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2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才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案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州桥》教学简案与实录



伍建玲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

第二课时:正确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领悟作者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 指名试读。  b 评价促读。  c 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屏幕出示词语。

2.男女生赛读。

3.抄写词语。

①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②教师范写。

③选择自己认为较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写。

④展示、赏析、评议。

二、复述课文,发现作者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不要求全面,尊重学生个人的感悟)。课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

(一)认识过渡句。

1.数一数。这句话共有几个字?引导学生感受它语言简洁,但表达清楚。

2.比一比。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句话,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妙用。

a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b 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3.读一读。通过读再次感受过渡句的好处。

(二)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1.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围绕这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训练迁移。(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①操场上真热闹啊!                       

②公园真美!                          

③    非常伍:                     

三、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内容

1.你喜欢什么内容?(内化课文内容和语言)

2.你想怎样把它更快地背下来?(交流背诵方法)

3.小组比赛背诵。

四、作业

寻访家乡的古建筑,了解它的历史价值,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

  古老          坚固

  美观

[课堂实录]

赵州桥

师:板书课题

师:注意州字的第一点是左点,其他是右点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生字新词读准,课文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字很多,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不简单,生字读准了,特别是第二句话,句子很长,他注意到了停顿。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第二句话。

师:这里还有两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

生;横跨

师:有些词不仅要读好,还要会写,横在生活当中经常被写错,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看看,容易错在哪?

生:中间由字容易写成田

生:第四笔不是捺,而是点。

师:这个字记住了吗?中间是一个由字。还有一句话。谁来读

生读句

师:真是一个读书的小能手,这里有几个词都读准了,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

生领读:相互缠绕

师:看来,读了课文你知道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桥。

生:是一座有三千多年的桥。

师:这座古老的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画出你认为赵州桥特别的地方。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赵州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的有的有的,学生读课文的句

师:图案各不相同,非常美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表现美观的句子。

生读

师: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刻的龙为什么会活呢

生:都是龙,为什么要用似乎?

生:是刻的龙为什么似乎像活的一样呢

师: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前面的句子,有哪些词看出龙好像活起来一样呢?

生:相互缠绕、双龙戏珠、吐出

师:就是这些词语让龙好像活起来。我们一起来读这些词语。

读词语

师:同学们,吴老师非常喜欢这段话,读了几遍以后都可背下来了,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描述,边想像,好吗

生:好

师配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双龙戏珠的样子,两条龙不停这样的转,拼命要争到珠子

师:你想像很丰富。

生:我好像看到了龙相互缠绕的样子,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这两条龙活了,还有吗

生:那些龙就在我的眼前游动

师:同学们,龙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怎样把活的感觉读出来呢,同学们自己看着课文先试一试。

生读。

师:能不能推荐谁来读,也可以毛遂自荐,请你来

生读。

师:听着你的朗读,大家都陶醉,大家想不想把这栩栩如生的图案记下来,瞧──出示课件

师引读。

师:这不,我们已经把这美观的图案深深地记在了心里。赵州桥特别的美观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还没想好,是吗?

生:这座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桥洞

师:你能读完整吗

生读句子。

师:这么长是多长呢?

生:37米

师:那是河面,这么长的桥又是多长呢,你能找到吗

生:桥长50多米……

师:作者用几个数字记录了桥的长和宽,让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读一读这几个数字。

师引读

师:你们知道37米有多长,大概有几间教室连起来那么长?

生:五间

师:五十多米又是几间教室连起来呢?大约有七间教室,就快跟我们上课这个台子这么宽了,现在读你会怎么读这几个数字呢。

师引读

师:谁愿意单读读一下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我们站在桥下,看到37米的河面上,横跨在50多米的河上,: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么长的桥怎么不用桥墩,我们的武汉大桥那么都要用桥墩。

师:这座桥非常的雄伟,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几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你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桥是很雄伟的?

生:横跨

师:读出了气势

师:雄伟的气势读出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雄伟的气势。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赵州桥的雄伟,再读读课文。

生读:“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说明设计者怕发大水时把桥给冲灭了,这样很遗憾

师:你真会读书,注意到了四个小桥洞,这四个小桥洞可是最了不起。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是什么词

生:创举

板书

师:同学们,围绕着“创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他是怎么样的创举法

生:什么叫创举

生:就是一个桥,为什么叫创举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创举是什么意思

生:创举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词典的知道。

师: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课文中说这个创举指的是什么呢

生:创造新的东西

师: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赵州桥

师:赵州桥哪一种设计呢

生:很坚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补充一下除了很坚固,还有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你很厉害,创举指的就是四个小桥洞,为什么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是一种创举呢?

生:因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的冲击力,又……

师:原来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这么奇妙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四个小桥洞的奇妙

生齐读

师: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他,地震威胁不了他,你们说这座桥怎么样,非常的

生:坚固

板书

师:是不是有四个桥洞的设计都是创举的呢,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看看桥的样子,出示课件,各种桥的设计。(独木桥,木桥,板桥,浮桥,砖桥,到隋朝,李春就设计出了大桥洞上四个小桥洞的赵州桥,你们发现没有,李春这种设计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说是一个

生:创举

师:同学们,今天真会读书,围绕一个创举我们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特点,让我们再次走近赵州桥。

出示音像资料,配以师的解说:这就是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就是气势雄伟的赵州桥,这就是不但坚固而且非常美观的赵州桥,这就是世界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这就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赵州桥。同学们,这桥啊,我们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够,课文仅仅是写桥吗?还写了──

师:造桥的人们。所以说

出示句子: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生读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它表现了劳动人民

生: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美观,表现了

生: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第二段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表现了美观坚固,这两段话之间课文用了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了,把它找出来是哪一句话呢,

生找

师:找到了吗,哪一句话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有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是哪一句话

生: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对,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学习的内容。下面请大家看老师留的作业

作业:1.抄一抄生字词语。

2.想一想: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好在哪呢

师:好,最后我们还是在那首好听的的河北民歌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音乐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赵州桥》精彩回眸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实验小学 魏秀娟



  《赵州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体会赵州桥的雄伟这一特点时,我重点抓住了两处进行精心设计,意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包容的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处,对“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句话的层层深入的体会。设计如下:

(1)读这句话,说一说从哪些关键词可以体会出赵州桥非常雄伟?(长50多米,9米多宽)

(2)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8.9米左右,5.6个教室长)

(3)足足有5.6个我们这样的教室的长度,赵州桥长不长?一起读,读出赵州桥的雄伟。(齐读)

(4)在今天,科技和经济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别说是五六十米长的桥,就算是五六百米,五六千米,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我们有钢筋,有水泥,有混凝土,然而赵州桥呢?它又是怎样的呢?(全部用石头砌成)

(5)没有搅拌机的轰鸣,没有吊车的巨臂,也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筑着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你想说点什么?(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对赵州桥的赞颂)

(6)一齐读出赵州桥的雄伟,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此处六个小环节的设计,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层层深入的体会,不仅体会到雄伟这一特点,而且确确实实地激发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处,紧紧扣住“创举”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才能与智慧的敬佩之情。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创举”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2)那么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被称为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指的又是哪一种设计呢?谁能到前面结合图片或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给大家讲一讲。

(3)为什么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它有什么好处?

(4)也正是这种设计使赵州桥巍然屹立于洨河之上一千多年。老师在课前找到这样一个资料:这种敞肩拱的设计,直到公元1883年,欧洲才迟迟拉开序幕,比我们已经整整晚了一千多年。对此,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5)读出大桥的坚固与雄伟吧,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吧。

(6)拓展: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我们民族祖先的创造精神,无不令我们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那么,在华夏民族的发展史册上,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设计或事业可以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创举呢?

这样,由一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理解了“创举”的含义,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使整个学习有过程,有思考,有收获,有情感的共鸣。教学环节的细化,使教学设计从粗放型向细腻型转化,使教学过程更趋于完美和体现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在神话世界翱翔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 谢佳芮 赵家英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师:齐读课题。

生:盘古开天地

师: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盘古”)

师: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开天地”)

【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用轻重缓急作答。】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巡视听大家朗读,发现两个词语很难读。(举卡片“血液”)

生:血液。

反复正音两次,直到读准。

(师举卡片“滋润”)

生:滋润(整齐而响亮)

师: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准。(指着卡片“滋润”二字的“点”)这是什么?

生:小水点。

师:是啊,小水点多了,才使这个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人滋润了,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

生:滋润(声音软软的)

师:再舒服点!

生:滋──润(更软更舒服了,眼睛眯着,陶醉在“滋润”里了。)

【词语不用生硬的解释,用经验、用感受去启迪,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师:知道了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把厚书读薄,提炼出主线和中心的学习方法。】

师:你们能行吗?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

生:创造。

【从中心句提炼到文章的关键词,初步感受到文章的主旨、精神。这样的读书方法,对日益忙碌的现代人十分受用,是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

师:对!就是它!创造!(师奋笔疾书,粗粗的行楷字:创造)

【语文课上感情无处不在,写字也是充满感情的。为盘古的创造精神而感动,为学生准确的提炼而激动、叫好!于是,便手颤抖,写不工整。】

师:“创”,什么部首?

生:立刀旁。

师:为什么?

生: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

师:“造”,什么部首?

生:走之底。

师:这又为什么?

生:我想,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

【中国字最令人骄傲的地方是它是会意的,是充满感情的。让孩子不仅认识它,还要读懂它。让孩子读懂了“创造”,对盘古精神的体会和了解便又近一步。】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引读是课堂上师与生、师与文本、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好的读书方法。对保持情感的连贯,培养学生注意力大有益处。】

师: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见什么了?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

师:怎样读,能让人听出周围一片漆黑?

生:他见周围一片(拖长,虚声)漆黑(渐弱)

【词语的解释已内化为感受、体验,通过朗读来体现。】

师:盘古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

生: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停!看老师写字。(板书:抡斧猛劈)读!什么动作?做给我看!想想,怎样做,才使得上劲?

学生做动作体会到“抡”、“猛”、“劈”的感觉,再读“抡斧猛劈”就带劲得多!【配合动作去体会字词的含义,再次印证了语文需要“感”,感悟的感。感性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

师:一天,盘古醒了,看见周围──

生:一片漆黑。

师:就──

生: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朗读声很重很猛)

师:只听──

生:一声巨响(朗读声不大)

师:小响。

生:一声巨响。

师:中响。

生:一声巨响!(整齐而响亮)

【老师的评价语不用多,“小响”、“中响”,点评得幽默而到位,学生很快领悟,朗读迅速达标。】

师: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生:缓缓上升,

师:变成了天。

师:重而浊的东西,

生:慢慢下降,

师: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生:“缓缓”和“慢慢”。

师:读出这种艰难。

生:缓──缓;慢──慢。(很费劲地读)

师:对!缓──缓,慢──慢,很难!

师:尽管这样难,盘古无所畏惧,天地也为盘古的勇于开辟打开了一条道!

师: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怎么做?

生: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看老师写字。(板书:顶天蹬地)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

一名学生上台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惹来同学阵阵哄笑。

师:孩子们,这不可笑,盘古可是在做顶天蹬地的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远暗无天日!(老师很动情)

孩子们的笑即刻止住。

【课堂乱了并不可怕,老师要善于牵引,把暂时迷途的孩子拉回情境中。这算是教学机智吧。】

师:照他的动作,我们来读书中的句子。

生: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你的动作要做好,你用力了,我们才好使劲!(转向其他同学)再读!

生: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很用力地读)

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老师问你,你要说实话,感觉怎么样?

生:好累!

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做一天都难,盘古这样,不知坚持了多少年!等到天地稳固,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走进文本,走近文中的角色,去感盘古所感,唤醒学生真切的感触,带他进入情境。此环节设计实属一次巧妙的预设与生成的完美体现。】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变成了──

生:太阳和月亮

师:他的四肢,变成了──

生: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师:他的肌肤,变成了──

生:辽阔的大地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生:茂盛的花草树木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孩子们的回答,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教师动情地引读,通过文本,把学生带入到盘古无私的奉献中。排山倒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美、文意美、诵读美的完美结合。如此美的句子,需要反复地读,唱响诗的韵律。】

师:(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生,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老师和男女同学合作朗读第四段。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师:句子美,我们读得更美!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读来好有气势!

【不出现“排比句”这样硬帮帮的概念,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感受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师: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情?

【将课文语言置于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语意张力,这种语意张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真切地感悟课文语言的内涵和意味。】

师:你听──抬头看天,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老师很动情地说。)

师:放眼大地,辽阔的土地绵延千里,我知道──

生:放眼大地,辽阔的土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但语气平淡)

师:孩子,我们说出来的话,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我要听你对盘古真情地赞颂。

生:(充满感情地)放眼大地,辽阔的土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一节课的情感应是延续的,不能断!接下来,学生的回答个个充满了感情,发出的是来自心灵的呼唤。】

生:大地上,茂盛的花草树木,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根根汗毛!

学生把书里的句子转换为“──,我知道,──。”来说。

生:晶莹剔透的钻石,我知道,这是盘古洁白的牙齿。

师:(惊喜地)孩子,我真佩服你!你是第一个跳出课文来到宇宙的!

师:盘古还在不停地奉献,我们就要不间断地想象,不住口地赞扬!接着谈!

生: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我知道,这是盘古粗粗的经脉。

师:盘古经脉化成的条条大路开启了你的智慧大门!

生:我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我知道,那是盘古的一个个细胞。

师:看到我们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盘古一定很欣慰,他会笑的。

生:反复无常的四季,我知道,这是盘古起伏不定的心情。

师: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你的语言感动了我!

生说得越来越踊跃,越来越动情……

师:我看到了,孩子们正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在神话的世界尽情翱翔!

师: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指板书:化作万物)读成一幅画(指变换的句式)!”孩子们,你们做到了!

五、示范复述,总结线索

师:请读这句话!(指课题)

生:盘古开天地

师:老师想试着把这句话读成一幅连环的画,送给大家。

(老师配乐对画面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故事讲完,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适当的静,让其回味,促其思考。】

师:听老师讲故事,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生:老师绘声绘色。

师:这才令人感动。

生:老师按顺序讲,先讲盘古“抡斧猛劈”,接着讲“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

师:当天地一片混沌,是盘古──;当天地渐渐分开,是盘古──;当天地稳固,盘古把他的身体──。这是有顺序、有条理。

【总结板书,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故事,看了动人的画面,一定有话对盘古说,一句话表达!

生:盘古,你真伟大!

生:盘古,你真了不起!

师:依你们看,盘古什么地方伟大?什么地方了不起?

生:他为了开天地坚持不懈!

生: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间。

师:你们所说的坚持不懈、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的精神!

师:此时此刻,当我再次面对“创造”,不禁肃然起敬。(转向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创造”二字,擦掉它!)这一次,我只敢一笔一画,怀着崇敬之心,敬佩之情去认认真真地写好它!(老师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正楷,红色,书写“创造”)

师:请同学们也拿出纸笔,跟我一样,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创造”!一边写,一边用心感受盘古创造的艰难和为了人类完完全全地奉献!

学生在田字格里用心写“创造”。

师:(展示好的书法作品)看!只有这样写字,才是真正理解了的!

【再一次对“创造”进行深刻地解读,升华中心!再次印证中国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一笔一画皆是情!】

师:同学们,创造就从这节课开始!下堂课,你们要学老师这样,有条理、大胆想象、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神奇而伟大的神话故事。老师期待你们的成功!

本课获深圳市福田区语文阅读教学竞赛特等奖第一名,并获邀面向全区老师公开展示。许多学校纷纷录制了本节课光盘发给学校的老师作为示范学习。课后听课老师都希望能得到这份课堂实录。本课的教学设计者为深圳市荔园小学的谢佳芮老师(曾获品德与生活、语文学科教学比赛特等奖,所撰写论文、诗歌在全国刊物发表且获一等奖)和教研室的赵家英主任(市骨干教师,辅导徒弟参赛均获市、区特等、一等奖项)。

附:本节课后区教研员评价:做语文教师要像荔园小学谢老师般把课上得那么美,淌漾在幸福中……

本节课后一位学校校长的评价:迷人的风采,课堂充满灵性、智慧与激情。教学设计起点高、大气;有深层次的思维;教学如高山流水般流畅。教师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课堂气氛好,学生表现精彩!印证了专家关于一节成功课所具备的基本要素:1.深厚的文化底蕴;2.创造性地二次开发教材;3.真挚的情感。语文课的“语”个性鲜明:字的写;词的配动作读;句的品、析、欣赏、诵、转换;读时添加过渡语非常美;思维充满挑战与活力。教师的评价语与众不同。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实而活;松与弛;收与放;动与静。整节课有效、高效!

编辑短评:一口气读完了这篇课堂实录,可以说读得荡气回肠。课上得好,点评亦画龙点睛。没有看到现场课,深以为憾!诚如实录后所附的那位校长在点评中所言,文化底蕴厚,语文味浓,教师收放自如,学生积极主动,整堂课充满活力。

如果您也认为对一堂好的课我们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就来多说两句。本课文化味儿很浓,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另有一点,《盘古开天地》一课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内,直指本专题导语中的“了解古代神话故事”。课文除了赞美盘古的“创造”精神,更体现出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力。盘古是个神话人物,不是真实存在的,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动人品质,附属于神话创造者的想象力。课堂上可以借盘古这一人物形象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但不应止于赞美盘古,最终还应归结到“神话故事”上,让学生从中体会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我想,这一点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处理。(张立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花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李倩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和迷人吧!(多媒体出示鲜花)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意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的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景,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鲜花并配有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情感得到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示范作用。在课堂中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为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同学们都想说说,老师也想说说。(出示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还有更多、更神奇的秘密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花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题,齐读两遍。)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什么叫花钟?

生2:我想知道花钟是什么?

师:你提的问题和第一位同学的一样。

生3:我想知道花钟是怎么来的?

师:你的问题和前两位同学的一样。

生4:我想知道花钟里有哪些花?

生5:我想知道花钟有什么用?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花钟”这个词在学生眼中是陌生而又新奇的。疑问是自然生成的。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掌握生字

大屏出示读书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教师出示句子)谁愿意把这几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句子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请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注意看清楚,读准确。

指名读句子。

生1:(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nù)放。傍晚六点,烟草花从暮(mù)色中苏醒。

师:你读得真准确!

生2:(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zào),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zhuó)伤的危险。

师:你不仅把这个句子读得很通顺,还把“灼”字读得很准确。

生3:(3)还有的花,需要昆(kūn)虫传播(bō)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wěn)合。

师:这个长句子读得这么准确,三个生字宝宝也全认识了。你太能干了!

生4:(4)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zhì)是几点钟。

师:你真棒!

生5:(5)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zhàn)开的花蕾。

师:你真行!

过渡: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通顺,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读课文,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学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还可以和前后桌同学交流。

三、理解感悟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什么是花钟。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的这句话读懂的: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

师:同学们,你们懂了吗?

生:懂了。

师:还有吗?

生:我读懂了花钟有什么用?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的这句话读懂的: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种。

过渡:那课文中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它们大致在几点种开放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能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

师:课文里介绍的鲜花有些是我们没见过的,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出示文中花的图片)

师:牵牛花开了……开了……开了。

生:牵牛花、蔷薇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美丽的花,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些什么?

生:你只说什么花开了

师:你们真会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

(大屏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

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思考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都是花开了,课文中的用词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阅读对于学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花进行丰富精妙的描述,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更加完美,从而更加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课要体现出它的工具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更加扎实。)

生:“开了”一词用得太多。

生:太单调、干巴,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

生:不是。

师:(出示文中的句子,并加上横线。)

这段话是课文中的,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这段话同前面那段话有什么不同?看谁最先发现!

生:我发现前面那段话只是写“花开了”,而后面这段话却写出了“花开的样子”。

师:你真会发现!你认为哪段话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我认为第二段话写得好。能。“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你觉得哪句写得美?

生:第二句。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能!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得不美。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能。(生读句子: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对前生:请你再试着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有进步!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读得更好!

师:同样是写“花开了”,文中却把它们写得这样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边读边想象一下这花开放的样子,可以做做动作,还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

生自由练习朗读喜欢的句子。

指名读,并让生说说花开放的样子像什么。

生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牵牛花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

师: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哎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2:“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就是这样,(她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3:“万寿菊欣然怒放。”

师: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谁还想读?

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都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

现在,你们就把自己当作一个美丽、可爱的花仙子,来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是读。”说明了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地位。教师在学生不易读、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了适当的点拨、讲解,让学生能悟其义、悟其情,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生站起来朗读这段话。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太棒了!同学们都有点累了。咱们一起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听清游戏规则:老师将出示一个钟面。我说“什么花开了”,同学们告诉老师“是什么时间”。

(多媒体出示:牵牛花、蔷薇……昙花)

师: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凌晨四点。

师: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生1:五点左右。

生2:五点。

师:老师刚才听到有一个同学说“五点”,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因为蔷薇不一定在五点整开。

师:那“五点左右”还可以怎么说?

生1:大概是五点。

生2:大致是五点。

生3:大约是五点。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接着来。睡莲从梦中醒来。

生:早上七点。

……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对“大致”一词的感悟理解,远远超越了对一个词语的辨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大量的词语训练,不能为了教学词语而教学词语。强调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词语,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能干!

下面,老师和你们做游戏,老师来说时间,同学们告诉老师“什么花开了”。

(多媒体出示钟面)

师:凌晨四点。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如生:牵牛花开了。师引导:可爱的花仙子们,能把自己说得美一点儿吗?)

……

过渡:同学们,你们太能干了!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花开放的时间,还把它们说得这么美。

师:只有这些花能告诉人们时间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知道的。

师: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板书:时间不同)

师:谁再来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为什么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读懂的。

师: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吧。

生:原来……;还有的花……。

师:你真会学习!也就是说,植物开花的时间同温度、湿度、光照及昆虫活动有关。

(板书: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

师(引读):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呢?

生(接读):原来……;还有的花需要……。

师:请大家下去搜集还有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并推测它们在那时开花的原因。

师(指着前面板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学懂了吗?

生:学懂了。

师(指着板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植物开花时间同温度、湿度、光照及昆虫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钟。多有趣呀!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多媒体播放音乐,生齐读课文。)

师: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奥妙等着你们去发现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一定也会发现很多的秘密,今后也能成为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花的世界!

(多媒体出示鲜花图片。)

师:我们又欣赏了美丽的鲜花。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去做。

(多媒体出示)

1、自己完成或与同学合作,搜集24小时内陆续开放的花,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花钟。

2、画一画或写一写自己心中最美的花。

(点评:《花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次课文描写了各种美丽的花儿争芳斗艳的景象,揭示了自然界花儿的奥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文章的特点,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恰如其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感受到花儿的美丽和科学家做法的神奇。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教师用饱满、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激情。“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老师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听了老师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愿意读读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华,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教师又通过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游戏,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会背诵第一自然段,从而学生更加产生了对各种花的喜爱,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倘佯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及对花钟的好奇,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美,一种不知不觉的美,一种不露声色的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欣赏。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的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抑画扬言 欲擒故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画”习作教学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一、习作内容简说

人教国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习作的主要内容是写“秋天的画”。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理念

看图作文教学,一般模式是学生先看图再习作,结果学生往往生厌失趣。如何突破“观察”与“表达”的难点而又不使学生失趣厌写呢?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打算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来实现这个愿望。即为了让学生更好“观察”却故意在开始时不要学生从容“细致”地看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学生有画却故意藏起来,让学生说画猜画,以此来突破本次看图作文的难关。

三、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初步学习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2.初步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表达。

3.学会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他人的习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彩的秋天”的画及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画(可以选,也可以自己画。注意提醒学生,不能提前让别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画)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自由联想 教学引入

我们本单元学习了“多彩的秋天”。同学们,一提到“秋”字,你想到些什么?一提到“多彩的秋天”,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设计意图:开课以“放”为主,以“秋”这个开放性命题来引入,学生可结合本单元课文及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进入言语的初步发动状态。]

2.观察美景 激活语言

课件呈现多幅秋景图。师:你能用哪些准确优美的词语来表达看到的画面呢?

[设计意图:这是初步观察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观察要抓住特点;同时,美丽而丰富的图景,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言语表达,为下一步的定向观察“表达”作铺垫。]

3.训练观察 引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出一道智力考察题,看你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哟!老师要快速呈现几幅图,你要迅速观察判断,哪些图是反映秋天的景色。

老师以较快速度演播几幅图画。师:你们看清了吗?哪些图是反映秋天的?

师:(生答后)为什么是反映秋天呢?说说你看到些什么。

师:(生答后)到底这些同学说对了没有,我们再看一看这几幅图。

教师根据学生判断的图画回放并定格相应秋景图,再根据情况具体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表达。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灵活调控,现场生成。学生的描述能体现一定的观察与表达方法时,教师要及时肯定,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学情预设──

(1)如果学生表达有一定顺序,说明学生观察有序,教师要给予表扬;如果学生部分有序,而有的地方混乱了,教师可以提示:假如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可能更好。这也是给全体学生以观察有序的训练。

(2)如果学生表达时能自然联想,能发挥想象,能融进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这也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3)如果学生表达清楚,能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准确表达,教师要肯定其特别好的地方。

(4)如果学生能用比喻、排比、拟人等表达方法,要表扬。

(5)以上四个方面,如果学生在某个方面没有涉及到,教师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课件呈现例文来引领;如果学生在看图表达中,四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还是要呈现例文,以便于学生能更细致地体会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的“回放”,看似在验证学生观察对不对,而教学实质是引导学生探究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快播画面进行“智力考察”,似乎故意不要学生看清图画,意图却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例文呈现 方法认同

师:这是一篇同学写的看图作文,你看他有哪些优点,哪些值得改进的呢?

例文《多彩的秋天》(略)

学生谈到的优点,教师在课件例文旁标注,以强化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学生谈改进建议,正确且典型的,教师与学生一同在课件上修改。

5.全体参与 实践运用

定格另一幅秋景图,让学生只看30秒。看谁最会观察,在小组中说一说,评一评。

[设计意图:前面的四个环节,都是教师指导为主的活动,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实践认同的机会。本环节就是要全体学生自我实践,运用教师引领下得出的观察与表达的方法。“30秒”的游戏形式,学生会更感兴趣,规定时限更利于集中注意力。]

6.猜画游戏 意在表达

(1)师:我们还来进行一个新游戏,游戏名称叫“说画猜画”。各位同学独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秋天的画”,注意不要别人看到了自己的画,然后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更清楚具体地介绍我自己的画。

(2)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画的具体内容;同组猜一猜,想一想,他说的画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3)介绍画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画。其他同学说一说,他介绍的画与实际的画面一致吗?再从下列几个方面评价说画的同学(课件呈现)──

a.表达清楚。介绍抓住了画面的特点,表达有一定的顺序。

b.表达具体。能清楚地介绍画面内容,还能适当想象联想。

c.表达生动形象,会用优美的词语,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方法。

(4)推荐两名同学上台交流。

(5)师:听了同学的介绍,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更好介绍自己的画。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说画猜画”的比赛虽然结束了,现在我们还要比谁写得好哟!

[设计意图:不要“图画”大大方方亮相,总让“图画”躲躲藏藏,目的是欲擒故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更好地自我表达,更自然地进入本次习作的内容,突破畏惧习作的心理“警戒线”,突破本次习作的难点。]

7.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8.自读自改 互听互评

写完后,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根据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改一改,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提意见,再修改。

9.张贴作品 欣赏他人

把自己的画和习作张贴出来,请大家欣赏。要鼓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享受习作的成功快乐,然后同组评星。比一比,谁的红五星多。

10.教师评讲 肯定为主:教师评讲,也多从积极的方向给予评价和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充满灵动的课堂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及评析
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小学 周冬花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本堂课紧紧把握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利用自然的实景把学生带入课堂,而后又通过巧妙提问启发学生想象,把学生的思维带出课外,带到更广阔的自然空间,最后以演促读,动画结尾,使得整堂课处处闪耀着灵动的火花,快乐的情趣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色彩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雨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色彩美。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铺垫情感
1.(课前5分钟)放配乐导入课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秋天的美景画面。
2.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秋天,走进快乐的天地!
3.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课前5分钟的秋景课件,加上《秋日私语》的动人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美妙的秋日意境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昨天我们学了生字词,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 请看大屏幕: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1) 生自由读。(2)指名认读。(3)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5位同学分段读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银杏叶、红枫叶、金黄的田野、小青蛙、小松鼠、……)




师:是啊!秋天的雨就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一)感悟“五彩缤纷”。



1.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 师问:秋天的雨把这些颜色都给谁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课件。


2. 想不想看看这些多彩的颜色和美景呢?


(播放秋景课件,显示图片时教师作适当配说。)


3.重点体会,指导美读。



现在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先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1)学生轻声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反馈: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多媒体显示相应句子及画面.师分别作朗读指导。


4.仿写: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几句吗?


生:秋雨把紫色给了茄子。


生:秋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火把。


生:秋雨把红色给了苹果,一个个苹果向我们露出诱人的笑脸。


……


5.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五彩缤纷.)谁会运用“五彩缤纷”这个词?


生:五彩缤纷的图画


生:五彩缤纷的衣服


生:五彩缤纷的花朵


……



(学习第二段时,紧扣了“颜色”这一重点,通过找颜色词,品读美句,看秋景图,仿写秋色语等方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理解了“五彩缤纷”的含义,深刻感悟到秋天的美,并通过仿写、练说、配乐朗读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拓展,情感得到尽情发挥。)


(二) 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


(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1.指名读。


2. 你还知道秋天的雨里藏着什么香味?谁能仿照”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来说说?(生:枣甜甜的;葡萄酸酸的…)


3.师:啊!秋天的雨里原来藏着这么多成熟的果实呢?连我都听得流口水了,更何况小朋友呢!现在,就让我们画饼充饥,先美美地读读这一段来解解谗吧!(配乐齐读)


(仿说练习的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丰满了学生对秋季的理解。)


(三)表演朗读。



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颜色和好闻的气味,她还是个热心人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在说些什么?同学们,我有个好主意。咱们来把第四段的内容演出来,好吗?


1.师生互动,以演促读。


(1)师:(拿起小喇叭)朋友们,冬天快来了,大家作好准备啦!小喜鹊,你在哪儿呢?




生: 我在这儿呢!



师: 你在干什么?



生:我在忙着造房子呢!


师:哦,你真勤快!那忙吧,再见! 生:再见!




……


2. 你们真是出色的小演员。这么快乐的景象,你们想不想大声地读出来呢?那就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一段吧!(课件出示第四段内容)





(这一段采用了以演促读的方式,即避免了教学形式的单一,体现了教学的多样化,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互动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板书:美丽欢乐……)


2.配乐齐读课文。


3.欣赏朗读动画片。


(动画片是小学生最爱看的,这一设计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课堂带来了一个无比快乐的结尾。)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心中的秋天。


3.出去寻找秋天,并把你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总评: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但对于缺乏生活观察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本堂课在突破这一难上有以下几处亮点:



一、借助直观图景和钢琴音乐感性表现文本,实现了文本和现实完美的结合,使学生能透过文字更深地理解了课文,真正感受到秋天的美,促进了感情朗读。



二、多处的仿写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组织运用能力,使得整堂课妙趣横生,生机盎然,时刻闪现着灵动的火花。


三、以演促读激发了学生表演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也展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杜 娜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四篇课文,全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的题目《听听,秋的声音》用轻柔的语气引领你走进美丽的秋景,诗中这句话不断出现,一种声音就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前四节写的是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具体可感的声音,后两节写了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诗歌就是要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引导我们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对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课文并不难,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然后紧密结合课文借助多媒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听秋声、找秋声、说秋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美,学生在听、找、说中动耳、动脑、动口领悟秋天的美好可爱。最后的写秋声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体验形象

1、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课后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篇是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到》,还记得吗?一起读读。(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资料,生齐读。)

2、  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景象、缤纷的色彩,还有奇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用心地去听听秋的声音。(多媒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秋天到》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帮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缤纷的色彩,唤起学生心中对秋天的记忆,为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二、 明确要求,初读了解

(一)  听秋声

1、秋天有哪些声音呢?我们一起听听。(播放课件及相关录音:风声、雨声、蟋蟀声、机器声等)

2、 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听到许多声音,他用诗的语言替我们记下了秋的声音,想不想听听。(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及录音。)

4、愿不愿意也来一遍,各自读书,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课件和相关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声音和相应和景物形象化,为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作准备。]

(二)   找秋声

5、  诗人替我们记下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各自读书找找看,注意先读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读课文。

6、  (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示,)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7、(各读书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板书:落叶、蟋蟀、大雁、秋风)

[设计意图:方框里的提示是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它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按方框里的提示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方框的提示下,边读边悟很快就能找出诗中描写的秋天的声音。]

三、 朗读想象,体验交流

(三)说秋声

8、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这些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9、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读读,把美景展现出来。(生读)

师:(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吹过树梢,树枝轻轻摇摆,一片片黄叶离开大树,随着秋风翩翩起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师:还有没有喜欢其他声音的同学?

生:我喜欢第二节的蟋蟀声,因为我喜欢蟋蟀。

师:捉过吗,观察过它是怎么唱歌的吗?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发声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师:(多媒体播放蟋蟀弹琴的放大镜头)难怪诗人说它“振动翅膀”,原来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读读吗?(生读)

师:(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习习,蟋蟀再次来到阳台上,他曾在这里歌唱了整整一个夏天,现在天气凉了,卧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阳台告别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生:我喜欢大雁的叫声,我知道它们要飞到南方过冬。

师:见过大雁飞吗,是什么样的?(生学)

师:(放课件)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

生: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师:多美呀,能读出来吗?(生齐读)

生:我喜欢秋风的声音。因为秋风既不像夏天的风那么热,也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冷。

8.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让我们一起读读前三节,好好感受这秋的声音。(生齐读)

[设计意图:“说自己喜欢的声音”这一发散性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说只是一个方面,以说促读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情境,使抽象的诗句具体形象化,既帮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础上的齐读是学生情感的体现和升化。]

(四)悟秋声

9.其实秋的声音很多很多,到处都有秋的声音,所以诗人干脆把秋当作辽阔的音乐厅,在哪一节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生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声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说明要认真地听,用心地听才听得到。

10、只有用心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才能发现这些美妙的声音蔵在哪,这些美妙的声音到底蔵在哪儿呢?各读课文找找看。

生:秋的声音蔵在叶子里。

师:你听到过叶子里的声音了吗?是什么声音?

生:是“刷刷”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汗水里,是农民劳动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谷粒里,是丰收的声音。

(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悟秋声让学生领悟秋声的丰富多彩,不同的秋声代表不同的秋景,蕴含着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在悟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可爱。]

四、模仿创作,熟读成诵

(五)写秋声

10、诗人发现秋蔵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生活中你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哪?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绽开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丰收了。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成熟的苹果里,苹果掉在地上。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轰鸣的收割机里。

……

11、    同学们真细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老师先来过一把当诗人的瘾。

师:听听,秋的声音,石榴咧开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苹果掉在地上,“扑通”,是喊我们品尝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棉花露出牙齿,“格格”,是丰收的笑声。

……

[设计意图:借助诗句启发学生说秋天的声音还藏在哪儿,丰富学生对秋天特有声音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鼓励、示范,开发学生潜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2、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快,你还没注意她就从北方匆匆地来了,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虽然她来去匆匆,只要你用心听,你就能听到秋的声音。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一起听听,秋的声音(各自读)

13、 秋的声音真的很美妙,这首诗也写得很优美,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跟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配乐读)

[设计意图:朗读升化感情,感受秋的来去匆匆、悄无声息,感受秋的美好、可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是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1: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