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讲认真”个人党性剖析材料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7: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讲认真”个人党性剖析材料报告
按照机关党委的统一要求,局机关一支部开展了“讲认真、强本领、创精品”专题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分析、对比查找、交心谈心等途径,认真对照“四个不认真”方面要求找差距、查根源,进行了个人剖析,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不足
1、学习不足,能力储备不足。对党建理论、方针、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对很多方面还一知半解;因自己从事综合工作时间长,存在用旧方、吃老本现象。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的学习比较片面,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工作思路不开阔,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难以跟上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理论及写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理高。
2、谋划不精,主动性不强。工作中被动应付多,主动思考抓督促落实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效果还需增强。在工作压力大、要求高、时间紧的情况下,对机关处室和基层干部提出一些过急过高的要求、布置了一些急、难、重的工作任务;有时过多干预具体事务,事必躬亲,“放权”、“授权”不彻底,特别是其他领导分管领域的事务;工作中耐心不够,还没等到事情进展不下去就喊停,或者干脆自己接手干,不够尊重他人的工作特点和成果,既占据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又压抑了相关同志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存在盲区,“传、帮、带”作用发挥得不够好,有些系统性问题长期存在。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等问题,及时督促和教育力度不够。党建工作不仅要求“化虚为实”,而且是当前最重要的“政绩工程”,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思想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总认为自己是党建队伍中一个搞具体工作的,“精品、品牌”是领导们该考虑的事情,认识上站位不高,因此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二是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近年来新时期党建工作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头绪多、任务重,而且对时间要求和工作质量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党建工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是涉及到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一项全局性工程,要求各支部都要充分发挥作用,作为机关党委负责统筹协调的专职党务干部,在人少事多的情况放,降低了工作标准和要求,落实工作职责不力。
三是对自身能力素质要求不够高。平时总以工作量大为由替自己开脱责任,学习不够,总觉得工作中能接触到各项党的新理论和新政策,以工代学思想和浅尝辄止心态存在,缺乏深层次思考研学,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专职党务干部,应该主动以习总书记的“四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带头和标杆作用。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要持之以恒的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和思想政治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要关注党内理论研究的动态,及时运用党建理论研究的成果充实自己,为做好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认真学习党务工作专门知识,熟悉各项工作的内容要求、具体步骤和工作程序,增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杜绝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是厘清职责定位。党务干部要做机关党建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各级领导的参谋助手,做党员干部的形象表率,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要主动思考党建工作和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加强本级和基层党建工余下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甘当配角,学会围绕中心目标开展工作;注意起好示范作用,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和形象,努力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走在前列;强化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冷暖,主动为领导和群众分忧解难,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基层党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能出半点差错。身为基层党务干部必须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以正确的思路、周密的计划、严格的要求、规范的程序去做事。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确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使工作走在前列。要严格工作程序,对于基层党务工作来说,政策就是生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7: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