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幼儿园中,如果班级中的孩子生活常规非常好,那么对于此班级的幼儿老师来说就是福音,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一般不用费太多的精力去管理,因为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固定的行为习惯:吃饭前安静耐心的等待、吃饭时安安静静、解便时整齐的排队、集体出去玩时整齐的排队等等。这可是我们班一直想要达成的状态呀!
在幼儿园大班中,我们的班级算是一个常规养成的不太好的班级,比如吃饭时如同一个闹哄哄的菜市场;带领孩子们进行教育活动时,只要他们觉得没有兴趣时,就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室外活动集合时总是有很多小朋友拖拉到最后才肯过来。前两个星期的常规培养我们就在这样环境下开始了,在无数次的要求和“威胁”之下,小朋友们貌似做的越来越好了:吃饭时不说话、解便时排队、上课时说话举手、学会适当的等待等等。不过每当和别的班的孩子相比时,我们总是觉得:为什么别的班里的纪律会那么的好?这么长时间的养成训练为什么感觉还是不好呢?
有一天教研组长来了,自己艰难的上完了那节活动,委屈的和她诉苦:“班里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感觉自己的课都进行不下去了!”组长安抚着我的情绪:你需要有方法啊,自己树立的规则一定要实施啊;虽然你们班的常规不是非常好,但是和其他班相比孩子们都很积极活跃,敢于表现自己,思维发散性很强。
天天让孩子们思考和反思,可是却忘了自己也要认真的去思考,全面的看待孩子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确实是一直在进步着的,在比较中,自己却总是忽视他们的进步,变得越来越急躁。相对于其他班的孩子来说,我们班应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这应该也就是所谓的“没有规则约束”带来的好处吧!
仔细想想,因为中国现在的教育现状,以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授课制为基础来培养孩子,为了方便管理,都是希望孩子们各方面做的井然有序。可是当孩子们的行为限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是不是也会潜在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有时会发现一种现状:班级常规看起来越好的班级,班里举手的小朋友会变得少了。所以说,班级常规太好、太遵守规则对孩子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去遵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在遵守常规和不限制孩子们的思维中间找一个平衡点呢?怎样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呢?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还需要多加实践和反思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