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十九大 做合格党员”征文:点燃心中那个不灭的火种
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杜甫的这首诗,或是留守儿童的一个现状。经历过困难的人,很多时候都会体会到眼枯见骨的哀痛。
困难让人成长。时至今日,我都清晰的记得送别孩子们的话,“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梦想,每一个梦都代表一种颜色。无论在北京,还是回到贵州,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值得期待,每一份爱都值得放在手心。”一年前,“贵州石门青少年英才成长‘乡村中国梦’北京行”活动开始了,我们在北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朋友,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第一次来到首都。
当时我作为扶贫团队的一员,通过这次扶贫活动来找到一种模式,在更多的贫困乡里复制。教育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方向。为了安排孩子们行程,让孩子们既能玩的开心,又能从这次旅行中学习到什么。一屋子的扶贫队员讨论了几个晚上,最后,“交流”,成了队员们口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让京黔两地的孩子相互建立起友谊,不仅要栽树,还要为了树人。不仅要亮出“真功夫”,还要拿起“绣花针”。
为了促进交流,我们安排了一次分享,让孩子们畅谈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为我的家乡盖好多好多的高楼大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体验到很多没有体验到的东西,我希望有一天考上香港科技大学。”“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个个梦想从孩子们的口里说出来,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些孩子,有的居住在2765米海拔的山里,上下要花五个小时。冬天没有暖气,那里非常冷,他们还要坚持上学。
扶贫先扶志。经过交流,我们意识到“拔穷根”的关键还是在于教育,想要把精准扶贫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从孩子们抓起。通过提升孩子们教育水平,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因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举行了一场赠书仪式,通过给孩子们书籍,让他们心中埋下一个梦想。学会坚持做一些事,做一个坚持自律、懂得感恩的人,这应该是孩子们都能做到的事,这可能不叫梦想,但这却是实现梦想最坚固的基石。
孩子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怎么让父母返乡呢?我们探索出了“乡村工坊”扶贫模式,通过乡村工坊,让远在外地的父母回到石门乡,有更多时间陪陪孩子。一年前的这次北京之行早已过去,但扶贫的希望却久久在我心里。未来的路,还得孩子们去走,中国的希望还得在他们的脚下延伸,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个叫“远方”的种子,孩子们要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还要靠他们自己去磨砺!
扶贫之路还很长,就像一代代人心中的火种。这种火炬接力,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快、更高、更远,也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