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县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讲话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1: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县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讲话稿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突出以上率下,突出抓实支部,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经常性教育特点,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党性观念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激发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活力。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基层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现代xx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与贯彻市县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拿出硬措施、实招数,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取得更大成效。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更加注重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真“学”实“做”上形成常态、抓出长效。一要持续打牢“学”这个基础,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握学习方向,严细学习安排,增强学习实效。二要持续抓实“做”这个关键,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树立合格党员标尺,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完善查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县级领导班子、县直各部门、各镇(街、区)、村(社区)、“两新”组织各个层面,都要按照市委要求,深入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行动,通过对标学标,实现比学赶超。三要牢牢扭住党支部建设这个重点,在抓实支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过硬支部建设为抓手,着力补齐短板短项,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要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增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一要在推动更大更高水平发展中彰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要突出发展导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创发展新优势。特别要聚焦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基、县城提升、镇域发展、生态改善四大任务,千方百计引项目,真包实靠抓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着力抓好大项目的引进、储备和建设。二要在全面提升基层基础中彰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要强化基层导向,以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提升年为契机,扎实开展“万人下基层”活动,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廉洁勤政。三要在狠抓落实、干事创业中彰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导向,引导党员干部主动、用心、创造性地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要压实责任、以上率下、严格督导、营造氛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崇实重干、担当作为,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际成效,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xx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对于这次会议,我强调以下几点:一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县委要求。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当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参与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带头做到“四讲四有”“四个合格”,带头寻标对标、担当负责。二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督促指导。全面梳理各项任务,精心研究制定贯彻意见,量身打造务实管用的措施载体,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紧扣中心工作,做好结合文章。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牵引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有利契机,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县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与落实基层基础规范提升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推进工业强基、拆违建、棚改等攻坚任务结合起来,与抓项目建设推进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0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