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师论文: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造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宁夏银川 崔清泉



现代社会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验逐步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具备生产能力与竞争能力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现代教育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教育倡导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脱离传统思维模式,产生独特思维能力,发展新事物关系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于用现有的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用崭新的理念来处理问题。而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创造性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本前提。

音乐教育特别是音乐创作学习与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我们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在音乐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发明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热情、毅力、信心、活泼开朗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改善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

音乐学习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音乐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应因材施教,第一要在充分了解音乐学科特点的情况下进行,第二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激趣引思,启发学生想象,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的目的。

一、欣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快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进而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音响资料人手,在比较、选择中逐步掌握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使用规律,完全不靠理论说教,紧紧抓住学生主动参与,从听觉感受、情感体验入手来加深对音乐概念、音乐行为、音乐形态的深入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最终达到与音乐融为一体的境地。例如欣赏与音乐创作教学《阳关三叠》,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情节、有形象的音乐。学生在创编“送行”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在多名学生表演过程中不断评价强化对情景和意境的创设,“送别”的创作新颖且生活化,易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创作与表演,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个人创作及表演才华的机会,十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锻炼与成长。

二、唱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唱歌广义上是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唱歌曲。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之一。诗、歌、舞是人类情感最原本的表现形式。歌唱器官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直接、最纯洁、最美好、最卓越的乐器。古今中外,音乐教学几无例外地都是从歌唱入手,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的,这是因为歌唱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教学形式简便,无论在城市、农村,教学条件优劣均可进行,易于普及,教学收效显著。

例如欣赏《春节序曲)),在教师的热情支持和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可根据音乐即兴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地学唱一首歌,而是成为创造表现音乐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目光、笑容、手势、话语中得到鼓励,在教师的启发中增加勇气,最终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集体的创造之中。在音乐的参与创造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人格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三、器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演奏乐器广义上是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奏乐曲。器乐演奏是人类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器乐演奏可以发展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作品的敏感性,可以发展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器乐教学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在课内安排器乐学习,可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嗓音或听觉条件不够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愿望。学生喜欢摆弄乐器,乐于全神贯注地演奏,不满足于演唱、演奏现成的歌曲、乐曲,他们希望尝试自己编自己演奏。例如竖笛教学中先教授学生正确吹奏S1、La、sol三个音,在学生反复模仿练习后,可由一名学生出模仿题,全班或某学生随之模仿,再即兴创作演奏,然后教师吹奏由学过的三个音组成的旋律问句,由学生即兴创作出旋律答句,最后由一个学生即兴演奏旋律,其余学生模仿或进行旋律回答。这种教学既强化巩固了竖笛吹奏技法,又达到了复习音乐知识、训练音乐记忆力、培养即兴创作即兴演奏的能力。教学气氛活跃、和谐,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创作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创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广义的音乐创作学习,是“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不仅包括作曲,还包括即兴创作和即兴表演等创造性音乐活动。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歌唱、演奏乐器和欣赏音乐等教学活动也都要求学生根据作者的意图及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唱、演奏表现出来。在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音响,创造性地体验其情感,创造性地进行联想与想象,这类创造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在这里指的创造,不是前者所提的专业人才的音乐创作,而是在学生为抒己之情、表己之意进行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学生的这些音乐创作,不是有些教师、家长认为的“乱弹琴”、“瞎胡唱”,他们的作品同样是艺术品,他们从中仍可以获得教益。创造的灵感、信心、志趣、能力,从这里起步,创造性、开拓型人才从这里汇合,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破除创作的神秘感,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在音乐创作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是从模仿开始,并在音乐创造中获得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快乐。例如在欣赏变奏曲时,首先完整地听赏《小星星变奏曲)),逐段分析每段变奏在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学生自由编组讨论,集中意见,有分歧的可用复听的办法解决,由学生自己小结,什么是变奏及变奏的表现意义。最后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如《铃儿响叮噹》、《小松树》等,个人进行变奏创作练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创作才华。

五、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挥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出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进行“引思”和“助燃”。当然,学生在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这时教师不但要允许“犯错”,而且要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因此,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应采用诸如反问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否定自己,或首先肯定其有价值的部分,或表扬他动脑筋的习惯和敢于发言的勇气,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否定的沮丧感;而若发现有独特的、有新意的说法,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会极其宝贵的成功体验。而那种在教学中搞“一言堂”,对学生搞“一刀切”的模式,统一要求学生而大搞“听话教育”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才能。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鉴赏能力,锻炼学生自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寻找、发现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总之,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2、加强情感交流,保护学生探究热情,激发创造性想象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我的。因此.应着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音乐作品中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包含着理解和情感的形象思维,它带有深厚的情景色调,因而审美对象在想象中也染上一层感情色彩,造成欣赏中和创造中的“情景交融”。“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爱,迁移至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因此教师应爱护、尊重学生,并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友好、心理相容的亲切感情,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扬己之长,积极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怆等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意境,为学生创造如痴如迷的情境,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可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入心,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

音乐形象不寻求统一答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情趣、个性的不同,对音乐的想象也不同。因此在感受音乐时,应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而应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另外,在音乐课中不应忌讳学生表示不喜欢某首歌曲或认为某首作品“不好听”的想法。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是请他们陈述理由,二是通过欣赏,讨论、挖掘、发现乐曲的美感和价值,让他们知道即使是“不好听”作品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营造融洽学习气氛,清除学生思维障碍引发自由想象

良好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都应放下“架子”,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多用“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形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减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精神才能进发出来。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首先是考虑教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之前老师有什么潜台词,在评论学生发言时教师是否流露倾向性,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维时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人的观点,师生之间应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引导者,学生探索中的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要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必须有具体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在周边的同学之间得以锻炼,教师也应适时地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参与讨论,给予鼓励,使学生逐渐敢于发言。另外,为了消除学生怕说错而感到紧张的顾虑,教师应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时,都认真地听并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即使学生的说法有些欠缺。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

4、结合通感教学孕育创造的萌芽,升华创造性想象

通感是一种感受沟通另一种感受,是指艺术活动中多种感受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相互渗透或迁移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声音似乎有颜色、气味,似乎有锋芒”。声音使人们产生视觉形象和触觉感受,如高音易产生有色的联想,且有向上穿刺一般的感受,中音常给我们灰色网状形象,低音带给我们是一种凝重深厚的近似黑色的块状形象等。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随着旋律的起伏,展开想象和联想。教师应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多,受习惯性的束缚较少,因此容易产生一些“反常理”的想法,然而也许就是这些奇异的想法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创造成为可能。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那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曲调像是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赫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然后启发学生逐渐由低层次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这些由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获得音乐所包容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想象空间。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教学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创造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与能否持续发展的标志。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焦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样:“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同一性、非具象性等特征,为受教育者留下了更广阔的联想、想象、创造的空间。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大胆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更新教学观念,以培养出更多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4: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