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婷执教的《长城》听过很多遍了,每一次都有变化,看得出来文婷很用心。她每一次执教完后都认真倾听我们的建议,回去后进行修改,最后的课和第一次对比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了。
对比几次修改,变化很明显,最显著的特点是:基于标准的思想越来越明晰。从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确定目标,到后来结合自己的课例对基于标准教学侃侃而谈,文婷的收获显而易见,背后的付出相信也是巨大的。
11月26日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上,文婷执教的《长城》可能不是几次试讲中效果最好的,但我相信她是最用心的。因为用心,在意,所以课堂上有些地方就不敢放手,生怕出现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听课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核心问题为线索,把握课堂上的主线。备课时,我们一直将“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为核心问题,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将自己的想法批注在句子旁边。教学中,文婷将这个主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从第一自然段哪些地方感受到奇迹?第二自然段?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放手,生怕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其实,教师将课备好后,教案就在心中了,课堂上无论生成什么情况,无非是先讲和后讲的问题,还是那几个关键句子,还是那样指导朗读,有什么不敢放手的呢?
二、课堂上字词出现的知识点,要讲就讲清楚,不要留到课下解决。多音字“供”的处理,老师点出了两种不同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两种读音有何区别?老师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我个人认为,可以将根据词义判断读音的方法教给学生。供读一声时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给(jǐ)。~求。~应。~需。~销。提~。~不应求。其余时读四声。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学扎实,有些任务我们布置给学生课下完成,很多学生往往不完成。
三、注意课堂上的生成。在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文婷让学生结合文中的两幅图,边读边思考主要讲了什么。一名学生说:“远看、近看、站在长城上”多好的回答呀,这名学生一下子注意到作者观察点的不同,教师如果相机指导:远看长城什么特点?近看呢?段意总结水到渠成,这样就不生硬了。
四、不要逼问学生,多鼓励学生发言。公开课时学生有些紧张,这是正常现象。如何鼓励学生,让学生敢说,会说?这是教师的方法。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说。另外,教师的语言应是启发性的,给学生提供说的方向,不要步步紧逼,让学生无所适从。
以上是我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