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家长辅导资料60学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家长辅导资料60学时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1课时 上、下、前、后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2页。
学习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文讲解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学习。帮助孩子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孩子对空间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孩子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2)自然标志的表征。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茶几的前面。(3)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即利用一些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
根据研究,孩子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
一般孩子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孩子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第1页,这是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课文用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让孩子认识了“上、下”方位。
第2页,这是排队上车图,在车的旁边还有一个站牌,上面写着公共汽车所经过的站名。用它们可以学习前、后位置关系。
辅导精要
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孩子利用自己身体的部位说一说“上、下”、“前、后”,如让孩子用鼻子和嘴说一句话,又如让孩子用手摸额头和后脑,边摸边说一句话。家长告诉孩子,这学期我们最先要学习“上、下”、“前、后”。
让孩子打开课本的目录,数一数共有几个单元,读一读各单元名称。(也可以让孩子根据单元名称翻一翻课本,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再回头让孩子读“编者的话”,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可直接代读。
再打开课文第1页,看图说图意:

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在长江两岸,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桥头左右两边屹立着的三面红旗仿佛正迎风招展,好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色。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南京长江大桥。如果孩子只会说:这是一座大桥,家长可追问:还画了什么?引导孩子按顺序进行观察,他可能会说:在最上面有3辆汽车,在中间有1列高速列车(动车),在下面有1艘轮船。这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他还可能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说。如果孩子说:1列动车在中间,1艘轮船在下面,3辆汽车在上面,那么他已经能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孩子的认识一般是从物体的绝对位置开始的,但仅此是不够的,在本课让认识相对位置是学习的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让孩子在三个物体中,根据参照物不同,用两个物体说“上、下”的位置。
让孩子先按照课文的内容说:汽车在列车的上面,列车在汽车的下面;汽车在轮船的上面,轮船在列车的下面。再让孩子进一步辨别:汽车的下面有列车和轮船。轮船的上面有列车和汽车。列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上面。列车的下面是轮船,上面是汽车。其中“XX的上面”和“XX的下面”都是偏正词组,“上面”和“下面”是中心词,“XX”起修饰作用,这个词正是说明位置的“参照物”。所以,说话时要做好停顿,如汽车/在/列车的上面(划斜线处表示停顿)。千万不可读破词,如汽车/在/列车的/上面。偏正词组在今后的学习经常会遇到,不读破是理解题意的基础。
孩子还可能说公路在铁路的上面,铁路在公路的上面。
家长还问孩子:公路上3辆汽车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汽车?孩子说:第一辆是卡车,第二辆是公共汽车,第三辆是小客车。家长再问:可以怎么说3辆汽车的位置呢?引导孩子说出:公共汽车在小客车的前面,小客车在公共汽车的后面。公共汽车在卡车的后面,卡车在小客车的前面。公共汽车的前面是卡车,后面是小客车。一方面把“前、后”的知识前移,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多角度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第2页,看图说图意。排队上车,前面的同学说:“等一下,我后面还有3个人。”这3个人的名字是:李林、王英、张宁。读课文的内
容: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让孩子指着图中的人物,课文的内容再读一遍。

让孩子把课文的例题补白,给偏正词组划下划线。
“做一做”

第1题,让孩子把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要求位置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还可以改变要求,让孩子多练习。
第2题,通过拟人的小狗游泳比赛图,让孩子认识前、后及其相对性。
还可利用站牌让孩子进行综合练习。这一路公共汽车从图书馆开到展览馆,5时半开出第一车,21时开出最后一车,票价每人1元。图书馆的前面有剧场、体育场、少年宫、文化馆、公园、展览馆等6个站。少年宫的前面有文化馆、公园、展览馆等3个站,少年宫的后面有图书馆、剧场、体育场等3个站。
拓展与提高
用百度搜索“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结合图片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和长江大桥的变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2课时 左、右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3~4页,第7页练习一第1~3题。
学习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 “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 “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文讲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左、右的区分会比较晚一些、困难一些;一般在7~9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对于左、右的辨别,心理学家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左、右辨别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接着有人进一步说明分化的依据是活动着的手(优势手),即右手(也有少数人是左手)。
例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让孩子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孩子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孩子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例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孩子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
例2,以别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图1,两个同学一组面对面互相握一握对方的右手,引起认知冲突,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一个方向,由此体会右的相对性,同样也可以伸出左手握一握,感知左的相对性。图2,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辅导精要
让孩子手中拿着笔,家长问:你拿笔的是哪只手?大多数的孩子可以说:右手;也可能按照方言说:正手。孩子无论用哪个词表达都可以统一起来,只要能辨别就行。也可能有个别孩子是左手拿笔,让他先记住左手也行。从易到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让孩子根据自己优势手,再说另一只相反的手。观察双手,手心朝上,左手的拇指指向左边,右手的拇指指向右边,或者说两个拇指在两边;手心朝下,左手的拇指指向右边,右手的拇指指向左边,或者说两个拇指在中间。把两手对合,左手的手心向右边,右手的手心向左边。
让孩子自己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如右手写字,左手压本子;吃饭时,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上课时,我举手发言用右手;用电脑时,我把左手的食指放在F键,右手的食指放在J键。总之,要让孩子会用手辨别“左、右”。
“做一做”

第1题,让孩子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脚,感知身体的左右。还可让孩子摸左耳、拍左肩、抬左脚,摸右耳、拍右肩、抬右脚,感知左右的一致性。
第2题,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学校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例2,图1握手。家长说:要与别人有礼貌握手,要用哪只手?家长先伸出右手(长辈先伸手也是基本礼仪),让孩子想清楚自己的右手再伸出来。再告诉孩子,伸出左手与别人握手,这是没礼貌的。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活动时,可以让孩子先观察自己的左(或右)和家长的左(或右),然后真正站到家长的位置上验证一下,看两人的左(或右)是否一致。以后则可以让孩子通过想象自己转到对面的位置,来判断家长的左右。
仿照图2,家长在自己的面前摆一些物体,问孩子:我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让孩子打开课本,阅读课文内容,读一读,模仿着做一做,空白处给予补白。
习题解析

第1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包含了基数、序数、前后、左右等内容。可以分组来做,参加活动的孩子坐成一排,每组选一名同学发口令,其他同学按口令活动。

第2题,是一个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每两个同学一组,同时按同一口令拍手,如,说:“上”,同时拍上,说:“左”,同时拍左。这个游戏的人数也可以变动,可以三人一组,一人发口令,两个拍手,谁拍错了,就去发口令。
第3题,一个模拟操作的活动,帮小明布置房间,使孩子进一步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又体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拓展与提高
1.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寝室。

2.在百度搜索“握手礼仪”或“握手礼仪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3课时 位置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5~6页,第8页练习一第4题。
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文讲解
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孩子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这些知识对孩子来说,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第5页,图上有25个同学,按5行5列坐,根据座位确定具体的位置。

已知第1组第2个、第5组第2个的同学位置,让孩子说另两个同学的位置。
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些问题:你的位置和周围同学的位置。
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规则的事例有很多。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同时还介绍了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香港是车辆靠左行。相应的北京的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的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辅导精要
家长可先问孩子,他在班级里的座位,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画图表示,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个。一般地教室前门进去第一个同学是第1组第1个。有的学校用双人桌,有的学校用单人桌,平常的组的概念与数学上组的概念可能有所区别,家长是特别留意。
打开课本第5页,看图说图意:
教室里有25个同学。读一读已知条件,一个同学说:我是第1组第2个;另一个同学说:我是第5组第5个。根据这两个条件,让孩子从第1组数到第5组,从第1个数到第5个,数数的时候,要让孩子整行整行或整列整列数,如第1组可用铅笔指出第1组的5个同学数“第1组”。
让孩子思考,第5组第5个是怎么数出来?孩子可能说,先从列数是第5组,再从行数是第5个。让孩子填一填例题中的问题,第3组第3个,第4组第4个。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数数的过程,必要时可做指导。
让孩子说第一行的位置,第1组第1个,第2组第1个,第3组第1个,第4组第1个,第5组第1个;说第一列的位置,第1组第1个,第1组第2个,第1组第3个,第1组第4个,第1组第5个。进一步建立系统的行、列概念。
让孩子说一说第4组第4个周围同学的位置,体会位置变化的规律,即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与它有什么关系。从而发现:左右同学和自己在同一行,前后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
“做一做”

让孩子确定动物图片位置。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图片(摆放的行数、列数可以自定),然后互相提问题,如指定一个动物,说出它所在的行、列,或根据行、列猜出是哪个动物。
“生活中的数学”。家长告诉孩子:一个社会没有秩序,生活将会杂乱无章,人们为了维持秩序,设定了一些规则,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其中有很多是按照左、右制定规则的,如靠右行。图1,上下楼梯靠右行。图2,车辆、行人靠右行。
仔细观察,图3和图4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发现:北京的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车门在汽车的右边;香港的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车门在汽车的左边。想一想:两地的行车规则一样吗?引导孩子得出:北京的车辆靠右行,香港的车辆靠左行。
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另一方面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习题解析

第4题,在电影院找座位的情景,使孩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电影院(或音乐厅、剧场等)的座号与教室座位的编排不同,它是按单、双号分开编排的,小号数在中间。让孩子找到相应的座位。
拓展与提高
到网上搜索“靠左行”和“靠右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4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8~9页练习一第5~7题,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进一步提高对 “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
习题解析

第5题,是一个有关方位的练习题。可以让孩子用卡片在方格上亲自移一移,动态展示蚂蚁行进的路径和吃掉水果的过程,体会路径的多样性。

第6题,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根据左、右方位找出需要的衣物。这题既有意思,又使人感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这幅图,让孩子按题目要求找寻衣物。

第7题,通过一栋居民楼,让孩子准确地说出图中人物的位置。此题比较简单,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

数学游戏,拍拍手,与练习一的第2题的意图相同,都是为了巩固上、下,前、后,左、右三对方位。所不同的是,这个活动是听反话,即说“上”,拍“下”,说“左”,拍“右”。这个游戏比较难,在孩子对三对方位还不熟悉的时候,先不要做。
辅导精要
第5题,家长读一题孩子做一题,孩子独立完成第⑴、⑵小题,第⑶小题,孩子要说出蚂蚁行走的路径,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多种解法,如蚂蚁到梨,①往左走2格,再往上走3格,②往上走3格,再往左走2格,③往左走1格,再往上走1格,又往左走1格,然后往2格,共有10种走法。
第6题,让孩子数一数绳子掛了几件衣服?家长读题,让孩子找出需要的衣物。
第7题,家长读题,孩子读已知条件:“我住2门四层。”根据条件说他住( )门( )层。
数学游戏:听反话。家长要先说明游戏规则:
1.按要求拍拍手。
2.“上”、“前”、“左”相反的位置是“下”、“后”、“右”。听到“上”,在下面拍拍手;听到“前”,在后面拍拍手;听到“左”,在右边拍拍手。

做游戏时,可以家长说孩子拍手,也可以孩子拍手。做错了,要及时指正。可以先慢后快,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5课时 十几减9㈠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11页。
学习目标
初步感知产生退位减法的必要性,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课文讲解
本单元学习内容安排如下表: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孩子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主题图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孩子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孩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同时,让孩子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卖气球”,一个小朋友与卖气球阿姨的对话,引出条件和问题。许多小朋友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争先发表自己的想法:①点数结果,一个一个数出还有6个。②“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
“套圈游戏”,套圈后在算结果,以对话的形式:一个小朋友说出条件“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另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套中几个?”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参与14-9的学习。
“卖风车图”和“猜字谜图”只提供了背景资料,启发孩子去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辅导精要
打开课本,看图说图意:

同学们参加游园活动,有的在套圈,有的在猜字谜。阿姨们也来为游园活动助兴,一位阿姨在卖风车,另一位阿姨在卖气球。卖气球的阿姨说:有15个气球,卖了9个。一个同学接着说:还有几个?
让孩子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读: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再让孩子在图中找出15个气球、9个气球和还有的气球,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还有几个?孩子可能直接数阿姨手中还剩下的气球,还有6个。也可能想加法算减法,6+9=15,15-9=6,还有6个。还可能“破十减”,10-9=1,1+5=6,还有6个。更可能从15往回数9,还有6个。家长追问:从15往回数9,上学期学过应该怎样列式?孩子列出减法算式:15-9=6。
观察“套圈游戏”,直接把条件和问题连读:我投了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让孩子先写出算式。孩子可能直接写14-9=5。再让孩子说一说计算方法,除了上述算法外,还可以用15-9=6推想了出14-9=5。

引导孩子运用“卖风车图”和“猜字谜图”的信息,让孩子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猜字谜,孩子可能说:有15条字谜,同学们猜中了9条,还剩下几个?列式是15-9=6。
卖风车,孩子可能说:阿姨卖风车,原来有16个,卖了9个,还剩下几个?列式是16-9=7。
还可用计数器让孩子进行减法计算,如18-1,18-2,…,18-8,18-9。经过练习发现1~8,个位够减,可以直接减;18-9,个位不够减,可以把10-9=1,1+8=9。
再联系14-9,15-9,16-9,与18-9一样,都是个位不够减,数学上把它们叫做退位减法。
让孩子自己多写一些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最后让孩子读一读单元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家长告诉孩子例1学习十几减9,例2学习十几减几,同时让孩子边听边翻书初步了解单元学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6课时 十几减9㈡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2页,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课文讲解
本课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例1, “摆一摆,算一算”,引导孩子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辅导精要
先让孩子摆小棒,1捆十根和2根小棒,拿走9根。无法直接拿走,得把1捆小棒解开与2根小棒放在一起,往回数9根,12-9=3。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摆1个珠和个位上摆2个珠,要从个位上拿去9个珠,无法进行,所以拿去十位上1个珠,10-9=1,在个位上再摆1个珠,1+2=3。
再如仿照课文摆风车,摆12个风车,想9+3=12,所以12-9=3。
前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充分理解“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之算理,其中第二种方法是“破十减”;第三种方法是“想加算减”。
然后问孩子:“你喜欢哪种方法?”启发孩子在进一步的体验中选取更优的方法。尽量让孩子学会用最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做一做”,有三道练习题。

第1题,让孩子仿照例题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以实物操作来加强表象。可变换着学具多摆几道题,从摆的过程中可了解孩子对计算方法掌握的情况,同时加强用实物来帮助建立表象的作用。
第2题,要求用圈实物图的方式,帮助计算,比上一题抽象了一步,是用实物图来加强表象。在做圈图计算的题时,孩子圈完后,可让他说说圈图时是怎么想的,一是加深孩子的印象,二是了解孩子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第3题,要求用孩子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表象来支持思维,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让孩子用十几减9的算式卡片按顺序排列,并计算出得数。
家长还可利用下表计算十几减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用往回计数的方法计算19-9,18-9,17-9,16-9,15-9,14-9。19往回数9得10,10在第二行里;18往回数9,第二行的数不够了,要数到第一行的数,得9;……。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有的第二行够数,有的不够数?孩子可能发现19的个位是9,9等于9,够数;其它的个位8、7、6、5、4都小于9,不够数。
习题解析

第1题,通过分木块与合木块的实物图沟通加法与减法的联系,进一步为“想加算减”打基础。

第2题,用在实物图中圈得数的形式,提高思维的水平,感受“想加算减”的优越性。
这两题由孩子独立完成。完成后,可请孩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用什么计算方法,引导孩子尽快掌握自己认为简捷的方法。

第3题,用鸽子找窝的形式进行“十几减9”的初步综合练习。在设计上算式和得数排列没有规律,孩子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培养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
拓展与提高
利用孩子在上学期用Excel制作的数表进行退位减法练习。
1.16-9,26-9,36-9,46-9,56-9,66-9, 76-9,86-9,96-9
2.91-9,82-9,73-9,64-9,55-9,46-9,37-9,28-9,19-9
3.让孩子自己编题自己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下·第7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3~14页练习二第4~8题。
学习目标
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课文讲解
第4题,“十几减9”的综合练习题,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第5题,“9加几”和“十几减9”的综合练习,也同时渗透函数思想。练习后,应启发孩子找找规律,引导孩子了解在加减法计算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发生变化的现象,渗透函数思想。
第6题,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让孩子选择信息计算。
第7题是“十几减9”的9道口算式题的混合练习,带有检查性的作用。
第8题,在情景图中,由一只小猴的自言自语给出数学信息,让孩子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再计算。另外,还可自己收集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计算。
辅导精要

第4题,家长可自制一张“-9”的卡片,练习时将卡片顺次移动,让孩子说算式说得数。引导孩子了解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化,差也发生变化。
第5题,让孩子从任意数入手,按一定顺序或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说算式说得数,可以把加法做完后再练习减法,也可以做一道加法再做一道相应的减法。练习后,应启发孩子找找规律,引导孩子了解在加减法计算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发生变化的现象。

也可以让孩子“改写算式卡片”的形式进行练习,正面写算式,背面写得数,既练了口算,又熟悉了算式,还为以后在课堂上同桌互相对练准备了卡片。

第6题,看图说图意,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家长问:另一只小白兔为什么说,你剩的太少了?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小白兔还剩几个?让孩子把条件和问题连读:小白兔和小灰兔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小灰兔9个。小白兔还剩几个?再列式计算。家长再追问:小白兔比小灰兔少多少个?列式并计算:9-7=2(个)。如何分它们的萝卜个数同样多?孩子可能想到小灰兔拿1个萝卜给小白兔,小灰兔9-1=(8),小白兔7+1=8(个)。还可以想到分8个给小灰兔,再列式检验:16-8=8(个)。这道题可放到本课最后练习,初步了解孩子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等于做个“课前检测”。

第7题,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孩子对“十几减9”口算掌握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关照和辅导。

第8题,放手让孩子说明图意,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孩子明确题中的提示:摘了13个桃子,吃了9个。再自己提出问题:还剩下几个?列式并计算:13-9=4(个)。
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小猴摘了13个桃子,桃树上还有4个,一共长了多少个?列式并计算:13+4=17(个)。
2.一群小猴有17只,在地上的有9只,在树上的有几只?列式并计算:17-9=8(只)。

也可以根据上述改编成加法或减法的习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