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更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进行过若干次的家访,深刻体会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访无定法,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在家访中,我了解到我班73位同学中有4位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对他们的教育常常让我伤透了脑筋,就拿高景浩同学来说吧。
一.发现他,值得我去---“关爱”。
高景浩,男11岁,老家在洛川,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上学期转来我班,寄宿在“姥姥”家。不遵守校规校纪,说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我行我素。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我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高景浩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他寄宿于他人家中,致使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而监护人又是年龄很大“姥姥”,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
造成了负面影响。即使托付于长辈,这种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品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教育他,引得我去---“尝试”。
1、用“爱心”换起信任。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高景浩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把家里好吃的给他拿来,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尽情的吃。偶尔在周末,我会把他带到家里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并带他去广场、书店,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他对我解除了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甚至爸爸。正如他日记中写到:“李老师的爱像爸爸一样,使我终生难忘。”
2、用“耐心”督促进步。
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高景浩住在别人家。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我有时放学后会让他和我的儿子一起写作业,我也会坚持为他检查、耐心讲解、纠错,运用这种方法坚持到现在,高景浩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3、用“读书”促其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高景浩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他能沉下心来读书吗?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把他带到书店让其自己选择他喜欢的书,并出钱买下来当作礼物送给他。没想到,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
总之,教育后进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不能着急,更不能粗暴。只要我们把爱的春风吹送到他的心里,我坚信,他的心中一定会起“波澜”。我坚信,一定会---为他找回爱的阳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