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从录像课里看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的是目瞪口呆!衣着花色太多,在教室里随便乱走,手势眼花缭乱到张牙舞爪,表情不够亲切,口型那么夸张,书写太过急躁,排版不够整齐……(捂脸!)
从录像课里,我认识到:教师的衣着应以纯色为主;讲课的时候位置最好基本固定,除非要走到学生身边辅导;手势不要过多,关键时刻帮助学生理解时再用;始终面带微笑;任何时候都要认真书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此我一再强调并建议教师要上一上录像课,从录像课里看看自己,再写一写课堂反思。跟每一名上过录像课的教师沟通,都能听到“自己都看不下去!”“好尴尬啊!”的反馈。
我们听别人课的时候,都能说出一二三个不足,再提出四五六个建议,对于自己的问题却难以正视。自从观看过自己的录像课后,我总是极力再极力地纠正个人存在的问题。
听了一段时间课后,我发现教师在课堂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课堂语言的表达上:语速过快,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接收和思考;音量过低,无法清晰地让学生听见;缺乏抑扬顿挫,单调的声音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语言内容缺少设计,太过随意;肯定鼓励太少,苛责太多……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评课的时候常常是竹筒倒豆,毫无保留。用“好听”一点儿的话来说,这是教师的“职业病”,对他人总是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总是有“成就他人”的迫切心情(汗!)每次跟教师沟通之后,都会有一些遗憾,或者自责。是不是我太过苛责了?是不是我太以己度人了?是不是我太过偏见了?我这样做是否给他人造成伤害了?……常常、常常深夜难眠,遥望夜空,心头盘旋三个字:“对不起!”
录音课
曾经跟着一位心理老师的指引,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的样子,与“她”面对面地站着,向“她”道一声“辛苦”,再说一句“抱歉”,问一问“她”:“最想要的是什么?”我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听到心灵深处的期望。于是,努力地去改变,去成全心底的愿望。
我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但现实工作的内容却是“常论人非”!于是,常常徘徊在义正辞严和心怀愧疚之间。自责多了,不禁让我迷失,甚至有一种人格被拉扯、被撕裂的感觉,外在的那个我和内心的那个我常常发生冲突。到底是别人的课堂真的有问题,还是自己的标准出了问题?是我“待人以严,待己以宽”了吗?
针对课堂教学中我一直纠结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问题,我也对自己的课堂采取录音、回放的措施,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自己能做到的,再去要求别人;连自己也做不到的,那就暂时闭嘴。
手机很贴心地把一节课的录音分为六七个时间段,可以大致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比如,这节课就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
新课导入时间过长。导入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太长的导入就有喧宾夺主的感觉。这也是我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没想到课堂上自己说得一时起兴,竟然也忘了时间。
表述语言不够精美。我经常呼吁语文课堂应该是“集美”的课堂,从内容到外形,都应该是美的所在,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应该精美。可是我这节课并没有做到像我说的那样。
组织语言不够儒雅。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听到自己说“请坐下”感觉很舒服,但听到“坐下吧”就很刺耳……我们要求学生要文明有礼,我们自己也要先做到,从一言一行做起。
课堂氛围严大于趣。课堂结束后,我听到学生如释重负的声音,而不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一节课上得精彩,学生会诧异“这节课咋这么快呀!”或者兴高采烈地说“老师再见!”,而不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从学生的如释重负中,我听到学生是慑于我的威严安安生生地学习了一节课,而不是被课堂吸引投入地学了一节课。
宽容耐心依旧不够。当听到学生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时,我会烦躁,甚至会叱责(知道自己在录音,已经很控制了呀)我喜欢听见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循循善诱,直至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带着笑意说:“分析深刻,表述完整,请坐下!”我想,这也是学生愿意听到吧。学生总不会愿意听我一声训斥,然后在沮丧中坐下。
录一录自己的课堂,听一听自己的声音,从观人到观己,从评价他人,到分析自己,我想,这是一条寻找课堂魅力,提升课堂认识的更踏实、更有魅力的道路。
(2017年9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