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校有关于世界粮食日的活动方案策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校有关于世界粮食日的活动方案策划
  一:指导思想:
  针对幼儿中存在着浪费粮食、挑食现象,结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同时使幼儿指导粮食的重要性,做个爱惜粮食的小公民。同时,以粮食日活动为契机,结合我园科普特色,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的认识了解身边的粮食作物,引发幼儿关注粮食的兴趣。
  二:主题:阳光宝贝懂粮爱粮——世界粮食日活动
  三:活动过程以及内容:
  1、国旗下的讲话——周一(10月13日)世界粮食日活动(叶晓盈负责)
  2、:我是小小宣传员:请大班4名孩子做宣传员,在15日下午4:00把有关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单子发给家长和小朋友。
  3、观看碟片:食物-----10月15日
  9:00—10:00中、大班
  10:00以后---小班、小小班
  4、:动手做一做活动:“做粮食小点心”:(10月16日)各班请把做得东西以及相关费用报给李莉(10月10日上报)
  5、开展认识身边的粮食作物,爱惜粮食小儿歌、歌曲等教学活动——各个班级根据实际开展相应的游戏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工作。
  6、“爱惜粮食从我做起”宣传画展。小中大班每个班级交2—3幅画,小班以亲子绘画为主,板块装饰由中班年级组负责,周一交给陈琦老师,在宣传窗展出。
  7、结合自然角的创设-进行环境布置
  宁波市第三幼儿园阳光科普园
  2008.10.8
  【世界粮食日活动方案】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促使世界各国关心粮食问题,规定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较快,人均粮食产量在不断减少,20世纪70年代,更由于气候异常,造成粮食普遍歉收,再加上一些大国抢购粮食,导致了世界性粮食危机,使世界5亿多人营养不良。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关于世界粮食日纪念的决定,要求各会员国,在每年的10月16日举行各种活动,以唤起人们关注当前存在的粮食问题。
  我国有12亿人口,粮食问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更要节约粮食、爱惜粮食。
  活动方案
  粮食SOS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便队员懂得为什么要爱惜粮食、怎样爱惜粮食,从而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根据需要,编排爱惜粮食的小品、歌舞等。
  2·在生活中寻找不爱惜粮食的事例,写出克服方法。
  3·收集有关宣传爱惜粮食的标语、诗歌、图片等备用。
  活动过程
  1·秋风送爽,稻花飘香,阵阵稻香送来了丰收的喜悦,也送来了粮食王国的呼救,怎么回事呢?听了队员们的讨论,我们就明白了(有的说,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人大多了,半个馒头、几块饼干、一块糖……举不胜举;有的说,我在新闻里看到亚、非、拉地区有很多孩子都死于饥饿,这说明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有的说,我们中国有的山区粮食也不够吃,而且,近几年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更增加了粮食的危机;有的说:粮食离不开土地,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沙漠化,使得大量的耕田颗粒无收,粮食危机正一天天向我们逼近,还有的说……)
  2·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粮食王国受到的威胁就是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怎么办呢?作为小主人,我们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小队商量、讨论,拿出了各自的方案有的小队准备上街宣传,尽一份小公民的微薄之力;的小队准备大型海报,呼吁全社会一起来保护耕田,爱惜粮食;有的小队队员准备做个小小节粮员,在校园里不断地对浪费粮食者进行教育;有的小队准备去农科站,向科技人员学习种粮知识,立志将来当个农业增产科学家……)
  3·有了方案就可以开始行动了,各小队按照自己的方案活动起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小行动来影响社会,让全人类都知道粮食的危机,都能行动起来,从一粒米开始,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做粮食王国的保护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提示
  1·知道了粮食危机,就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2·小品和资料既可以在主题队会时用,也可在进行宣传时用。
  汗水与收获(爱惜粮食系列活动)
  1·组织访农小组。按小队组织,到农村访问农民种田的辛苦(长期挑肥,造成腰节扭伤;喷洒农药中毒而永远离开人间;在田边中暑的、被玻璃划破脚底板的就更多了)。让队员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体会到种粮的辛苦。
  2·听听长辈说历史。每人间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前苦难的日子(许多人谈到了在旧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也谈到了过草地、雪山的长征路上,许多人被活活地饿死,更多的人谈到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许多因饥饿而上山挖井冈刺吃,结果大便困难,被胀死……),所有这些,使队员认识到自己现在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不能忘记那苦难的岁月。
  3·看看“世界粮食日”特别新闻。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队员们都收看了新闻联播,了解到我国还有6500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全世界还有十亿多人在挨饿,每分钟饿死24人,其中儿童18人,就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也有很多贫困儿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4·算一道特殊的数学题。针对某些队员的"撒两粒饭粒算个啥?”做一道特殊的计算题:50克大米=(3200)粒,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2亿人,1天就可节约18750千克,一年6800多吨。如果一个儿童一天吃一斤,就可解决近4万儿童一年的粮食,如果每天节约2粒、3粒呢?让队员从实际操作中明白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组数据,从而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5·亲身体验。如果光听光看,也远远收不到效果。于是组织同学们在"爱粮惜粮节粮"宣传周内,到秋收过的田间、路边拾捡散落的米粒,到晒谷场的草地里寻找丢弃的谷子……还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参加田间劳动。许多队员经过一天的劳动,腰酸背疼,无比感慨地说:"以前觉得浪费一点粮食没啥,现在才亲身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啊。"
  活动资料
  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玉米
  玉米也叫玉麦、棒子、包谷等,由于玉米曾被宋代徽宗皇帝亲尝过,因而又博得"御麦"的美称。
  玉米的祖籍并不在我国,一般认为,玉米的原产地在南美洲,人们熟知的秘鲁,在印第安语中就是"玉米之仓"的意思。
  1492年,移居西班牙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发现了玉米,当年就把它带回西班牙。从此,玉米渐渐地遍布欧洲、遍布世界。
  玉米在引入我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在浙江、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区和山地种植,从18世纪起,我国玉米栽培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玉米能抗旱耐寒,有薄土即可播种,适应性很强,很快便成了平原地区广为栽培的农作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由昔日南美印第安人所培育出来的玉米,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出现了惊人的适应性和变异性,不仅品质优良,而且成为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世界性高产栽培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无米也可炊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能无米作出美食来。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次,我国一个生物技术代表团访问德国一家石油化工厂,热情好客的主人摆了一桌美味佳肴来招待远方来客,有糕点、牛排、沙拉酱等,色香味俱全,代表团成员吃后赞不绝口。
  主人说:"这桌饭菜都是我厂生产的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再加工而成,产品已投入市场,销路不错。"
  用石油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是一条非农业方式生产食物的新途径。它是以石油、纤维素等为原料,通过小小微生物生产蛋白质,既可作禽畜的精饲料,也可直接加工成人类的食品。
  那么为什么小小的微生物能生产大量蛋白质呢?这是由于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刀小时之内一个细菌可繁殖成10万万亿个子孙。有人计算过,接种500公斤酵母菌,一天就可以生产10吨干菌体,按50%蛋白质含量计算,产量相当于5万只母鸡一天生产蛋白质的量,如果用于吨发酵罐2000个生产蛋白质,每天每个罐可生产30吨,共6万吨,一年以仍多万吨蛋白质,相当于5亿亩大豆蛋白质的总量。
  微生物种类多,不同微生物所用原料也有差异。全世界每年植物纤维素有1500亿吨,如果利用10%生产蛋白质,那么全世界每人的蛋白质可增加几百公斤。若把现在石油产量的1%拿出来生产菌体,就能满足全世界人口所需的粮食。另外,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目前仅提供人类2%-3%的食品。有人估算,若海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可解决300亿人的吃饭问题,开发潜力很大,尤其海洋中的小球藻、螺旋藻,它们所含的蛋白质比牛肉高3倍,其单位面积产量为大田作物的25倍,用螺旋藻开发的食品,在欧美市场非常畅销。
  目前,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植物叶绿素的细微结构及它是如何在阳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淀粉等有机物的,一旦光合作用的过程密码被人类破译,则人类可以模拟叶绿素在工厂内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用太阳光或其他人工光源为动力,生产淀粉、蛋白质等食品,到那时,即使是拙妇也能作出无米之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4: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