他们又陷入了沉默。这时,我想,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交流,也许心理上会有一些压力,就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吧。果然,学生在小组内说的是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我想到旁边听听,他们又都闭上了嘴。两次回到集体交流,他们又同时陷入沉默。
我没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此时下课的铃声也已经响了。我只好对学生们说:“把你们刚才在小组内说的写下来吧!”
问题出在哪里?怎样使学生有参与的热情,有东西可写?在这里向大家请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鸟的天堂》教学后记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本来这一节课是准备作为校内公开课来上的,所以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参考了许多教师的做法,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公开课,但总体的教学思路仍然没有改变。上过之后,觉得意兴阑珊,不是说教学的目标没有达到,从教学目标上来看,不论是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不是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渗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然而,总觉得课堂上少了点什么。

教学的整体思路是这样,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明确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二课时,分章阅读,感受榕树的特点,鸟的特点,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显得很轻松,学生读书、理清脉络,都做得很成功。第二课时采用的是“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小组合作,集体对话”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策略下,学生通过自读能把握住榕树的大和充满生机,能感受到鸟的种类多和数量多。在集体对话阶段,这些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可是,正是在这一阶段,我觉得兴味索然,可能学生也觉得寡而无味。因为学生的交流显得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显得是那样的淡定安详,没有赞叹,没有惊喜,更没有美景逼人的陶醉。所有的解读都是就字论字,就文说文,技能的分析与解剖近似完美,灵魂的参与和分享却山穷水尽。课堂少了什么,少的就是“情趣”。

那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再次参看前辈同行的做法,发现教学思路上似乎没有多少可以置喙的地方,然而他们的教学实录上,学生却常常能给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是我的学生语文素养太低,是我的学生审美情操的缺乏?或许也有一点。然而问题的根子真的在这里吗?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审美情操的缺乏,我们语文教学、语文老师是不是应该负有直接的责任。或许,当我们自己忽视了美,感受不到美,学生的获得也只能是肤浅的表面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第一场雪》教学后记

上这一课的时候,适逢感冒,高烧三十九度七。或许,孩子们正是因为看到了我的脸色煞白,说话精神不振,这两堂课他们显得格外专心,格外认真,学习的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

这一课的教学思路这样的,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这第一场雪来得快、下得猛、时间长、积雪厚的特点;最后的重点是三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觉得课文的条理是显而易见的,而雪的特点也表现得很生动,这些学生应该都能很快地发现。而这种课文的学习,最重要的还应该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否则,课堂只会收获苍白。同时,在画面赏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

这一思路在教学中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回报。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画面的相互交流,不仅是这第一场雪的情景在课堂上再次得到了再现,而且通过交流,对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如比喻描写呀、动静结合呀,等等,都得到了初步的却又是比较具体的感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的收获应该是比较大的,首先,学生是有灵性的,只要学生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课堂上,他们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应当重视语言形象的建构,这样,语文才会变得苍白和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索溪峪的“野”》教学后记

公正地讲,对于这篇课文,我本人是没有多少欣赏和震撼的。因为,类似的“野”在我们农村似乎显得司空见惯。或许,正是由于本人对课文所缺少的这种欣赏,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从总体上来看,是非常平淡的。诚然,通过阅读、讨论和交流,学生确实能够比较准确和完整地说出索溪峪的山、水、野物以及游人的“野”来,然而在这种讨论和述说当中,我们似乎又看见了以前的那种漠不关心和索然无味。

教学的整体思路是这样的,首先通读全文,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然后,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山”的野,然后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山”的野的,最后,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他几个自然段,组织集体交流。这样一个教学思路,目的是为了体现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过于注重技巧和能力、过于注重分析的教学思路,导致学生阅读课文、品味风景时,背负了比较沉重的思维压力,少了一点畅游山水的闲情逸志,所以,在课堂上显得严肃而又庄重,造成了课堂的乏味和单调。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呢?或者,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显得如此地着于痕迹,不应该显得如此的功利,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受到语言背后丰富的内涵,才会对语言的技巧表现出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后记

这一课学习目标的完成应该说是比较惬意的。整个教学分成三个板块,首先是了解“鹿和狼的故事”,然后,是感受“故事发生的原因”,最后思考“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每个板块的学习,都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交流的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不断的质疑,不断的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本。

客观地说,我教此类说理性的课文还是有点心得的,能够用比较幽默的方式鼓励学生逐步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鹿和狼的故事”以及“故事发生的原因”显然都不需要教师花费多少智慧去引导学生,只有在领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这个板块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咀嚼文本,反复地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以前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加深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的方法“假如你是鹿,你会对谁说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挑剔、剖析、夸大、引申学生的语言,从而引领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

我思考的是,在其他类型的文章教学中,怎样使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读写例话――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后记

这一次的读写例话教学很成功,相当的成功,为什么要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怎样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读例话找到相应的答案。然而,这是真正的成功吗?

我一直是反对读写例话这种教学内容的,现在还好一点,考试时不考了,过去更糟糕,考试时还隔三差五的从读写例话里找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填空,我不知道,学生记住了这些名词、这些术语、这些“方法”有什么用?

我一直坚持认为,阅读的技巧、写作的技巧是靠领悟的,当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之后,孩子们才会对这些技巧有真正的领悟和感受,这些技巧才会成为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反过来想一想,或许是我的理解过于偏颇,或许读写例话的设置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那么怎样把这种理论的学习跟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可能这正是我的不足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笔记

积累·运用六》教学后记

关于读读背背

这一次的读读背背是积累12成语,这12个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是意思相反的。在这一次读读背背的教学中,仍然没有找到更好的组织方法,仍然是自由读、比赛读、接龙读、背诵展示。还好,学生似乎习惯了这种套路,都给课堂面子,给老师面子,虽然热情不高,都还能按照要求做下来了。

此时静下心来写反思,我忽然想到,或许是我教学的着重点出了问题,读读背背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完成那点可怜的积累,而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那么,这个角度来看,读读背背的教学应该会有点新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