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
番禺区大石小学 麦毅芬
在讲授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先生所写的《麻雀》一文时,我完全没料到我的课堂被学生“设计”了,在同一节课中,学生两度对我的讲解提出了异议──老师,我不同意你的。我该怎么办呢──
看着课件出示了猎狗慢慢地靠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情景,小家伙们紧张、担忧之色溢于小脸,我也趁热打铁:“同学们,再没有救星出现,弱小的小麻雀会被这只庞大的猎狗吃掉的,这可怎么办呢?”我讲话的声音都在颤抖了。学生们也为小麻雀捏一把汗,咬了咬牙,恨不得把猎狗赶走,把小麻雀救出来。他们完全自觉地往下读课文,希望从中找出救星来似的,看着小家伙们那种好学、专注的神情,我欣慰地笑了。不到一分钟,大家仿佛成了变脸娃娃,刚才的紧张、担忧一下子转为了兴奋、激动,纷纷地举起了小手,我问:“同学们,大家发现救星了吗?”“是啊!”“好,请同学们说说。”我微笑着鼓励大家要积极发言。
“老师,老麻雀飞下来救小麻雀了,小麻雀有救了。”小东兴奋地、如释重负地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
“是啊!老麻雀会救小麻雀的!”大家热情地开了腔,都陷于 “救星出现”的喜悦中。全都在我的设计中,我由衷地笑着。
突然,班上的“点子大王”嘉乐站了起来,充满疑惑地问:“老师,我不明白──小麻雀这么可怜,我们都想去救它,但作者他不是也在当场吗?为什么他不去救一下小麻雀呢?”
我一下怔住了,没想到跑来这么一个问题,刚才沉浸在喜悦的小家伙们顿时起哄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是啊,老师,为什么作者看到小麻雀要被吃了还不去救它呢,难道他是一个没爱心的人?”
我迅速调整着自己的思路。是啊,换了我们,肯定会去救小麻雀的,但作者为什么不呢?对!他是一个打猎的,他的猎狗找点野物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要跟学生解释一下,于是我开腔了:“同学们,作者并不是没爱心,大家想想看,作者是带猎狗去打猎的,现在能找到了食物,那多好啊!猎狗吃掉小麻雀,还为作者省回一顿狗粮呢!那多好!(学生“哗”地笑了)为什么还要救呢?!”
五十多双眼睛注视在我身上,眼里有着敬佩;五十多颗小脑袋不停地点着,表示极度赞同。我兴奋极了,为自己的教育机智而喝彩!我乐在其中,突然,我的视线被班上的旭彤同学牵引住了,只见她眉头紧皱着,环顾四周表示赞同的同学们,然后又偷偷地看了看我,我们的眼神碰到一块儿,她迅速地把头低下,我看到了,她有话想说!
自主的课堂不应该压抑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我让大家安静下来,轻轻地问:“旭彤,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的视线刷地全集中在她身上,她的小脸也刷地变红了。我温柔地看着她,鼓励她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你有什么发现,大胆地告诉大家吧!”她点了点头:“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说法!”“哗……”同学们一阵嘘声,我也有点愕然,为什么不同意呢?我不是解释得很好吗?我要让她说出来吗?说了,要是我真的错了,那我不是在学生面前丢面子?不让她说,那我不是独揽了课堂,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不,我应该让她说!我让学生们再度安静下来,“同学们,大家应该尊重别人的意见,让旭彤同学继续往下说。旭彤,你继续说吧!”我始终微笑着看她。她仿佛得到了鼓励,大胆地往下说:“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从作者第三自然段对小麻雀的描写中,我们不是感受到小麻雀的可怜吗?我想,作者能写得这么好,他一定跟我们有同样的感受的,他会救小麻雀的!只是,在这时候,老麻雀突然像一块石头似的出现了,作者才没去救它!”在大家由错愕到表示极度赞赏的表情变化中,旭彤一口气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还斟酌着她的回答时,一学生又开腔了:
“老师,是啊,旭彤说得对极了!大家看,课文后面不是讲作者唤回了猎狗吗?可能在作者想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它的出现,把作者都惊呆了,感动了!”
大家又议论开了,而此时的我,心中波涛在澎湃,我只是遵循着一般的规律,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却忽视了最感至人心的某种感受。我为自己的疏忽而恼心,却更为学生思维迸发的火花而感动!旭彤的坚持己见,使我忽然明白了师生互动的积极意义,也忽然对“教学相长”有了新的理解。原来教学过程的资源可以这样表现出来的!我激动地开腔了:“同学们,真棒。旭彤,老师真佩服你!你没有被老师的思维所左右,坚持自己的意见!你除了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还会去感受作者的写作用意,真不简单,老师也要向你学习!”我诚挚地说。顿时,掌声热烈地响起,送给旭彤,送给我,送给这自主、开放的课堂!活跃的课堂赋予了大家学习的激情,我庆幸,我没浇灭这激情!我因势利导──
“同学们,老麻雀的出现,让作者惊呆了、感动了,为什么?为什么老麻雀会这么厉害?请大家往下读课文,大胆地去发现!”自主的课堂继续延伸着。
在这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气氛中,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直学习到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学生们的思维又放飞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老师,我想知道,那‘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志健大胆地发问。
这不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吗?由学生提出来的,更显它的价值性。
“是啊!同学们,老麻雀自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没有任何危险,但它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呢?是一种什么力量使它飞了下来的?大家想想。”我对志健同学的质疑表示肯定。
大家都在低头沉思,一会儿功夫,手儿又举得高高的了,我让伟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老麻雀是小麻雀的妈妈!”
好家伙,想到是妈妈了,那还不好办!我为学生的聪明而欣喜,我继续启发引导,“那既然是妈妈,奋不顾身飞下来救了孩子,那是一种什么力量?”“母爱的力量──”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那是一种母爱的力量!”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把这“母爱的力量”这五个大字,用黄色粉笔写到了黑板上,“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这是保护自己孩子所产生的母爱的巨大力量。”我深情地升华着文章的情感,学生们也受到了熏陶,充满感情地读着这句话。
我要把“这种力量”再升华──“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作者已把猎狗唤回去了,也就是说,老麻雀跟小麻雀得救了,那假如你是小麻雀,此时,你会跟老麻雀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的热情再次被激发。自言自语地说着。
嘉欣用她甜美的嗓音说:“妈妈,谢谢您救了我!”
俊杰也不甘示弱,感情至深,说:“妈妈,您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救了我,我真感谢您!”
芷晴的回答更扣人心弦,说:“亲爱的妈妈,您又给了我一次生命,我爱您,我长大一定会好好地报答您的!”
……
大家都沉醉在无限的母爱、感恩中,我觉得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做得特好,尽管刚才有点小意外,但我仍然投入其中,学生也投入其中。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正准备总结全文时,忽然,我听见了一向成绩都不太理想的嘉良同学(他坐第一位,就坐在我身旁)自言自语地说着:“为什么那只老麻雀一定是妈妈呢?是爸爸不行吗?”这声音肯定只有我听见,因为大家都畅谈着母爱!我懵住了,“是爸爸不行吗?”对呀,怎么只能是妈妈呢,我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对着参考书备课的,哪有备到这个!怎么办,刚才错了一次,可以说是跟学生学习,颇受大家赏识:老师也知错能改,向我们学习!但他们容得下我再次犯错吗?算了吧!反正大家也没听见,当什么也没听见吧!不,不行的!我刚不是明白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意义吗?怎么一下子又忘了呢?而且,嘉良大概是受到我刚才的影响才这么勇敢地说出这个见解的,我怎能把他的积极性扼杀?而且我是知道的,嘉良不是无缘无故这样说的,因为,他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他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在他还没懂事时就跟爸爸离婚了,他根本没感受过母爱,照顾他的是爸爸,孩子的情感世界是清澈而真实的。我不能不尊重这感受。我让大家安静下来,说:“同学们,嘉良同学非常好,他啊!又给老师出了一个难题,真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愿意帮忙解决解决吗?”
“愿意──”
我用我的微笑,鼓励嘉良同学站起来,并让他把问题大声地讲一遍,“我们怎么知道老麻雀是妈妈呢,是爸爸,不行吗?”仿佛得到我的肯定,嘉良显得更自信!
一石击起千层浪,课堂又沸腾起来了,小家伙们的思维火花在碰撞着,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接着,有小手高举。
文锋说:“我觉得嘉良说得有道理啊,老麻雀不一定是妈妈的,也有可能是爸爸。爸爸同样爱自己的孩子!”
大家都默默地点着头,是啊!我们潜意识都认为母爱是最伟大的,但父爱呢?我们也不应质疑它的含量,对于嘉良而言,父爱不是更显神圣可敬吗?
“嗯!大家都很好!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这样,大胆地发现,去思考,老师真的要向我们的同学学习。大家都说得有理,究竟老麻雀是爸爸,还是妈妈,我们不知道,也不能找回老麻雀来问一问(学生们笑了)。那我们不能莽下定论,更不能片面地说是‘母爱的力量’了,那该怎么说才全面呢?”
“爱的力量”
“亲情的力量”
……
铃……下课铃响了,学生两度对我提出的异议──老师,我不同意你的,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一场麻雀之风停息了,但我感觉到,一场教育改革之风却嗖嗖地刮着。
课后,我在不断地思考,这节课出现的两个意外是出乎我意料的,因而我一连犯了两次的错误,这是我的失职吗?不,我觉得不是,因为我想,假如我的课堂全都在我的设计之内,那它还会充满生机吗?也许,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假如我因学生对我的教学提出异议时──老师,我不同意你的。我是强行制止、压抑的话,那学生还有自主性、发展性可言吗?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自我,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和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富有生机的教育,触及心灵,感动人心。这就是“自主学习”,“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所引来的一些课堂小风波吧!我想,有风波的课堂,才会是活跃的、自主的、自信的课堂吧!
还有,至于老麻雀是父亲还是母亲的问题,我跟同事也探讨过,我自己也查过资料,同事说,动物雄雌之间对后代的照顾是有分工的,查一下资料可能查出老麻雀的身份。我查过了,但没查到。我想,假如我查出来了,告知学生,学生的心中会不会顿时觉得这么美好的爱有了缺陷,因为他们心目中已肯定了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了!算了吧!我不想查了,起码现在不想查了!因为我不想破坏学生的美好心愿,就让他们以后用自己的知识去探究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