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闪光
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 但数学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始终认为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殊不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否则好比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读懂题目,谈何理解。因此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指的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会学习的前提就是会阅读。现代社会也要求人们具有包括语文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数学知识问题化、生活化、社会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例如:某些产品的使用书、某股市走势图、某产业结构图等,都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数学教师忽视。
第二,从教材作用来看,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他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可是有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资源,课堂上把教材看作上习题集。我们知道:在一堂课中教师讲解的内容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听明白,而能理解运用新知识去顺利解决相应题目的学生有60%左右,而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总结,遇到复杂题目能思路清晰、准确无误的解决的学生有10%—15%也就很难得了。正所谓“听懂——会做——会学”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学贵得法”是充分阅读教材并能提升总结转化为“方法”的。
第三,从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来看,有些教师课讲解得很精彩,重难点突破方法得当,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原因就是缺乏阅读的习惯,不会自学。有的时候当问及某个知识点在哪一章节讲过时,学生竟一脸茫然。家长也经常跟教师反映,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时候让学生把题目再读一遍,当读到一半时就会叫到:“哦,我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还是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由此可见,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让学生翻翻课本,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说到底数学阅读到底读什么呢?
二、数学阅读的内容
首先要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教材的阅读主要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必须要仔细推敲才知原委。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第二类,“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课程一般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联系很紧密,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第三类,习题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习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习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平时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淘气马小跳学数学》等等,另外我班学生还常年订阅《小学生数学报》,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最后要强化生发材料的阅读。所谓的“生发材料”,指的是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自主构建、派生出来的思维成果作为一种学习材料。例如,学生所撰写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等,它可以是丰富的尝试思路、错误的解题集粹,或是根据要求编写出的各种数学问题等等。将同伴们的数学思考成果作为阅读材料,亲切自然,不仅可以生发阅读的快感,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理解、整理他人的学习思路,为己所用。
三、数学阅读的指导策略
数学阅读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呢?
(一)、搭建平台,让学生能读
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两部分:课堂,课外.当前课堂全被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全部被大量的试卷,讲义,练习所包围.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 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另外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阅读材料集等,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能真真实实地进行数学阅读。
(二)、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读
1、以“读”理解
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平行线的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同一平面内”这是前提,“互相平行”告诉我们平行是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另外在解决问题时阅读显得更为重要,如: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客车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时?往往有学生列成算式:400÷80。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往返”这个词。试想如果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抓住重点仔细多读,认识到“往返”也是一个要求,那么就不会出现上面的差错了。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读”质疑
以“读”质疑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1)为什么说在除法里?乘法里行吗?(2)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结论还成立吗?(3)为什么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如果同时扩大或缩小不相同的倍数会怎样?进而引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商的大小是否变化?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而且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再如:菜场里运来一批新鲜蔬菜,其中萝卜占这批蔬菜的20%,青菜占35%,已知青菜比萝卜多450千克,这批蔬菜共多少千克?让学生边读边质疑:谁是谁的20%?谁是谁的35%?谁是单位“1”?反复读使学生清楚的理顺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个为什么,思维也随之发展和培养。
3、以“读”比较
以“读”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后,出示这两类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长20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个小时?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反复读,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解题错误也随之减少。
(三)、及时反馈,让学生享读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再则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数学阅读务实高效,不再流于形式.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数学教学因阅读而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