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择高处立,向深处行——浅谈副班主任治班初期的“三严三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5: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学季,工作千头万绪,只能尽量争取忙而不乱,杂而有序。年级长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老师的变动,尤其是各班副班主任每一年基本全是新鲜血液。在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沟通、协调和培养的具体琐事。九年级的工作是全校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各班副班主任能够切实担起自身的责任,和班主任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更是考验年级部工作的重要切口。

不得不说,今年年级部新加入的11名副班主任、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好、形象气质佳,唯一比较缺乏的就是教学和管理经验的累积,尤其是在班级具体事务上的“软磨硬泡”和敢于担当。

在两位年级助理的悉心梳理一日常规之后,我针对现在目前个别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的状态,提出在国庆之前要坚持“三严三有”的要求,分别是“严肃但要有笑脸、严格但要有方法、严厉但要有真爱”。避免后期极个别同志出现不想管学生、不能管学生的情绪疲竭和陷入无助、无能、无所作为的心理枯竭,导致年级部对学生管理和德育效果的削弱。

第一、严肃但要有笑脸

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严肃,尤其是做重要讲话和班级事务安排的时候。有些时候,嬉皮笑脸的讲话和工作,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严肃容易带来静气,“肃静”是尤其内在深意的。但一味的严肃那便是刻板,死板了,不仅要有阳光的笑脸,也有要凛冽的硬气,面部表情随着教育学生的具体契机而灵活切换,这样的话,学生会从心里认同你,慢慢地理解你的严肃,同时认可你充满生活气息的真性情。

第二、严格但要有方法

对于学生的早读、出操和作业检查的要求一定是严格要求的。有错必究,有过必改。对学生的纪律、卫生都要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午自习不允许交头接耳、左顾右盼、问问题和交流,因为午自习就是午间自己学习。这样一段宝贵的自习时间恰好是自己查缺补漏、静心整理的时间,只有多梳理、多反思、多总结,学生才能从内心生发出真正的力量,这种自我觉醒的力量比外力更为有效和持久。如果真的在午自习时间有问题或是想交流可以先记录下来,等到教师辅导课时间或是利用课下时间交流讨论。

但是需要提醒各位副班主任注意的是,管理有法,但无定法。依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生、不同情境应该是有所变化和侧重的。各位都是女同志,在入主新班阶段,最好不要和学生在班级发生正面的冲突,尤其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些过激话语和行为,而和学生在班级内大吵大闹,因为面对人高马大的他们,我们很有可能不是“对手”。

当然这是玩笑话,职业规范要求我们不能殴打、辱骂学生。而且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公众面前的面子是他们非常看重的。所以遇到冲突,最好先把学生叫出来到自己办公室,或者先冷处理,晾他一段时间,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有方法、讲策略、同时学会保护好自己。

第三、严厉但要有真爱

学生不是不喜欢严厉的老师,但学生绝对不欢迎只有严厉的老师。大家都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三任或第四任副班主任了,他们很容易把大家和他们的“亲妈”(第一任副班)、“后妈”(第二任副班)“干吗”(第三任副班)暗中进行比较,所以我们只有用自己真诚、持续而深沉的真爱才会真正打动他们,即使有些时候表现形式是严厉的。

真正地打动孩子的内心,教育就慢慢开始走上正轨了。

教育学的本质是关系学,和学生应该是严师益友的关系,相信大家在“三严三有”开学初期原则知道下,会在新学期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当然需要大家协调的还有和家长、班主任的良好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光有爱也不成教育。可以看出,新学年上学期的工作中,是“严”字开头,爱字为底的。在初中阶段中的德育,先严后宽,刚柔并济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开学初期一定要严格把控重要时间节点,督促和落实各个管理环节,成功避开“破窗效应”,给学生种下“严格”的首因影响,这样对后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更为有力的基础。希望各位能在智水年级的一年工作中,择高处立,向深处行,都能预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5:11:26 | 只看该作者
择高处立,向深处行

            ——浅谈副班主任治班初期的“三严三有”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邱朴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1: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