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20篇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抓住时机以情动心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交建里小学 王艳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妈妈·老师》中的《鲜花爱雨露》一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鲜花爱雨露的比喻引导出我们爱老师的主题,歌词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我认为这首歌曲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蕴含了深厚情意,很容易感染他人,打动儿童的心灵。在实验3班上午第四节课教学中,正遇中午的瓢泼大雨,音乐教室里亮着灯,学生们刚好唱会了这首《鲜花爱雨露》,这时他们的班主任(以后统称王老师)正好走进音乐教室站在门口,等着送学生放学,他的出现给了我灵感,我立即抓住时机说:“同学们,我们把这首歌送给王老师好嘛?”“好──” 随即歌声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孩子们尽量地表现着自己,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师生之间的情谊很真挚。当教学进行到以小组为单位,用《鲜花爱雨露》这首歌曲做题材,进行创编表演,我说:“同学们,把编排出来的节目献给王老师,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节目能够表达出你对老师深深的爱。”

在排练时,正当各个小组非常活跃,排练的非常热闹之时,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很沉默,他没有参加小组的排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悄悄地哭了。我很诧异,走过去问为什么,她说:“王老师不教我们了!” 随之,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其他孩子见状也安静了下来,教室里原本欢乐的气氛沉静了,我又一次抓住时机:“同学们,我感受到了你们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大家非常爱王老师,非常舍不得,这样吧,现在把你们所有的爱都凝聚成最动情最美好的歌声,送给老师!” 紧接着,学生们的歌声是令我吃惊的,轻柔、深情、动听,他们温柔地随着歌曲的拍子晃动身体,有的孩子眼睛盯着王老师,原本活泼欢快的歌曲,此时却是如此深切传情,歌声之后,王老师和我还有许多孩子的眼睛里都浸满了泪水。

后来,我才知道,“王老师不教了” 只是一场虚惊,那只是老师在生气时的一句玩笑话,谁会想到孩子们竟如此认真了。通过这件事,他们师生的感情更加融合。

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利用所有的偶发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学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教材,给了老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就地取材,适时取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敲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交建里小学 王艳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妈妈·老师》,是以情感为主线,以爱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单元。教学中《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真挚、最纯洁的爱。

上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妈妈病了,你会怎样做?”有的学生以自己平时的真实行动回答:“我帮妈妈倒水”“我帮妈妈扫地”“我喂妈妈吃药”,也有的孩子以间接经验或想象来回答:“我给妈妈做饭”“我给妈妈洗衣服”……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妈妈是他们最爱的人,也是这节课中我教学的主线。

接着从学唱歌曲就开始带入情感,其实这首歌在幼儿园孩子们就已经会唱了,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请大家轻声用lu音随琴哼唱歌曲的旋律,这种轻声哼唱可以让学生的音唱得准一些,气息平稳些,还可以创设出这首歌曲“爱” 的感觉。由于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是不够细,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利用情感学习歌曲还可以及时更正错误,避免学生学习时枯燥无味。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你对妈妈的爱很深很长,所以这个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长,要唱4拍。” 同时,我用手势辅助,将一字多音的“花”“鸦” 等字,保持4拍。在这样启发引导下,学生学得很快,虽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以小组形式来表现歌曲时,很多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饱含深情,动作轻而缓,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在这节课中,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学生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我认为这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教材给了学生能够抒发情感的机会,给了学生创设情感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课,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可爱的小红帽神奇的五线谱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建设路小学 韩 笑



    识谱教学是最让师生苦恼的一件事。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歌而对识谱没兴趣?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刚接触识谱时的台阶太高了,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识谱教学,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由于培养目标的偏差,我们常常把手段当成目的,把工具作为能力。

音乐教改后,其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再也不能无视和牺牲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换取单纯的知识技能了。现在,识谱教学将这种高台阶化为若干个小台阶,教学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图形谱就是让学生学习正规的乐谱前的奠基石。例如,在歌曲《小红帽》中,我是这样教孩子唱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小红帽》这首好听的歌曲是怎样产生的嘛?当小红帽被猎人救出后,他高兴极了,于是就把手中的红帽子往空中一抛,这顶帽子在五线谱王国里留下一串脚印。你看……

我把音符变成了小红帽,并在帽子上标上了这个音的唱名。学生们立即对“小红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地就把整首歌曲的乐谱唱下来。他们还对我说:“老师,我发现小红帽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越高我们唱得就越高。”“老师,我知道五线谱第一线上的小红帽唱mi音了。”“老师,五线谱课真神奇。它能创造出这么好听的旋律厂有的还问,“老师为什么乐谱第一个小帽子里有一条短横线哪?”

这种图形谱以其独特的直观性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图形谱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驱使下主动地学习、掌握识谱技能,并能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使用新教材的第一课



河北省秦皇岛市光明路小学 李丽娜



2001年10月22日是我从教十年来最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上的第一节音乐课。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其中包括: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 歌曲《大雨和小雨》;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这样的内容让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节音乐课上通过寻找声音→表现声音→创造声音,把他们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

新课程有新内容,也要有新方法、新思路。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首先,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学生说出答案“耳朵”后,启发学生联想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许多声音,并能准确地模仿出来,但他们所表现的大部分是动物的叫声,范围很窄。其次,我播放录有声音的磁带让学生听辨,如电话中的铃声、通话、占线、拨号的声音,闹钟的声音,小孩的哭笑声等,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说出了海浪声、门铃声、汽车喇叭声、打篮球等许多声音。最后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画面,把寻找到的声音归类,让学生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城市、乡村、森林的声音。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的想像力、模仿力、观察力都有所提高,也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用音乐表现声音──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唱歌教学仍然是音乐教学中十分必要的内容。这节课在学生寻找、探索声音达到高潮时,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的声音可真多,谁知道下雨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一下把学生引人带有声音的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赋有艺术形式的声音,学生感到声音不仅能说、能听、还能唱,他们很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强、弱对比的意境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乐于把雨水后那种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新课标的全新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听我创造的声音”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课堂上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出来的声音,如破盘子声、敲盛水的瓶子声、敲门声等等,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创造声音,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的教具进行创造。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亲身实践,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有电源开关声、粉笔写字声、撕纸声、敲暖气片声、刮梳子声、剥花生声等等。学生的创造力让我很惊讶,也很高兴。最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延伸的内容:1.每个同学把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录成磁带,下节课带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声音。2. 看谁能用自己创造的声音创编一个新的情景。

新教材的第一课就这样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看着学生天真、活泼的笑脸和机智、勇敢的回答问题的神态,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新教材的魅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6: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