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应该如何教?怎样才能把我们的语文课教好?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值得审视的重要课题。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习惯奉行于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每讲一课都采取同样的授课过程和风格,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工作;也有一些教师完全迷信于专家、权威,把教参作为放之四海毕准的金科玉律,不敢也不愿越雷池半步,即便是偶尔的创新也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给语文课以全新的界定——即要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多创设一些灵活、多变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最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笔者曾在讲授《田忌赛马》一课时,跳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代之以全新的授课风格,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文章虽短,但是透过这篇课文映射出来的处事态度以及文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却是较为突显的。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通过两次赛马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找出最终导致田忌获胜,齐威王失败的诸多因素,从面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定式以及对老模式教法生厌的心理,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要想使其对文章难点加以吸收,无疑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讲解这篇文章前,我没有刻意地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以智力大比拼的讨论形式,叫出两名学生说:“假如这位同学和另一位同学赛马,双方都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第一次比赛第一位同学每场都能获胜,如果再比一次,第二位同学是否有获胜的可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动起了小脑筋。有说会取胜的,也有说不可能取胜的,争论得异常激烈,互不相让。
就在这时,一向不爱说话的小强怯怯地举起了小手说:“老师,如果第一位同学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第二个同学的马快不了多少,我有办法使第二个同学获胜。”接着,他说出了调换马的顺序可以获胜的方法。
“只有这一种办法可以获胜吗?谁还能想出其他调换顺序的办法?”我带着满脸疑惑地问。同学们又纷纷找寻其他调换顺序的方法,最后一致认为只有这一种取胜的办法。于是,我又冲着第一位同学说:“你有什么法子不让第二位同学取胜?就让我们一起帮他想个主意。”这时,一位同学兴兴的地说:“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我们也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你说的真好,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在齐威王和田忌的赛马中,齐威王就没有你这么聪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是怎么比赛的?结果又是怎样?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所有的学生都怀着浓浓的兴趣读起了课文。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能够分析出田忌获胜的主客观原因,同时又提出了各自新奇的看法。这样一节课下来,不仅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经过此次尝试,使我认识到了跳出课例、创设情境、分解文章难点如此之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儿童,那是漠不关心,不公正的最坏表现。”教学又何偿不是如此。我们身为人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有着鲜活魂灵的个体,而不是有待加工的“材料”,孰视无睹地采用单一的模式去加工、去生产,相反,我们应该用鲜活机动的教学理念来审视我们的工作。要知道:多一次成功的“跳出”,就会有一份好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