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地理老师教研论文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0:4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改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新课改下地理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经过一期的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自学情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 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课件展示如下: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感兴趣的画面上,此时出现了字幕:“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现象。”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之后,教师鼠标一点,马上出现一卡通人物有节奏的进入正确答案……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像和绝妙的声音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别出心裁的引入特别感兴趣,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教师要多加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要体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法,

三、借助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人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 、“活动” 、“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可设计以下内容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特征;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再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三圈环流部分知识的教学无疑是个重难点。我曾尝试过多种方法来突破这个重难点,如讲解法、图示法、绘图法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经过分析我发现,此知识点难度在于:此问题本身头绪多、空间变化大,而学生在认识这一问题时又多注重结论,轻理解掌握形成过程。即使是学生有通过理解来掌握此知识点的意识,但由于其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限制,使得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此知识点的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经多次实践后,我发现利用学生活动法可以突破此重难点。具体做法是:根据三圈环流是在假设的均匀的地球表面上产生的,因而具有纬度地带性的特点,把教室设定为地球,第一、三、五、七横排分别是0°N、30°N、60°N、90°N纬度,每排的同学分别模拟各自位置的大气运动。第一排的同学是位于赤道上,所以起立并高举双手,代表在赤道附近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而第七排的同学由于是位于在极地附近,所以起立并双手斜下举,代表在极地附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我则用直尺模拟在高空,气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途中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30°N附近下沉,第三排的同学则起立并双手斜下举,代表高空气流下沉在30°N附近形成副热带高压带。而第二排的同学则坐在座位上,先前平举双手,代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副高指向赤道低压带,然后右移双手成右斜平举,代表在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东北信风带,这样北半球的低纬环流就呈现出来了。同理,第四到第七排的同学模拟出中、高纬环流。一幅活生生、极富立体、运动感三圈环流示意图就由学生自己模拟出来呈现在教室里和同学的脑海里,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 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地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讲授地球运动产生偏向力的时候,课堂上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将地球仪北极点向上,在球面上滴适量的墨滴,然后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转方向;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以上步骤,但旋转方向与以上步骤相反。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这样,课堂上可采用演示手段,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经验,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得的知识也较牢固。

五、 借助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增多了许多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正视自己的角色即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如: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内容主要通过案例来呈现。课堂上要关注案例的应用,学习大牧场放牧业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潘帕斯草原的案例,迁移学习种植业地域类型的经验,运用图文资料概括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特点,并分析条件和特点之间的关系,再与中国的草原放牧业作比较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实践证明,在新课改地理教学中,老师只要真正做到认真琢磨就能设计出种种方案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充满自信,培养其终身学习地理的方法。当然,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老师必须还要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才能跟上课改时代的步伐,才能成为课改激流中的胜利者,最终才能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3: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