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易错方向 | | |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关联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 |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吸纳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 | | 当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施加影响时,还会影响其他要素,这是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必须先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否则会使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盲目开垦草原、破坏地表植被,使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
2. 不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易错方向 | |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受水热组合状况的影响,受地形的制约。山地的降水一般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少—多—少的变化,因此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会出现森林带 | | 通过具体例子区分。例如,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则代表自然带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是气候类型;热带荒漠带是自然带类型,而其对应的典型气候类型则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植被类型可以说荒漠(荒漠植被) | |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
3. 不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关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上所学的为一般理论,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对具体区域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结合实际,灵活变通。例如,山区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地区,但也有例外,如果某地地形过于崎岖,河谷平地不足,聚落也可能分布在地势较高而相对平坦的地区。再如,山区道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山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一般通过修建隧道和高架桥的形式穿过等高线,线路相对平直。 4. 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易错方向 | | | 在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时,要了解灾害产生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在不断运动中发生变异。在对具体自然灾害的自然要素进行分析时,应结合区域地理环境 | | 自然灾害至少包括了以下两个根本属性:一是事件成因必须是以自然因素为主(可以有部分人为因素);二是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条件产生危害,如果不产生这种危害,则不能称之为自然灾害 | | 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也可缓解此时此地的高温天气;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可以带来降水,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作物越冬,可冻死田地里的害虫;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岩浆岩中存在矿产资源 | | 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与相对损失是不一样的。一个地区经济发达,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所以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相对损失较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