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自我成长小组成员课后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0: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自我成长小组成员课后总结
成长小组第二次课结束了,我再一次用收获满满来形容它,回到家的那个晚上便发觉和孩子们的关系开始变得简单、放松了,和老公的关系也在慢慢升温,一切都源自内心的变化和一个信念的萌发。在两天的课程中我又一次意识到埋藏于自己潜意识里的伤痕所拥有的强大力量,它在接收到信号后,可以瞬间阻断我与大脑的所有连接,直接告诉我,“你根本就不行,你做不到”,直到我在所有人面前承认它,才能渐渐消弱它些许的力量。
在这次的课堂上来了一个无所畏惧、充满好奇的小婴儿,透过他目光和一举一动,我看到的是一个还未被各种伤痕、观念影响的存在,他在爱的包围下,可以自由表达,身心合一的去探索世界。我在想自己正在追求的不就是要回归到这样的境界呢,又想到自己在写字时观察的“心”字,那心字的三个点,我们只要保留那向上的一点“好奇心”,剩下的心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放下,回归潜意识,归于平和。
这次课要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张老师的引导和每个小组成员的分享,让我坚信了宇宙法则是公平与仁慈的。先是张老师用自己的经历为大家深入的讲解,让这条法则在我的头脑中一点点的清晰和坚定,再到每个小组成员真诚的展现和剖析,使这条法则在我的眼前一点点的得到印证。在那过程中,我一下子跳出了自己的小圈子,看到了我之外的生活,看到了几代人的人性,看到整个家族气场对每个人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并能承受的功课。
但我们的潜意识里埋藏着的桎梏、伤痕,它的力量又是那样的强大,如果只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可能随时被打倒,甚至再也爬不起来,所以只有把这个强大的信念根植于心,我们才能最终打破潜意识中各种伤痕的禁锢、终结它的延续,获得成长。这个信念就是宇宙法则,它所给你的痛苦,必是你所能承受的考验,它让你所拥有的都是你可以失去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怀着一定会幸福、圆满的信念,我们便能萌发出力量,去面对、接受痛苦和挫折,然后一步步的接近幸福。
这个接受的过程是最艰辛、漫长的,我们要在生活中对各种痛苦、执念不断觉察、通过静坐、观想、做功课,放下当下强烈的、一定要好的执念,同时不被内心的伤痕与观念所迷惑,当委屈和向外指责时,能够去看清自己的选择和需求,宽容他人作为时间和空间的人而做出的反应和决定,放下控制和愤恨,接受它,再去寻找其中的平衡,才会最终接近你的幸福。
透过一步步的感悟,我突然意识到怎样爱我的孩子,首先是不要再以父母的身份在她们潜意识里制造伤痕,而应带着对宇宙法则的信任,祝福她们,让她们带着满满的爱,去经历自己的创伤、成长。对于已经造成的伤痕、恐惧和痛苦,那就从现在起,用爱去化解它,不要再去加深它。其次是不要因为自己充满恐惧、担忧,便把我们自以为是的限制性观念传递给孩子,通过张老师给大家喝的苦丁茶和白水,我们了解了每个人经历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我们先入为主的灌输反而限制了孩子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而无论是喜欢苦后的甘甜,还是享受那份苦中作乐,也是每个人因她的未完成事项而做出的自己的选择。而敢于放手的力量,也来源于对宇宙法则坚定的信念。当我怀着这份信念面对孩子们时,那种因恐惧带来期许、担忧减少了,当然要其完全消失,还需要自己的不断觉察和努力。所说的话带给孩子的是伤害还是帮助清晰了,所做的事是损害了孩子的信心还是让她重拾信心也变得清晰了,能感觉到爱在自己的心里流淌,一切都开始变得简单和轻松了。
分析了一下自己关系,在我与孩子相处时,我潜意识的伤痕主要是恐惧,与自己的父母相处时,我潜意识的伤痕主要是深深的亏欠、缺乏爱,与老公相处时,我潜意识里所有的伤痕(不被认可、缺乏爱、不被接纳、恐惧、孤独、被指责……)都会爆发出来,与婆婆相处时,我潜意识的伤痕主要是缺乏爱、不信任。想想自己要做的功课还真多。
了解到了一些身体状况和内在情结的关系,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也让我的妇科有些问题,内在的恐惧、紧张让我的胃和心脏都受了不少苦,真心要好好感谢它们,观想它们,老妈的颈椎问题十分严重,确实跟她这辈子强烈的控制和掌控的欲望有关,希望我们都能慢慢的放下。
本这次课程完成后,接下来我要重点实践的有:
1、觉察潜意识接收的信号,观想自己内心的不接纳。
2、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