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书香溢满校园 好书伴随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的真谛之一”。2009年以来,我校以“读书节”为契机,引领全校师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形成了“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一、加大投入,丰富资源,感受书香的“气息”。
1、建设文化环境,营造读书氛围。一所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能激励人、感染人、培养人。为在全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们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增加文化的含量,墙壁、走廊、每个角落都张贴名言警句,悬挂条幅标语,让师生处处沐浴在文化之中。
2、近几年来,学校每年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在10万元左右。目前,我校藏书量达12万册,报刊种类共有50多种。还购置了电子图书。新建了图书馆,增添了学生阅读室。
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学期要为各年级、班级、科室征订(3份以上)报刊杂志。每位教师订阅报刊及杂志和购书,学校报销一半费用,满足教师读书需求。
3、规范图书馆管理。我们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教师工作的特点,相应采用了灵活的借阅方法,延长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时间,方便广大师生的借阅。
教职工阅览室。
二、领导带头,师生同读,品到书香的“滋味”。
1、校长带头,示范引领。校长不仅是读书的启动者、支持者,还是引领者、参与者。校长每次行政例会、教工例会上都要讲读书的重要性,与教师一道交流读书心得。校长是学校的“首席读书官”,带头购书、读书、做读书笔记,还向教师推荐《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大数据和未来教育》等好书,向班主任推荐《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等好书,向学科组长推荐《人民教育》“学科建设专辑”等,向中层领导推荐《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小学科学管理评价》等好书,引领全校教师读书。
2、教师自觉读书。校以师而立,师以校而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学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读书,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学校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3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每月一查,记录量化得分。每位老师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和反思。近几年来,学校现已编印了7辑《优秀案例与反思选编》和12期《教科研新声》,出版了40多期〈教研天地〉。
3、举办大讲堂。学校教师自报奋勇每两周在学校大会堂举办一次讲座。有的讲《论语》等传统国学经典,有的讲现代信息科技,有的讲读书方法等等,学生争先恐后去听,不断拓宽视野。
4、开设大阅读课。2014年,我校自高一年级开始,各班每周开设2节大阅读课。有的在教室,有的图书室。每学期,老师向学生推荐12本书,分几个小组轮流阅读。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学生读书100多万字。(初中部—大德育,大课程,大阅读,大活动,大丰收。)
5、学生自由阅读。各年级语文和英语教师每天向学生印发阅读资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有的要求写赏析;有的要求背诵部分;有的每节课文或英语课前汇报阅读体会。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以上,并做好阅读摘抄。
6、师(家长)生共读。多数语文教师能够做到和本班学生共读一篇或一部作品,都写感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分享。
三、精心组织,举办读书节,闻到书的“香味”。
2009年春季始,学校坚持办好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现已是第八届了。每届读书节至少40天。都有读书实施方案。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师生们推荐阅读书目,邀请多家书店来校优惠售书。举办师生读书论坛、演讲赛、语文和英语朗诵大赛、“书香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书香班级评选、读书优秀师生评选等多种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阔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将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推向深入。(今年,10万元售书额,教师报销1.8万元,捐助1万元+4*6000元)。
四、教研结合,突出有效性,品尝读书的“甜头”。
1、为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学校教师将师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做为课题进行研究,近几年来,先后有《阅读教学“读、品、注”自主学习模式》、《任务性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利用网络资源激发高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研究》等近20项市县级科研课题,对语文、英语的阅读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探索出了多种有效途径,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编写读书活动校本课程。目前我校编写校本课程有6辑12册,学生在这些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读书的兴趣,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形成了读书的特长。
3、成立了国学、文学社团、《启航》样报等社团。每个社团有30多名学生,每周两次活动时间。有专职教师进行辅导。进行阅读、写作、鉴赏等活动。
阅读带来的是思考,是底气,是灵气,是名气。近几年来,我校教师有几百篇经验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或奖励;学生在每年的市县读书征文或演讲比赛中屡获桂冠。
读书引领尚学之风,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阅读习惯。书香,正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路径,影响着我校的发展模式。构建书香校园承载了我们的教育梦想,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将乐此不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