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各种各样的叶》一课的教学
陕西省勉县新街子镇中心小学王珊珊
陕西省勉县实验小学刘晋华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叶》是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三课。通过学生搜集植物叶子这一实践体验,使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花草树木的叶子,学生都能找到。在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中,学生在课外对公园的花草树木进行了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比较,着重于大树的观察。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关于这棵树有根、茎、叶、花、果方面的事实性的知识,掌握拓印树皮的方法,而且了解到树叶生长与衰老并存。这些发现肯定会产生一些他们想要了解和研究的新问题,如:这些叶子有哪些特点?……从而产生“观察描述各种各样的叶子”这一冲动,使教学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中来。
本课教学环节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展示。这部分内容学生经历了自己搜集叶子的整个过程,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交流,教师根据他们完成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部分:观察探究。其中又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观察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二是通过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完成对一片叶子的完整描述。第三部分:家庭作业展示。学生通过把自己动手动脑拼贴的叶画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体现出学生的美感。第四部分:课堂深化。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大自然产生了热爱之情,号召学生“爱护草木、保护环境、自我做起”。
从本课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经历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通过自己搜集植物叶子这一实践过程,使学生亲近大自然、关注大自然。
2.科学知识与技能:知道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描述一片叶子的特点,拓印一片美丽的叶子。
3.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懂得去爱护草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叶子,并能描述叶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和描述叶的形状),比较能力(比较叶的形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语言描述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植物的叶子、图片、记录纸、方格纸,叶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同学们,课外我们到树林里去观察了许许多多的植物,特别对于大树的观察,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关于这棵树有根、茎、叶、花、果方面的事实性的知识,而且了解到树叶生长与衰老并存。今天,你们打算重点观察什么?
学生:植物的叶
老师:板书“叶”并出示课件,打出课题
2.老师:大家说一说各自拿的树叶的种类及名称。
学生1:我拿的有:枫叶、桑叶、兰花草叶、香樟叶。
学生2:我拿的有:丝瓜叶、银杏叶……
学生3:我拿的有:金边吊兰叶、紫罗兰叶、文竹叶……
老师:同学们收集的叶子可真丰富,老师发现了你们带的叶子是各种各样的,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各种各样的叶。(补全课题,板书:各种各样的叶)
注: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对叶子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这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奠定了基础,激活了课堂气氛。
(二)观察探究
观察1:重点——叶的形状
3.老师:请同学们初步观察一片叶,从中观察到了什么?各小组记录员做好记录。
学生1:这片叶子的边缘有许多的刺。
学生2:同一种树叶,它们的大小不同(例如:枫叶……)
学生3:同种树叶,它们的颜色不同(例如:玫瑰叶)
学生4:我拿的这片叶子,像我们的手掌
(学生4的回答引起全班同学的讨论:有的说我拿的叶子像饮具,有的说像风扇的风叶,也有的说像一根根锋利的针,还有的说像鸡蛋……)
4.老师:根据你们的观察,能否给叶子归个类。
学生:各小组认真观察讨论,动手分类。
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我们小组是按颜色分的类,如:绿色、红色、紫色。
学生2:我们小组按大小分的类,如:最大的有芋头叶、葡萄叶、玉兰叶,最小的有文竹叶……
学生3:我们小组是按形状分的类,如:枫叶像手掌、松树叶子像缝衣针、银杏叶子像小扇子、玉米叶子像条丝带……
老师:同学们分的种类可真够多,我发现第3小组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把叶的形状描述得很清楚。大家集中到第3小组观察。(同学们相互交流、仔细分类)
学生1:我观察的这片叶子像一颗心(桑叶、牵牛花叶)
学生2:我观察到整片叶子像一棵松树(文竹叶)
老师:同学们,你们描述的叶子的形状很形象,接下来我们看一段录像,再找一找有没有其它形状的叶子。(播放课件:叶子的形状——不同种类的叶形)
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找出相关形状的叶子。(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带形等)
注:通过分组学习、讨论、研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构成,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观察2:叶子的组成,叶的边缘
老师:请你们再拿出一片叶子,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提示:让学生对整片叶子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1:我观察的这片叶子是由叶柄、叶脉、叶片组成的。
学生2:我观察的这片叶子它的边缘是呈锯齿状的。(如桑叶)
学生3:我观察的这片叶子的叶脉分布的很均匀。
学生4:我观察的这片叶子的叶脉很零乱。
学生5:我观察的这片叶子的边缘是光滑的。
学生6:我观察的这片叶子的边缘呈波纹状。
老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那么你们描述的是不是很准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课件。(播放课件:1?叶的组成:叶柄、叶片;2?叶的边缘)
注:这一环节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观察3:叶子的颜色、大小,叶的共同点
老师:除了这些之外,还记得前边有同学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有的学生还说他是按叶子的颜色分类的,有的学生还说他是按叶子的大小分类的,大家共同来研究和讨论叶子的颜色和大小。
学生1:我对前一个同学提的问题来回答,因为叶子是靠阳光生长的,它利用光合作用,所以它的叶子是绿色的。
学生2:我发现大多数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学生3:我发现大多数的叶子都有叶柄、叶脉、叶片。
学生4:我观察到同一种树的叶子,它的颜色在不同季节不同。(比如枫叶,它在春天是绿色的,到秋天是红色的)
学生5:我拿的这片叶子最大(荷叶),这片叶子最小(文竹叶)。
老师:同学们对叶的大小、颜色、叶的共同点做了初步描述,接下来我们看一个课件。(播放课件,1?叶的大小;2?叶的共同点)
学生1:老师,通过刚才的课件我知道了叶子大多数都是扁平的。
(三)展示叶画
展示作品:
1.同学们,拿出你们精心设计的叶画,让大家共同欣赏吧!
2.每组学生派出一名代表,描述你们叶画的设计思路。
3.学生互评。
4.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仔细地观察,别具匠心地设计,你们每位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我真为你们骄傲。
注:这一环节检查了学生的作业,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深化
1.今天拿来这么多的叶子,你们是怎样收集到的呢?
学生1:我是在林子里捡的。
学生2:我是在校园里摘的。
老师:同学们评一评,哪一位同学的行为是对的?
2?全班同学激烈讨论,结果是:采摘花木是错误的行为,学生代表总结并号召大家“爱护草木、保护环境、自我做起”。
讨论结果:
学生1:树叶给人类净化了空气,点缀我们的生活。
学生2:我们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把零用钱积攒下来去植树。
学生3:不要过度乱砍滥伐。
学生4:通过观察树叶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老师总结:大自然是美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希望你们能照你们说的去做,做得最好!
(五)作业设计
同学们拓印一片美丽的叶子。
课后反思
在整节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交流,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对叶的观察,学生们发现了关于树叶的许多知识;课件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叶科学规范的认识;在制作叶画的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在课后延伸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捡、摘”,使他们从中认识到叶子的重要性及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自发“保护环境、爱护花木、从我做起”。
这节课以观察和描述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