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我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被先生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而书中论述关于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更让我深有感触,很受启发。现就该书在课堂教学的一些启示浅谈如下:
一、教学改革应该追求实在有效的主体性行为
佐藤学先生剖析到:在提倡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习观后,很多教学就将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等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了,创造了教学中的“主体性神话”——就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了,他说“现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能看到这一点——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导致只存在‘自学学习’,不存在‘教授’的概念,所以‘教育’这一概念也不存在了”,他认为“这是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因此,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课堂上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能否开展起来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同伴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
二、教学当中要关注学生不确定的东西
无论是观摩活动还是平常的教学,我们都可以感到当孩子的答案符合教师的要求时,教师的脸就象绽放的花朵,充满满足的喜悦,当很多孩子的答案不是教师的标准答案时,则面无表情或表现失望。佐藤学先生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 我们往往要求学生用清晰明白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思想,这就会使一些学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过程,有时候,一些思想是无法用语言或者是用清晰的语言表达的。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孩子的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三、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原来我们也一直强调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老师是否在认真倾听。佐藤学教授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他认为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但是现在我们大多数老师正是要求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判断学生是否注意听讲,而很少注意学生是否在在用心倾听。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不要只看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而要认真仔细地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佐藤学先生的分析,促进了我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认识,也将促使我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例举很多事实,让我看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愿我们也能学习佐藤学先生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改革,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