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33|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教师阅读随笔精选(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是郭初阳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正读崔卫平的《正义之前》。一篇“谁是亚当·米奇尼克?”让我挣脱了失语的状态。崔卫平,亚当·米奇尼克,然后是对郭初阳渐渐明晰起来。



在此之前,我曾一度将阿啃1919(蔡朝阳)误当是郭初阳。这里面有是由于他们两个的名字都带“光亮的阳”的缘故,更重要的是认识阿啃在先。阿啃的文字震憾了一批教师,那篇引人注目的《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让我见识了文字的力量。对名师建立一个恰当的学习态度,阿啃在《一个中学教师的阅读史》坦承,书籍是其理性的秘密发源地。



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阴道上来回不安的,游荡



《秋日》,里尔克的。






于是受着头上一颗小星的笼罩



《自己》,穆旦的。



里尔克,穆旦。前者是阿啃(蔡朝阳)的BLOG行动,后者是高卢韦(郭初阳)的BLOG言说。于是,我不能不再次感慨:这个地球村真小啊。左,遇到了一个阳。右,又遇到了一个阳。



在第一线见到了郭初阳的课堂,那天晚饭吃完可是忙得连碗都没洗呀。这郭初阳可是荣获全国中小学“个性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就算看在里尔克、穆旦、崔卫平还有阿啃的面子上,也不可错过。就这样连端凳子带吆喝地硬拽着先生,那天刚刚好他没有晚自习。我怎么能放过任何一个难倒他的机会呢?平时的天问常常是冲向他的。他在中学里还算是比较出色的语文老师。



《套中人》,整个看起来挺平静的。即使是讨论,大家也都是比较温文尔雅的样子。不是激辩,没有激动人心。相对于小学里小脸发红,小嘴直张,小手直举的公开课堂,很明显那不是“高音区”。难怪新教育在成都之时,有人回来后叹息,不过瘾啊。甚至心生质疑,这是公开课吗?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学?”就成了那晚我打击先生的话题。



就在争论声中,郭初阳将自己的课堂辑成一束,出了一本课堂实录——《言说抵抗沉默》。在言说与沉默之间,大大的言说抵抗大大的沉默,古朴的言说抵抗的是即将逸出封面的沉默。大片混沌的黑色,边缘则出现了一轮眩目的光亮。初阳。一声惊雷。康德的一个出口或出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一种转折。“仿佛从遥远的深处传来,是在幽暗黑暗的隧道中凿出的一线光亮。”, “将一种幽暗带到光亮之中”,“在你犹灭欲明的画面上醒醒”,“一瞬间,那白亮的秘密击穿你”,“请将这当做一个沉默的呼唤”……一个饱满的有着无穷意味的空间,这个封面的设计实在不错。



书拿到手中之时,已经是书店的书架上最后的一本。有些破损,随书的课堂录像碟子也不见踪影。看来,我所处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里,郭初阳热早就悄悄掀起。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我如是吟,预感着郭初阳式的里尔克的预感。



“要客观,不要抒情。”,“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读起来很容易带感情,我现在要求不带感情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 心 中 理 想 的 教 师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姚小丽

读罢《新教育之梦》,它给我的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是一个好教师吗?怎么做才能成为好教师呢?”《新教育之梦》为我圆了这个梦。该书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说道:“因为追求教育理想,便有了我的这本新作——《新教育之梦》。”而我要说:“因为《新教育之梦》,便有了我的理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书中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理想教师是一个完人,但‘人无完人’,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确实很难,但是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只要不懈地追求理想,不要轻言放弃,理想终能实现。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要不懈地追求和勇敢地超越自己。

    其次,我认为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就要有活力。过去常说,教师与学生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现在常说,教师的这桶水应该是活水,是可以流动的水,这样才不会使学生的这碗水变成死水。理想的教师应该富于活力,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读书是活力的源泉,惟有读书,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吧,你会感到充实,读书吧,你会觉得充满活力。二要充满激情。激情是活力的释放,一个激情奔放的教师,他就能把自己的活力纵情地释放出来,他就能把自己的魅力尽情地展现出来,他会永远憧憬明天,永远不知疲倦。

    第三,我认为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就要有毅力。“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这一居里夫人的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成就事业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于教师,要想成为理想的教师,就需要毅力、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需要面对困难挫折,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会在挑战冲刺中磨练出坚强的品质,才会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最终实现理想。

第四、我认为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就要有亲和力。亲和力可以使孩子们想亲近你,想和你交朋友,而只有当孩子们和你成了朋友,你才能和他们更好地沟通,才能教育好孩子们。而亲和力的养成需要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朱永新先生在书中写道:“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理想教师亲和力的养成,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关心爱护学生。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爱他们,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就要给他们更多一份关怀,更多一份爱心,让他们在老师的爱心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用爱心去感染学生吧!理想教师亲和力的养成,另一个条件就是尊重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五、我认为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就要有创造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理想的教师不仅自己能不断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敢想善思,勇于创新。

    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教师应该不懈地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7:00 | 只看该作者
读《爱的教育》
杨慧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许多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特别痛苦的生活状态里.

1.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是父母不了解的,父母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席想,对孩子的教育才可以到位,产生积极的效果.小心弹簧越压越紧,父母的爱过度了,孩子可能对父母敬而远之.

(2)溺爱孩子害处多:父母把满腔的爱心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把过多的爱放到他们身上,时间长了,只会把他们"淹死".

(3)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等七分等,这是规律.当父母觉得孩子有问题时,千万不要灰心,更大要对孩子训斥,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等待孩子成长也是一种美.

2.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呢?

(1)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们觉得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奉献,只知道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读懂得关爱别人\关注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考虑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否定,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父母不要预先为孩子承诺太多,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面面俱到,不要总想着孩子没有这没有那.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一切东西来得太容易,也不懂得珍惜.

(3)父母要为孩子作出榜样.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3.教育中的平常心才是正常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标准千万个.作为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回旋的余地,也许父母们将发现,其实孩子生存得很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呢? (1)给孩子适当的期望: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里,那么自然就无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2)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父母可以跟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3)教会孩子生存之道: 在整个人生当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把这个目标当做自己的主要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些为幸福生存锻炼的机会,如: 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与别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等等.这些生存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也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7:00 | 只看该作者
读关鸿羽著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杨慧

刚刚读完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受益匪浅,偶然在网络上看到另一本类似的作品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认认真真的读了这本书——

“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一系列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但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该如何“培养”一直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阅读了《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如“孩子需要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怎样培养”等。其中针对文章第十章《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与矫正方法》谈点自己的想法。

文章就“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和矫正”提出了12种方法。比较文中第一种方法:“让小闪光点形成大光圈”,我对自身教育方法作了反思。“离开座位后把凳子放到座位底下”,这是我班的一项行为规定。这简单的一项行为规定看看容易,但要使全体学生做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却较为不易。刚开始执行时,不少孩子都要在他人的提醒下才想起这项规定。起初,我就采用了平常的方法:“这次检查,老师发现,……这些同学的椅子没有推倒桌底下。”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没有按规定做的孩子低下了头,但其余孩子对却抱以幸灾乐祸的神情。更糟糕的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许多孩子对这项规定并不放在心上,完全由我一个人在反复地强调。后来,我改用另一种方法:“今天老师发现,离开座位后把椅子推到座位底下的小朋友有……让我们为自己有这样的好习惯鼓掌。”由此发现,受表扬的小朋友是满脸的喜悦和自豪,同时没点到的孩子依然低下头。一天天过去,能自觉做好这项行为规定的孩子越来越多。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已经能成为他们的一个行为习惯。读了这篇文章,再反思自身的这个教育片段,使我明白了原本无意的教育方式其实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原理。

第二种教育方法在行为习惯培养法中叫“正强化”,正如书中所说的: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了某件事,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我想,要是早拜读到这书,我在工作中就会少走些弯路了。间隙强化、区别强化、正惩罚……这些都是书中提到的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仔细品读揣摩这本书,能使我们在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中更具科学和实效性,我会再次认真学习此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7:00 | 只看该作者
爱  的  教  育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姚小丽

《新教育之梦》这一著作中,告诉我们教育离不开爱。爱是师生之间的互尊互重,互谅互爱。作为一名教师,其工作对象是特殊的,它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也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计算。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爱憎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所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而这不是单凭知识的传授就能完成的。它更需要“爱”这种元素在其中催化。一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去爱你的学生。

  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要造就一个人,需花费的心血是无法计算的。然而要毁灭一个人,却是很简单的,尤其是对心理承受能力还十分薄弱的少年儿童来说,也许教师一时不经意的责骂,就会对其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当然,也许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这么弱的。的确,这也是事实。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哪怕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只有尊重你的学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我们不能因为是教师就要求学生无条件的尊敬,在这架天秤上,平等的付出是维持平衡的必要条件。

  其次,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够,甚至可能是有的学生是患有多动症之类的,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总之,可恼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作为教师,一味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只能固步自封,对自己,对学生都毫无益处。只有设身处地的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教师就可以从家访入手,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制力不够,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要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只能是春蚕作茧反自缚,就好比是浮在水上的油脂,无法深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你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比如说吧,学生爱看动画片,老师却一味认为,这些东西太没有营养,而且有的还太过暴力,一票否决,这只能拉大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部分学生不会因为你的反对而停止,只会更加小心,也不敢再对你吐露看法了。更何况也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动画片中也有优秀的作品,它们有的是宣扬一些英雄人物的,有的介绍历史典故的,与其一味地堵塞,何不适当引导了?教师可在倾听学生的声音中,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如兴致勃勃地说上一句“我觉得哪一部更好看,因为……”只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更胜过你在班会课上声嘶力竭地反对再反对。更何况,多倾听学生的声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8: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观点之一:警惕教育荒废、代沟下移



孙云晓教授指出了家长应该警惕的应试教育下的教育荒废现象,即一切为了成绩,而真正的教育却被忽略,比如有的孩子不会交际,不会沟通,没有朋友。“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人格状况比如是否自信、友善、坚强、抗挫折等,父母们没有很好地去关注。”孙云晓说。“人格健康的孩子才是真正让人放心的孩子,是能得到幸福的孩子。”



他说,现在甚至出现了“代沟下移”的现象,即原本出现在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代沟,现在下移至小学生与家长之间,从而出现了更多的教育困惑。孙云晓请不同年龄段的家长举手,举手如林的果然是小学生的家长们。“现在的孩子发育提前,学习压力提前,而他们的信息世界又是成人化的,导致了‘代沟下移’现象。”



观点之二:用耳朵教育孩子,倾听比说更重要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孙云晓说,“好的关系的底线是:孩子遇到麻烦事、危险事,敢于对父母说,表现为:理解、信任、尊重、学习、帮助这十个字。”



“用耳朵教育孩子。”这是孙云晓提出的新论点。他认为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不能说得太多,而需要倾听。“当孩子把问题说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是,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他说,人有八种智能,而学习好的人,只是语言智能和数学智能较好,而不同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 孙云晓还给父母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你今天回家去发现一个孩子的优点,能够发现十个的,是优秀的父母,能够发现五个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发现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观点之三:培养孩子的习惯最重要,首先要有爱心、孝心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孙教授说,要培养三个习惯,一是学习,二是做事,三是做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一定是有爱心的,再具体一点就是有孝心的。家长要善于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心和孝心。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但缺少的是爱心: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有份额意识和分享意识。” 孙教授还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提出了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11岁的2个多月的阅读,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并记了30多年的日记,让我成为现在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06:18:00 | 只看该作者
读《爱的教育》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许多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特别痛苦的生活状态里.



1.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是父母不了解的,父母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席想,对孩子的教育才可以到位,产生积极的效果.小心弹簧越压越紧,父母的爱过度了,孩子可能对父母敬而远之.



(2)溺爱孩子害处多:父母把满腔的爱心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把过多的爱放到他们身上,时间长了,只会把他们"淹死".



(3)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等七分等,这是规律.当父母觉得孩子有问题时,千万不要灰心,更大要对孩子训斥,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等待孩子成长也是一种美.



2.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呢?



(1)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们觉得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奉献,只知道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读懂得关爱别人\关注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考虑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否定,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父母不要预先为孩子承诺太多,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面面俱到,不要总想着孩子没有这没有那.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一切东西来得太容易,也不懂得珍惜.



(3)父母要为孩子作出榜样.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3.教育中的平常心才是正常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标准千万个.作为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回旋的余地,也许父母们将发现,其实孩子生存得很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呢? (1)给孩子适当的期望: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里,那么自然就无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2)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父母可以跟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3)教会孩子生存之道: 在整个人生当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把这个目标当做自己的主要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些为幸福生存锻炼的机会,如: 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与别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等等.这些生存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也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10: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