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学习笔记 听“不是一 ‘班’的幸福”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09: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听了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优秀班主任杨红萍老师的“不是一 ‘班’的幸福”。杨老师讲的很精彩,她的班级管理经验也很值得我学习。以下是对她的经验的总结以及个人的感想:

第一,构建理想中的班级需要具备:1.具有人情的温度 2.具有成长的自由度 3.具有生命发展的广度 4.具有成绩的保障。对于很多人来说,说这些很容易,但真的坚持做到很难。尤其是我们往往会去找那些不可能,不现实的理由,比如:农村地区的家长素质不高,很难沟通;农村地区的孩子有太多坏习惯,太难改;自身所处的教育环境太应试等等。这些确实是不可改变的阻力,但是我想只要努力去尝试,去做,总会做出一些改变的。

第二,构建幸福文化。(文化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忽视了它,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建设班级文化。)杨老师是小学教师,她努力做到了让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身在二班的幸福。她说班主任不要定那么多目标,努力认真去完成两三个或者一两个目标。班级公约中,要把“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

第三,把每一个“第一次”做好。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运动会,第一次考试……,因为那是你班级的名片。做好了第一次会让你的学生觉得身在此班是一种荣耀。

第四,班级管理的一些方法。班级特色:(1)设置名人榜、XX作品栏、心愿墙、幸福快递(由幸福小记者报道班里的好人好事,同学们对任课老师想说的话等)、文化墙等。(2)设置班币:彩印出包含班徽,班级特色等的纸币,面值不同,做得好发给学生,做得不好收回去。做了好事奖励、用班币实现一个愿望(举班牌、做一天班委、做爱花小使者)、促使孩子们花班币,然后返再一些等。(3)贴一些激励学生的标语“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些方法确实不错,但开始实施的时候肯定比较困难,其实做任何事只要开始做好了,坚持下去了,以后做起来会得心应手。所以努力试着去改变自己,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要找太多不可能的借口!

第五, 凝聚教育力量:

1.运用家庭的力量:(1)在接班的时候,注重和一两个人品不错,工作环境也不错的家长多沟通,成功地沟通,这样建立了家长群之后可以由他们带动其他家长为班级做一些什么,从而推动整个班级的发展。(2)在适当的时机请家长帮忙服务班级,拍下家长帮忙的照片发到家长群里。(3)多发现家长的特长,请家长帮忙讲一些知识,比如交警爸爸讲交通安全;消防爸爸讲火灾危害及逃生;护士妈妈讲卫生护理等。给那些为班级做贡献的家长颁发证书,如:“最优秀的书法家”。(4)如果有家长为班级做了贡献,一定让其他家长知道,以此影响别的家长为班级做贡献。

2.凝聚任课老师的心:(1)班主任记住任课老师的生日,等到他们的生日,班主任自己买些礼物让学生送给任课老师。(2)由一个学生负责开关投影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凝聚学生的力量:让孩子身在此班,感到幸福,喜欢班集体,喜欢班主任,从而喜欢学习。

第六,其他。在对待学生方面:1.先走进孩子的内心,再对孩子提出要求。2.及时表扬为班级做贡献的学生。

在对待家长方面:不管遇见多糟糕的事情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受伤,能先处理的要先处理,以免家长见到心疼。任何事的发生都有我的原因,凡事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

给孩子一些标签:护花小使者、牛奶小管家、拖地小管家、护眼小天使、扫地小管家、窗台小管家、保洁小管家、黑板小管家、图书小管家等。

孝感市实验小学的校长说:“放假就是让每个学生带着荣誉回家。”他们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赏识每一个孩子,不以成绩论短长。在我所在的地区由于各种条件和资源的限制,确实很难做到此,但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环境,总有人能取得成功。他们的成功在于敢于想他人所不敢想;敢于做他人之不敢做;敢于坚持他人所不能坚持。他们看到的往往是千分之一中的可能,而不是百分之九点九九的不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努力,让自己不断地得到提升,不断地改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你的起点有多么的低,但是只要坚持去做,总能赶超一些人,总能一步一步地走向优秀。努力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1: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