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8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放飞翅膀 在课改中成长
大连市西岗区长青小学 许英
2000年,伴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一轮课程改革得以如火如荼地开展,时至今日已近七载,从最初的茫然、懵懂到现在的成熟、自信,身为音乐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个中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与课改同成长,课改助我快长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改的重点,而音乐课改使我们认识到,要打破传统固有观念,做到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既尊重自我又超越自我。
一、在超越教材中成长
(一)拓宽教材,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积累、表现与感受中成长。
最简单的办法也许就是最有效的办法。有句话说:“孩子的心是一块空地方,种啥就长啥。”在完成教材内容之后,我与学生共同商定挑选一些优美的歌曲进行学习,留出更多空间进行中外优秀歌曲的教学,而且不多讲授,只求整体感悟。除歌曲外还引入一些中外名曲片段作为视唱曲,要求试着背一背,教学中采取由易到难,逐课争取突破的方法进行,从而奠定了学生掌握多首优秀歌曲,欣赏多首钢琴曲,手风琴曲,交响乐,了解了几十种乐器的音乐基础,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从而更加喜爱音乐。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考虑他们是否愿意学,有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关注的只是学习知识的掌握这些显性的东西,忽略了学习能力、态度等隐性的方面。通过课改实践我意识到其实重要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宽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将教学内容大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二年级的第三单元,我设计了一节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生们学过本单元的音乐知识后,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如何,我设计了《去太空旅行》一课,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音乐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以“去太空旅行”为主线贯穿本单元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学习中,通过搜集相关“太空”的资料,以及教师有关“太阳系”的课件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使学生对奇妙的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树立了学好知识,长大去发现、探索宇宙奥妙的信心。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用选择音乐配诗的方式来拓展音乐视野。由此而知,表现音乐形象、抒发音乐情感的方式有很多。本课是在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学习了音乐表现的本领,同时还在小组的竞赛中学会了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并且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这节课真的像是在太空中遨游了一番,学生们收获很大,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超越教材,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成长。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经历都不一样,在每一节课堂活动中都会有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烁,都有学生灵性的童言童语。而游戏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具体表现,所谓“情有所系,心就有所动。”音乐游戏追求的也是这个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游戏,教玩结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一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企盼自己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持久、稳定、高度集中,情绪始终高涨,让学生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如:为了巩固“d、r、m、s”四个音符,我给孩子们安了四个“巢”,和他们一起玩起了“小鸟找家”的游戏。在认识节奏时,我让学生“摘苹果”,“苹果上写着不同类型的节奏,我拍击一条,学生摘一个苹果”多有趣啊!当看到学生在游戏中欢呼雀跃的情境,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二、在超越教师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师生共同成长。
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课改的根本。在课改工作中我通过学习各种有关课改的文件、资料,通过聆听专家所做的有关课改的精辟论述,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等等,认识到课改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发号施令者,而要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学习的过程也不再枯燥无味、毫无生趣,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蹲下来看孩子,去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科学地教育、引导学生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二)转变观念中使自己成长。
教师要学会尊重、赞赏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随意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现在,面对每个孩子,基于他们的个性、年龄、家庭、兴趣的不同,我有了更多的宽容,鼓励、赞许、微笑和满意的眼神。
有一位教育者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需要的是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体会到:当我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我才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听歌曲、讲音乐故事、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和学生一同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敢于让学生超越自己,从而转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精神。孩子们听得多,看得多,有时候他们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向你请教,任你学富五车也难以一下子抵挡得住。这时就需要你坦诚地接受他们的“教导”。如在“节奏组合练习”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组合,有多少写多少,让他们争取超越老师,给他们五个音“d、r、m、s、l”让学生按照自己组合的节奏进行旋律创编,结果有许多出乎意料的优美旋律出现了,我也为之赞叹。
(三)在“教书匠”到 “教育家”的转变过程中成长。
教师应是新课改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和研究适应新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改的保证。要注重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新课改促使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课改的要求。不轻易服输的我,放弃了休闲娱乐的时间,强迫自己多学习有关课改的文章、多与老师们交流、多到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发现我进步了,观念转变了,在理论研究上也有所提高,并先后撰写了《从兴趣入手培养音乐能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价》,我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总结》还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教通讯》上刊登。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新课改中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超越自我,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完美转变。
三、在超越自我中成长
(一)寻求质疑,在创新中成长。
新课标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主动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气氛中感悟和理解音乐,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一位哲学家说:“学科教育就是将学科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那么新课改的第一任务就是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产生疑问和好奇,富有质疑和批判精神,进而终生都有“问题意识”。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在重点处求疑,在易错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当学生在做“读歌词,按拍号要求写出节奏”这一练习时,大多数学生写了两种以上的节奏形式。如“大雨下来哗啦啦啦啦,小雨下来沙沙沙沙。”很多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我把四个‘沙’的节奏写成这样,能把小雨如丝和下得连绵不断的情景表现得更贴切。”“我把‘大雨下来’的节奏改成这样,更能突出大雨的大和落下的猛。”在听完古筝的演奏之后,有学生提出:“如果我们用古筝弹奏出《二泉映月》会是怎样一个效果呢?”学生的方案是否可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产生的问题也会更深刻、更富有创意,批判、怀疑的精神就越坚定,也许,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二)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中成长。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环节,是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对教育评价的主导思想定位在两个方面:“把评价作为推动人的发展的力量”和“不为评价过去而评价,要为今后发展而评价”,以此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在教学中我坚持多方位、多角度、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元评价学生。此外我重视评价角色的多元化,让同桌、小组成员、父母都参与到评价中来,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课堂上我非常重视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如“你的这种方法与众不同,老师佩服你!”“这首歌曲你唱的真美,看,全班同学都陶醉了”“老师没想到你回答的这么完整,太棒了!”等等。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记得有这样一个传说,天上的星星代表着每一个人,这个人越有成就,代表他的这颗星就会越亮。也许在天上的某个角落里,也有代表我的一颗星,它一定在鼓励我,要我让它变得更亮一些。面对课改这样的机遇,面对学校给我提供的机会,我不再犹豫、不再徘徊,我将以更高的热情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让代表我的那颗星更加明亮。我将放飞翅膀,在课改中健康成长,同时在成长中我也享受到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