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故事 一次错误读音引发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 20:5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我登上三尺讲台才两年,但在我的教学生涯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它们就如朵朵浪花,点缀着我的生活,给我带来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使我平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在全校教师面前讲课,别提有多紧张了。我当时选择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二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我自认为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听取了同年级的几位老师讲授这篇文章,汲取他们的精华,并且不断修改我的教学设计,也在私底下熟悉我准备的教学内容。我以为一切会顺利地进行,可是万万没想到,因为紧张,一个词语“小艇”读音的错误,引发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毫无疑问,这堂课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我给学生特别强调题目《威尼斯的小艇》的读法,“小艇”两个字单独都是三声,可是两个三声连在一起的时候,要进行变调,第一个字的三声读成二声,但是在注音的时候依然是两个三声。而我虽然将两个三声连读进行变调的规则讲述得很清楚,可是在读的时候读成了“xiǎotíng”,我将第二个字的三声读成了二声。当时我们班的商诚同学及时为我进行了纠正,“老师,应该读作“xiáotǐng”,”我说:“谢谢你的纠正,老师刚才口误了”。这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因为当时我觉得,读音变调的规则我都比较清楚,我肯定不会出现第二次的错误。

可是,在第二天的公开课上,当时我一读题目,我就注意到下面听课的教师在窃窃私语,然后我意识到我犯了昨天同样的错误,将“小艇”读成了“xiǎo

tíng”,我想:接下来的时候要注意读正确,可是恰恰是因为我的这种意识加上紧张,我一会儿“xiáotǐng ”,一会儿“xiǎotíng ”,将学生也搞迷糊了。我自己也乱了阵脚,感觉这堂课的氛围一直都比较沉闷,跟我们平时的差别比较大。听到下课的铃声响起,这节漫长的课终于结束了。

一下课,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向我说,“老师,“小艇”你又读错了“,“恩,老师也意识到了,昨天你们在课堂上纠正了我,今天怎么没有人纠正我?”我心里想:如果当时学生在课堂上纠正了我,我可以借机将这两个字的读音强调一下,也算是一次教学机智,或许不会那么尴尬。“老师,你太紧张了,弄得我们都特别紧张,不敢纠正你,甚至都不敢回答问题。”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是我将这堂课搞砸了,我将自己紧张的情绪在无形之中传染给了学生,并在整节课中弥漫开来。

那么,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我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我们经常说,“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缸水,甚至一条河”,当然,我们给别人的水不能是有毒的水。为了避免这种读音上的错误,我又查了大学时的现代汉语通论课本,它是这样写的:上声(第三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第二声)。比如“蒙古”两个字分开都是第三声,但合在一起蒙字就要念第二声,跟“萌”同音。这种现象属于普通话的音变,具体说叫做语流音变,受自然发音机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虽然在书面拼音上不做标识,但是读的时候还是要求变调的。类似的词语还有:理想 美好 友好 水井 处理 等。后来,我将同类型的词语在课堂上进行了强调,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提升吧。

其次,要巧用教学机智解决突发事件。当时,我只想到了如果学生纠正我的读音,我会化解课堂上出现的尴尬。现在想想,也有其他的方法,比如说,“小艇”两个字的读音老师读不准,谁能告诉老师应该怎么读,并说明你的理由。其实这也是放低自己,将问题抛给学生,借助学生的力量,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回想当时,还是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强。但没有关系,这需要我们日常中的积累。

最后,身教言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虽与学生是平等的地位,却起着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当时,我传达给学生的是一种自信积极的状态,毫无疑问,这堂课会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在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前面会有荆棘,会有坎坷,可是我会迈着坚定的步伐,不断探索前行,在这条路上,留下属于我自己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1: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