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设计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个别较大附件可能需要登陆才能下载,请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然后点创建新帐号或点立即注册后登录,然后直接点击对应的附件下载。


第三单元导学案.zip (26.09 KB, 下载次数: 211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08 | 只看该作者
4 曹冲称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曹冲称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讲的是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课文按照“遇难题→议办法→讲步骤”的思路展开,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课导学案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识字、品文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学习中,运用角色模拟及直观试验的方法,使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听、说、读、写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难点)。能读出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难点)。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难点)
  
4.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用时:10分钟)
1.出示苹果,引导学生思考:想知道苹果的重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称大象的重量。
  
3.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学习“曹、称”两个字。
1.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
  
2.学生自由说称象的办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称”是多音字,可以扩展识记。
1.叙述称象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可以称较重物体的秤。
  
2.“称”是多音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理解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二、初步读文,自学生字(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都有哪些人物。引导学生随文识记字词:重、官员、议论。
  
(2)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多种形式读课文。随文识记“根”“柱”。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训练,并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
  
(2)小组合作,情景表演。展现官员们看着大象议论的场面。
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生字。
  
2.读课文第1自然段。
  
(1)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说一说生字的特点,再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并轮流读词卡。
  
3.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练习用“又……又……”说话。
  
(2)理解“一边……一边……”
  
的含义。
  
(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1.对于文中出现的人物,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2.学生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后,教师可以把重点词语标出来,然后再进行词语积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
  
3.通过学生练习说话,教师纠正,帮助学生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互相干扰)。
三、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读本节课学习的字词。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怎样写更好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5.展示纠错。
1.按照字卡词卡认真读,注意读音。
  
2.认真观察“柱、底”,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练习书写。
  
(1)“柱”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2)“底”要注意笔顺。
  
3.大胆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勇敢接受同学的质疑和建议。
  
4.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时,要先范写,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重点强调易错的笔画。如:“底”字的点不能丢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1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复习生字、生词。
  
(1)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组词。
  
(2)出示词卡,轮读词语。
  
2.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回忆称象的原因。
1.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生字的复习活动,在活动中认真倾听,动脑思考。
  
2.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称象的原因。
1.复习生字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说称象原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叙述完整。
二、边读边演,实验学文(用时:15分钟)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文,随文学习生字“杆、秤、砍”。
  
(2)帮助学生了解官员们想到的称象的办法。
  
(3)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关注曹操的表情,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文,随文学习生字“线、止”。
  
(2)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中曹冲想出的办法,弄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
  
(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4)教师实验。展示下沉、沿着水面画线、换东西后再下沉到与画线的位置相一致为止、称重等过程。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的表情,说一说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1.(1)学生认真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生字——“杆、秤、砍”。准确地读字音。说一说怎么识记这几个字。
  
(2)了解官员们想到的办法。
  
(3)读一读描写曹操表情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线、止”。
  
(2)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再和同桌说一说。
  
(3)结合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理解“船舷”是什么。
  
(4)认真观察老师实验,按一定顺序描述自己看到的步骤。
  
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量”。
  
(2)画出描写曹操表情的句子,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理解“果然”的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并用“果然”练习说话。
1.文中写了很多称象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里介绍的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这些方法有什么看法。
  
2.根据课文插图以及文中描写官员语言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官员提出的方法,并通过范读、角色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在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示。
  
4.在观看视频、教师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看,看后能有序地描述称象的步骤。
  
5.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这一点,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来,老师可以适当点拨。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方法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小孩儿聪明机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1.(1)想一想曹冲的办法中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个称象的好方法。
  
2.讲一讲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古代小孩儿聪明机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让学生思考更好的办法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探讨更好、更便捷的方法。
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读本节课学习的字词。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怎样写更好看。
  
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1.按照词卡认真读字词,注意读音。
  
2.认真观察“杆、秤、做、岁、站、船、然”几个字。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练习书写。
  
(1)“杆、秤、做、站、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紧凑。
  
(2)“岁、然”要注意笔顺。
  
3.大胆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勇敢接受同学的质疑。
  
学生书写生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动笔,并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23 | 只看该作者
6 一封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一封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识字、悟情、达意,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我把“以读带讲”“随文识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2.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展开阅读。
1.学生观察图画,交流:一个小女孩(露西)在(给爸爸)写(一封)信。
  
2.学生朗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是怎样写的?写了几次?
  
3.学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
学生在针对题目质疑的时候,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值得思考,思考后能够解决的问题。
二、讲读结合,随文识字(用时:2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课前预习成果。
  
(2)引导学生同桌合作,互读互议,针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巩固。
  
(3)引导学生带着课前质疑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学习第1自然段的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
  
(2)教师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运用字理识字法认读“封”字。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写信前露西都做了什么”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回答露西的做法,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识记加点字。
  
①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
  
②她朝窗外望了一眼。
  
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次写信的相关内容学习第3~5自然段,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露西写了几次信?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封信的内容,识记“刮”“胡”“灯”“修”“冷”等字。
  
(3)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交流写信时的心情。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露西写信时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识记“肩”“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困难可以向同桌请教。
  
(2)同桌轮流分自然段朗读全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多读几次。
  
(3)学生默读课文,重点圈画出露西写信的原因及信的内容。
  
  
2.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并识记“封”字。
  
(1)学生交流:因为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所以露西要给爸爸写信。
  
(2)学生流利地朗读第1自然段,观察字理图,看清“封”的字形和字义。
  
  
3.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圈出描写露西动作的语句。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削”“锅”“朝”的字音。
  
(2)学生交流答案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件中的句子,尤其要读准加点字的字音,然后想办法记住“削”“锅”“朝”三个字,和同学商议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想法,选择最好记的识字方法。
  
4.学生读第3~5自然段,体会露西写信的内容和心情,认读“刮”“胡”“灯”“修”“冷”“肩”“团”。
  
(1)学生交流:露西一共写了两次信。
  
(2)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准这几个字的字音,共同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3)学生朗读并交流:露西很不开心,爸爸不在,没有人逗她玩。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家里很冷清。
  
(4)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带着伤心、孤单的心情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观察字理图识记“肩”“团”。
1.在学生圈画词语、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运用尺子等工具工整圈画。
  
2.学生商议识字方法时,要尽量尊重他们的想法,适当予以指导。
  
3.“削”是多音字,常用字音就是本课中的字音xiāo。另外一个字音是xuē,可组词为剥削,距离学生较远,不太常用,本课教学不必讲解。
  
4.“朝”是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读一读不同的字音,再读一读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让学生主动识记。
  
5.“刮”可以借助“削”识记,二者都有“刂”,表示与刀相关的动作。“刮”表示“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
  
6.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灯”,左边是“火”,古时候,人们都是用火照明;右边是“丁”,表示一丁点儿,不多。合起来表示“只有一丁点儿的火就可以照亮”,这就是“灯”。再如,“肩”上面的“户”字形像一扇开着的门,下面的“月”字形像一块肉,合起来表示“人的肩膀像一扇开着的门,很宽,肉和关节也像门一样能活动”。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
  
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1.学生观察“信”“今”“圆”“笔”“句”,找出难写的笔画。
  
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
  
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
  
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楚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
“信”第六笔是短横。“今”要与“令”区别开,下面没有一点。这些易错点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写时多加注意。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
  
如果露西将第一封信寄给爸爸,爸爸看到后心情会怎样?把你的想法说给家里人听。
学生完成作业: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的爸爸,读一读第一封信,然后想一想自己现在的心情。
教师可以把这项作业设计成一个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亲子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表达交流(用时:8分钟)
1.教师将字卡制成信封的样子,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复习第一封信的主要内容以及信中露西所表达的心情。
1.学生认读封、削、锅、朝、刮、胡、灯、修、冷、肩、团等字并组词。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第3自然段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说出露西难过的心情。
教师要注重易错字音的巩固与强化,针对上一节课同学的易错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与练读。
二、讲读结合,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
1.教师以“露西的第二封信会怎样写呢”为主要问题引领学生细读第6~14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14自然段。认读“重”“完”
  
“期”“束”“鲜”。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继续分角色朗读第6~14自然段,重点读一读与信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圈画的句子,完成学生活动卡。
  
5.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说出第二封信的内容。
  
6.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两封信,针对“你更喜欢哪一封信”展开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7.教师以“心情快乐,眼中的一切都是快乐的”为主题,总结全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仔细读第6~14自然段,看一看露西在给爸爸的第二封信里都写了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
  
2.教师读旁白,男生读妈妈的话,女生读露西的话。读准“重”“完”“期”“束”“鲜”。
  
3.和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遇到与信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要仔细地读,必要时可以多读几遍。
  
4.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
  
5.学生结合自己填写的活动卡,读一读第二封信的内容。
  
6.学生默读两封信,找出两封信的不同之处,再交流:露西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第二封信的,读的人也会感到高兴。
  
7.学生明确:生活中要保持快乐的心情,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自己快乐,身边的人也会快乐。
1.露西写给爸爸的第二封信不是直接展示出来的,而是通过露西和妈妈的交流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这一部分,在反复朗读中了解第二封信的内容。
  
2.学生在填写活动卡的时候,教师不要过多限制,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学会自我完善答案。
  
3.学生在交流第二封信与第一封信的不同之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句子来说明,比如,两封信对待“台灯坏了”这件事的不同做法就是分析要点。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
  
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1.学生观察“写”“珠”“灯”
  
“电”,找出易错的笔画,书空练习。
  
  
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
  
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
  
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楚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
“写”上部是“冖”,不是“宀”。“珠”右半部分的竖,要写得略长于其他部分,而且要垂直。“灯”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略高于右半部分。“电”的第五笔竖弯钩,“竖”的部分写在竖中线上。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
  
爸爸终于收到了露西的来信,爸爸读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想一想,模仿爸爸的表情演一演。
学生完成作业:
  
可以请家人当观众,表演给他们看,并且要耐心地听一听他们的建议,修改自己的表演。
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完成这样的亲子互动作业,这是提升学生交际表达能力的有效凭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45 | 只看该作者
7 妈妈睡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妈妈睡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体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这种蕴含在生活常见小事中的情感点燃了孩子爱的火种。鉴于以上分析,我在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以讲读结合为主要方法,以读促讲,以读代讲,读中识字,读中获得文本内容和情感价值的双赢。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发”;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句。(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难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2.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
1.学生朗读课题,语调要轻柔,要缓慢。
  
2.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妈妈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可以以“妈妈睡了,轻轻地,柔柔地读,不要吵醒了妈妈”来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二、讲读结合,初步理解(用时:2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读文。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小组同学轮流朗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纠正字音。
  
(3)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识记生字的成果。
  
(1)课件出示句子,教师指名朗读。
  
①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②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③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2)课件出示词语,教师指名朗读,并学习多音字“发”。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前质疑的思考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妈妈为什么睡着了?
  
(2)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描写妈妈累了的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妈妈干了哪些活。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妈妈干了好多活后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1.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思考课前产生的问题。
  
(1)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重点读记预习中圈画的内容。
  
(2)小组长组织同学分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并对有错误之处予以示范。
  
(3)学生逐段读文,圈画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这些语句。
  
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读字、词、句,并交流。
  
(1)学生朗读句子:
  
一要注意读准加点的生字;
  
二要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三要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通顺,能正确断句。
  
(2)学生朗读词语:哄人、先后、闭紧、红润、头发、粘上、汗珠、额头、沙发、乏了、理发。读准“发”的字音。
  
(3)学生认读本课12个会认字,掌握多音字“发”,组词语,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针对课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
  
(1)学生交流:因为妈妈累了,所以睡着了。
  
(2)学生朗读: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3)学生先想一想自己的妈妈平时都要做哪些活,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4)学生可以先想象妈妈干了一天的活是一种怎样的情景,然后带着这种体验朗读句子。
1.教师要注重对课前预习成果的检测,鼓励学生主动预习,自主读文,自主识字。
  
2.学生在朗读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红润”的“润”,声母是r,韵母是un,发音要准;“等会儿”后面是儿化音,要读准儿化音;“头发”的“发”要读轻声。“沙发”的“发”读一声。“理发”的“发”读四声。针对“发”这个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查字典,读一读字典上不同的词语。
  
3.“粘”和“沙”都是翘舌音,要读准。
  
4.要回答“妈妈为什么睡着了”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重点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寻找答案。
  
5.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一是体会妈妈干活后很累的感受,带着疲倦的感觉来读;二是体会小作者看到妈妈这么劳累时的感受,带着心疼的感觉来读。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展示写字表中的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提出难写的生字。
  
2.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难写之处进行范写。
  
3.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练写,展示后集体评议。
  
4.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写字表,然后练写。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圈画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1.学生仔细观察例字,看一看哪一个笔画或者哪一个部件难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2.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倾听老师的讲解。
  
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练写一个,评议时注意倾听老师的建议。
  
4.学生观察写字表中每一个笔画的书写,然后临写,最后练写2个。
  
5.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范例,看一看哪一个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然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些。
  
“闭”的“门”不能写得太窄。
  
“窗”下部分最里面不是“夕”,这里的点要出头。
  
“发”右上有一点,不要丢掉。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用时:2分钟)
1.你看见过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吗?回家之后,看一看。
  
2.观察好之后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1.学生观察,看清楚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2.说的时候要有条理,说清楚;画的时候,要想办法画出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也可以看一看其他亲人睡觉时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0:39: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借助插图,交流引入(用时:8分钟)
1.板书课题,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为什么睡着了。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想象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交流。
1.学生齐声诵读第1自然段。
  
2.学生围绕“妈妈干了很多活”来交流。
  
3.学生观察插图,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妈妈此时的样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画面上妈妈睡觉时的表情,借助图画来交流,也可以联系家庭作业,结合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来回答。
二、讲读结合,体会情感(用时:22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二画:画出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的句子。
  
三想:想想哪些语句最能概括妈妈此时的样子。
  
四说: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汇报一:结合第2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语句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朗读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朗读“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并模仿练习。
  
(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
  
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毛,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汇报二:结合第3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温柔。
  
(2)课件出示一组妈妈微笑的照片,引导学生对照照片朗读描写妈妈温柔的一段话。
  
汇报三:结合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睡梦中的妈妈好累”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想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第2~4自然段的首句。
  
(3)读一读画出的句子,找出“真美丽”“好温柔”“好累”三个短语。
  
(4)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答案。
  
  
2.学生汇报并订正自己的答案:
  
学生交流一: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朗读第2自然段。
  
(1)学生交流并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红润的脸上”。
  
(2)学生朗读三个短语,并仿说:水灵灵的眼睛、细长的眉毛、白净的脸等。
  
(3)学生朗读并辨析:“睡”是说妈妈睡觉了,眉毛也不动了。眉毛也在睡觉,说明妈妈太累了。所以“睡”比“长”准确。
  
(4)学生轻轻地、美美地朗读这一段,读出妈妈的美。
  
学生交流二: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朗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轻轻地、柔柔地朗读第3自然段。
  
(2)学生观察照片,感受妈妈的温柔,带着微笑朗读“妈妈微微地笑着……等会儿讲给我听”。
  
学生交流三: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朗读第4自然段。
  
(1)学生找出本段的第2~4句,读出妈妈此时好累的感受。
  
(2)学生交流:一是描写妈妈呼吸沉;二是说妈妈额头上有汗;三是写妈妈连鸟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都听不到。
  
(3)学生朗读,读出妈妈此时的劳累。
  
  
1.圈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用尺子等工具认真细致地圈画;二要圈画完整的句子,即从句子的第一个字圈画到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订正自己的答案。
  
3.学生针对短语进行模仿练习,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明亮的眼睛,既可以说水汪汪的眼睛、亮晶晶的眼睛,也可以说明亮的阳光、明亮的灯光,更可以说晶莹的珍珠、可爱的熊猫等。
  
4.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想象妈妈干了很多活,她心里是什么感受,读出妈妈的疲惫之感;其二,当“我”看到妈妈那么劳累的时候,心情怎样?“我”心里一定很心疼自己的妈妈,那么就读出这种心疼的感觉。如果还有同学认为,妈妈那么累,好不容易才睡一会儿,我们不能吵醒妈妈,朗读的声音应该很轻柔,教师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总结交流,升华情感(用时:7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妈妈为什么要干那么多活?妈妈为什么连睡觉的时候都那么累呢?
  
2.课件播放歌谣《我的好妈妈》,引导学生倾听,谈感受。
1.学生结合平常在家里妈妈要做的事情来交流:妈妈为了照顾家,照顾孩子很辛苦,妈妈爱我们,更爱我们的家。
  
2.学生听歌谣,明确:妈妈爱我,我也要爱妈妈。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请家长协助,将歌谣《我的好妈妈》换成学生的妈妈在家里辛苦干活的真实生活照片,更能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在学校里悄悄地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说点心里话,说什么都可以。
  
2.回到家,把信拿给爸爸妈妈看,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给你写回信。
1.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心里想说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观察爸爸妈妈看到信后的表情,读回信时再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
  
如果学生难以确定表达内容,可以建议他回忆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他的,写几句感谢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