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不喜欢其他各科老师占用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认真学习。
多数情况下,我讲授完相关的操作知识,给学生明确完任务,让他们练习,但是他们并没有按老师要求进行练习,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特别苦恼,绞尽脑汁思考应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考虑到四年级的心理特点(学生富有激情,敢于尝试,乐于探索,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自制力不强),又回想起有次上课找学生上台给大家演示,每位学生都积极爱表现的样子,于是我就想到了运用“小老师”的方法。
由于学生性别、性格、家庭背景不同,使学生的差异性也客观存在。因此,在计算机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每次老师讲授完新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动手能力好的学生操作就比较顺利,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就相对薄弱一些。例如,有一节课,在学习“剪切”的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先教学生学习用“右键快捷菜单”进行剪切,学生还比较容易接受,操作的比较熟练。而“快捷键”的剪切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接受起来就有点难。所以,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尝试找到键盘上的那两个键,然后告诉学生,同时按下这两个键和右键剪切的效果是一样的,边讲解,边让学生尝试。然后,又引导她们在目标文件夹定位,用粘贴的快捷键进行操作。虽然讲解的非常具体,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住了快捷键的要领,还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使用快捷键。可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又很难对学生做逐个辅导。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就在每组找了一个操作熟练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去辅导他们组的不会操作的同学,然后,他们俩学会后,再去教其他同学,这样,很快地全班同学都学会了使用快捷键进行剪切的方法。通过借助小老师,不仅每个学生都学会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也帮助老师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借助学生当“小老师”辅导学生,不仅减轻了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而且由“小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也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胜,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又增加了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另外,“小老师”们通过解释或者和被辅导同学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有问题的学生可以直接问同学。这样就使那些怕向老师问问题的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学习。如果课堂上学生都想学、主动学,那么每节课的知识当堂就能解决。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