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作者道金斯,他提出:人的本能注定是自私自利的。因为我们的肉体会衰亡,基因却可以世代不朽。
这本书的第十二章:善有善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基因是自私的,利他的行为背后也有着基因“狡猾”的目的,利他主义天生不稳定,随时容易遭到自私者的侵害——生存机器是不是对此束手无策?全人类的共同和平与繁荣,是不是永远只是一个空想呢?
故事再次回到了囚徒困境。在简单的只有一次的囚徒困境中,选择背叛无疑是最优的。但基因与基因的竞争并非一招定胜负,在重复囚徒困境的情况下,策略就可以有许多花样:单纯的“永不背叛”,“永远背叛”,或者带有报复性的、试探性的、针对性的、随机性的、预测性的……
在数次规模不同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后,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针锋相对”的策略最为理想。这种策略一开始选择合作,从此以后不断重复对手上一回合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报复所有的背叛,但如果对方不再背叛,那就和好如初。这两条性质,被简称为“善良”与“宽恕”。
首先,这种策略与其他诸多更为善良的策略合作良好,因为双方都不会比对方背叛更多次,总体而言总是互利共赢。但当它们与不善良的策略相遇,“针锋相对”仍可以借由报复性保证自己的善良不被对方利用,而其他更善良或更宽恕的策略则显得太过“圣人”,被白白占了便宜。
其次,“针锋相对”虽然具有报复性,却不具有报复心,它不会记仇一辈子。比起记仇时间长的策略,对方示好的表示可以意味着合作可更有效地重新展开,而不会产生互相积累怨恨,不断猜忌的情况。
最后,“针锋相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嫉妒”。事实上这种策略总是与对手打平,并不会因为对手获得利益而感到吃亏。究其原因,囚徒困境并非“零和游戏”,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存在互相合作的可能的。大自然就像游戏的庄家,自然选择会遴选出那些懂得合作,却不会被白白利用的基因。
显然与“永远合作”相比,“永远背叛”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种群——基因突变或侵入这个种群都会惨遭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进化的重点取决于一开始的初始条件,或者某种特定策略占据多数或少数。要记住,基因不仅仅只在一个种群里进行竞争。当两个种群相遇的时候,那个“永远合作”的种群确实会被“永远背叛”消灭,但后者也会被“针锋相对”战胜:“永远合作”为自己的过度善良,而“永远背叛”为自己不善于合作共赢的特性付出代价。
基因正是出于各自的自私性互相合作,它们才能在大自然中一同欣欣向荣。就像这些计算机程序一样,许多生物(包括植物)也在兼具报复性的前提下通力合作着。而这或许就是人类构建社会文明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有点绕,细细想来很有道理。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国家间的军事竞赛,还有最近签订减少开采石油的约定等等,总之,博弈全输,合作双赢,怀疑或不信任导致失败。在生活、工作和管理中,应注重策略选择,善于换位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