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5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制好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统计图,说一说哪种图更醒目、美观?
图1 图2
很显然,图2看起来直观又清晰,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图1中几个直条的高度相当,差距很小,看起来并不明显,而且图1制起来还很费力。此时再出示教材中的统计图,学生很快理解了起始格为什么同其他格表示的数量不相同,为什么在数轴上还要用一段折线来表示,并且能自主概括出什么情况下需要这样做。教学难点在这里不攻自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利用Word中的“字数统计”工具用估算
在学习了“乘法估算”这一内容后,学生掌握了一般的估算方法,我用Word出示教材中的那段文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学生立刻忙着数这段文字共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然后列出乘法算式进行估算。这时,我及时向学生介绍Word的相应功能,将光标移动到最后一行,显示所在的行数,再将光标移动到最后一列,显示所在的列数,让学生通过状态栏知道这段文字共有多少行、多少列,进一步估算出总字数。当学生估算后,再用工具栏中的“字数统计”功能统计出准确数字,同学生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加以验证。通过这段电脑的使用,不仅对乘法估算进行了强化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电脑的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信息技术在这里与数学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3.依靠PowerPoint中的“画图”工具认识角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特点,是本课中一个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静止的几个角,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这句话,PowerPoint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张空白幻灯片,在其中画出一个角,然后复制粘贴同样的一个角,再将第二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将第二个角整体移动到第一个角的位置,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角的大小相等;再次复制粘贴第一个角,这次旋转一条边的角度,变成第三个角,再将第三个角整体移动到第一个角的位置,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变,但却不能重合,也就是大小不相同。随后学生很容易概括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样动态的演示,不仅使原本静止的、生硬的东西鲜活起来,还使原来抽象的东西形象起来,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清晰的、深刻的概念,还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俗话说:将优点放大就是最大的优点。在教学中,只有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独有特点,才能让它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