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小议荧屏错别字(600、700、800字多篇)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小议荧屏错别字
如今,在现在的电脑、电视的荧屏上,你会经常看到像“默默无蚊”“前途无量”“步步高生”……这样有错别字的成语,我认为十分不好,因为现在许多青少年在看电视,上玩的同时,也习惯于把荧屏中的好的字、词、句给记住,或者记在本子上,如果上面有很多错别字的话,他们会把这些错别字误认为是对字,然后在学习的时候就写上来,使自己在考试中错字太多而打不了高分。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和词典,他们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不会有一点点的错误。

     记得在2007年8月份,在中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的好朋友威连曾经说过一个有错别字的成语:望风披磨,我当时还以为又有了一个新成语了呢,原来是望风披靡,他说看电脑游戏的一个人的网名就这样写的,他就认为这是对的了。

     愿荧屏上不在出现任何错别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15:08:00 | 只看该作者
小议荧屏错别字
麻木地看着电视上一句又一句的“经典”,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个举世闻名的古老国度,到底怎么了?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有人这般说。于是乎,当我们穿行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就该变革,文化变革?不错的,历史的潮流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可这就代表一切吗?

  诚然,从一方面看,这些“新新语言”丰富了汉字的词汇,充分展示了我国的语言文化,让大家一目了然,省时,省力,还可以生动形象地为产品进行推销,新颖而又独立,令人记忆犹新,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另一方面看来,负面影响的确很大!不仅经常会造成认字失误、误人弟子,而且这样的词语既本身发生了错误,还改变了意思,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如今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如果不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其影响是极大的。例如某地有位“追星族”同学在读课文时,把“脍炙人口”读成“脍灸人口”。同学们笑她,老师给她纠正,她竟振振有词地说:“歌星××就这么说的。”

  记得有人作了这样的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很简单,就是让你把“尴尬”两字给写出来。测试了一二十人,竟然无一人能够写出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其中有个学国语的博士,虽然写的时候,刷刷几笔,看似写出来了,但是这个国语博士也是和前面的人一样的错了,这难道不令我们深思吗?在这个时代,在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现在,在许多老外都对汉语十分熟悉的今天,居然会有国语博士把汉字写错!

  华夏,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个民族感到骄傲,那五千年的沉淀,那耗尽生命的努力,才使中国文化成为了一个奇迹。请让我们尊重、爱护、保护那永恒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15:08:00 | 只看该作者
小议荧屏错别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迄今已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今天,汉字也是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许多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隶楷行草,再到我们今天使用的宋体,汉字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这么多种汉字引发的问题就这样来了:无论是荧屏上,还是大街小巷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繁体字或一些不规则字体,屡见不鲜,甚至错别字。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汉字的胡乱使用呢?我们又该怎样解决呢?
       打开电视,无论是曲折动人的电视剧还是一些赏心悦目的歌舞类节目,错别字的“倩影”总是随处可见。在这些错别字中,见得最多的要属“大象”的“象”,因为它总是被别人把它和“好像”的“像”搞混。因此,在一些公开场合,往往和“好”一起露面的是“象”,而不是“像”。是因为电视台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粗心大意弄错了?还是他们不会写?如果是前者,那电视台工作人员粗心的几率太大了,显然不可能;可如果是后者,那就更不可能了,大家都知道,电视台的招聘是很严格的,不会写的人压根都不用去嘛!我认为,原因只可能是一种——那就是追求潮流。大家知道,在港澳台,人们使用的文字是繁体中文。自上世纪末,港澳台地区的“追星热”传入大陆,便迅速地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繁体中文。大家看看,许多唱片底下的歌词都是繁体字,有的还是不规范的繁体字。偏偏有的人又不懂繁体字,于是就开始了“创字”,搞出一个“四不像”,最后越来越荒唐……
       然而,走在大街上,东边是“不剪不散”;西边是“理髪”;前面一个“照像”;后边一个“默默无蚊”。另外,像“自行车仃放处”﹑“打玖” ﹑“水電安装” ﹑“骑乐无穷” ﹑“有口皆杯” ﹑“食全食美” ﹑“讟书是福” ﹑“来頓饭”……这样的广告语多的更是没法说。那次,小姨的理发店开业了。我前去参观,发现她店的招牌是“一剪钟情”,便告诉她写错了。小姨头也不回地说:“这叫‘潮流’,流行懂不懂啊?这样才显示出我店的个性来!”没错,现在追求所谓的“潮流”乱改成语,在错误使用汉字里面占的比例很重。开店者一般是“80后”的,也就图个新鲜。他们认为:这些乱改成语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又不会损害谁的利益,反而吸引顾客的眼球,而且认为这样挺“酷”,不落伍,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那这样真的能使店里的生意更好吗?
      无独有偶,不仅是在城市,在乡村上仍然可见错别字的踪影。那年放假,我回老家去探望爷爷奶奶,刚好遇到爷爷给书记写信,我发现爷爷把凡是言字旁都用汉字“言”代替。难道爷爷也懂追求潮流?何况给上级写信时很严肃的。我不解,便问爷爷。爷爷笑着回答:“呵呵,我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爸爸只教我认得几个字,那是新中国还没成立,我们都是写的繁体字,到现在我还改不过来呢!”哦,原来如此。可不是现在都在搞“扫盲工作”吗?怎么爷爷没有被“扫”呢?
        看到这两种情况,我想问:汉字受法律的保护吗?答案是肯定的。简体汉字已经商标注册;而繁体字与简体汉字只是比画不相同,其读音字义完全相同,因此也是受法律保护的。那么那些人随意乱用汉字岂不违法?我国在这一条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按以上推测,的确如此。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一是有关部门管理不严,再加社会风气不雅,使得一些“追求潮流者”不正确使用汉字;二是我国的“扫盲”工作做的还不是很彻底,致使一些农村中老年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国《刑法》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希望政府以后在这方面加把力,用知识和科学去创造新的生活。
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请正确使用汉字。正确使用汉字,不仅仅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对汉字这个走过多少风雨的老人的尊重,更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责任的一种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0 09: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