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真诚天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八课时:小小图书馆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和59页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33 - 7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     53-6=     70-7=     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 - 7=26
       13-7=6             3  3      7-3=4
20+6=26         -     7      30-4=26
             2  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九课时:练一练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第3、4内容。练习六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
四、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数学游戏,巩固口算。
1、        书60页第1题。
10-7=        13-5=         100-1=
30-7=        23-5=         100-2=
50-7=        33-5=         100-3=
将第1题写在黑板上,选9人参加此游戏。
3人为一组,接力做题。哪组做的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计算出得数后,全班观察每组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擦掉得数。引导学生翻开书60做第1题,先只计算每组的第一题,然后推算出后面两题的得数。
汇报规律: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2、        书60页第2题。
制成口算卡片,全班轮流开火车计算,然后独立翻书做题。
(二)、森林医生。
书59页第3题。
教学时,请学生先找出错误的原因,再独立在书上进行改正,汇报时,请3名学生当医生,给小树治病,并说明病的原因,再开药治病。(写出正确的算式)
(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9页第4题。
每人准备1张口算卡片,通过乘车活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再全班互相检查,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练


10-7=3       13-5=8        100-1=99
30-7=        23-5=         100-2=
50-7=        33-5=         100-3=
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十课时:练习六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书60页第3题。
通过数字加工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书61页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4组,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在小组中开展竞赛,看看谁先过河,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找规律。
书61页第5题。
(1)24,31,38,(  ),52,(  ),(  )
(2)69,62,(  ),48,(  ),(  ),27
先说说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填写。
(三)买东西。
1、书60页第4题。
出示图
童话故事     奇妙的世界    科幻故事
42元           8元         12元
让学生观察图意,(我有8元钱,要买一本《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先估算差几元,再进行准确计算,列式解答书上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如:买1本童话故事和奇妙的世界需多少元?
2、书61页第7题。
        出示图
火腿肠      烤鸡      蛋糕     色拉油
15元       18元      16元    24元
40元钱可以买什么?
看懂图意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实践活动
调查有多少本课外书?
让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统计表 。
我        我的同桌        一共
(  )本        (  )本        (  )本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十一课时:跳绳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关键: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满十进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
6        2         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  4  8         5 – 4 = 1
                 1  4

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1、完成 70 – 48 =             70 – 62 =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进一,数位没对齐等。
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
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  ) + 40 ”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  )”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  )”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板书设计:
跳绳
62 – 48 = 14 (下)
我想:62 – 40 = 22                    我想:62 – 50 = 12
      22 – 8 = 14                             12 + 2 = 14
6        2   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 4  8           5 – 4 = 1
                        1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十二课时:练习七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部分题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  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计算。
   (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教科书第64页的第1题。)
做对一题得一颗        ,你可以得到几颗        。
请学生抢答,进行口算。谁对就可以得到一颗        。
对于竖式计算,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小组互检,正确了就可以得到一颗
(二)、实际应用。
1、森林医生。(教科书第64页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在书中“就诊”,并找出病因,及时给予治疗。
集体反馈时,让学生指出病因,并说说要如何纠正,今后要如何避免出现这种的错误。
2、口算比赛。(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大纲》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口算题。评出口算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并加以奖励,对于其他学生也要加以鼓励。
3、蜻蜓找花。(教科书第64页的第5题)
在媒体上演示,每只蜻蜓的身上都有一道算式,每朵荷花上都有一个数字,请学生帮助蜻蜓找花。
请学生上电脑操作,拖动蜻蜓,媒体中加以判断。
最后,请全班学生在书中连一连。
4、        画出跷跷板。(教科书第64页的第8题)
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
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判断,两只小熊的轻重的?
汇报时,鼓励多种方法比较。如:我是通过计算等出结果后,比较小熊轻重的;我是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关系进行判断的,35 + 6 和 6 + 35 ,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得数没有发生变化。76 –12 和 76 + 12 ,一个是减12,另一个是加12,所以加12的算式的得数比减12的算式的得数大。60 – 14 和 60 – 41 ,第一个算式减的数比第二个算式减的数小,所以得数也就比较大。
5、        把得数排一排。(教科书第64页的第11题)
明确题意,再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汇报时,要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先把算式的得数计算出来,再根据得数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教师示范:我比38大17,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55,比38大17,就是把38 + 17 = 55。
教师示范:我减去13,就是60,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73,(  ) - 13 = 60 ,(  )填73。
教师示范:我加上20,就是52,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32,(  ) + 20 = 52 ,(  )填32。
2、学生在小组中模仿老师,互相出题。
学生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七
我比38大17        13就是60           我加上20就是52
38 + 17 = 55        13 + 60 = 73           52 – 20 = 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十三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7的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图意和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比多少等应用题,有进一步的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图意和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比多少等应用题,有进一步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五、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图意和题意。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为例子,编应用题。
郑光昊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拿到了38个五角星,静宜小朋友比郑光昊小朋友多拿到7个五角星,静宜小朋友拿到了几个五角星?
学生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具体分析:求静宜小朋友拿到了几个五角星,,静宜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是与郑光昊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做比较的,而且静宜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比郑光昊小朋友拿到的五角星个数多7个,所以把38 + 7 = 45 (个)。
(二)、实际应用。
1、自编应用题。
根据刚才的例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也来编应用题。
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如,我做了25道计算题,我同桌比我多做9道,我同桌做了几道?
我吃了12颗糖,还剩下9颗,原来有几颗糖?------
在自编应用题的时候,根据具体要求,加以解决。
2、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看图明确图意,再根据问题,独立解答。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是如何分析的。
如,条件是松鼠吃了25个松果,篮子里还剩下17个,问题是原来有多少个松果?
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松果?就是把吃掉的25个松果加上篮子里还剩下的17个松果,就是25 + 17 = 42 (个)。
3、教科书第65页的第6题。
明确图意和题意后,只要学生能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
如果学习有困难,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教科书第65页的第7题。
让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教师也可以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含义,然后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
如:小花比小点高多少?小点比小花矮多少?
(三)、购物游戏。
(教科书第66页的第9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买法,但总价不能超过20元。
先让学生明确图意:商场中各种玩具的单价,如,洋娃娃18元,机器人10元,机关枪11元------
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拿出教具中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活动。(想买什么玩具,应付多少钱,又要找回多少钱)
活动结束后,反馈,小组中谁表现最佳?谁是最佳服务员?谁的计算又最快?
学生有什么话都可以评价。
    (四)、总结。
有什么收获?想评价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我已经吃了25个松果,还剩下17个松果,原来有多少个松果?
25 + 17 = 42 (个)
小象出生时,象妈妈29岁,今年小象3岁,象妈妈今年多少岁?
29 + 3 = 32 (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十四课时:火星探险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以及竞争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游戏的材料(若干个棋子,火星探险图,筛子)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游戏要求与规则。
1、明确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火星探险图,图中就是我们要走的路线图:从1到50,1是起点,50是胜利的终点。
掷一次筛子,朝上的面是几,就将棋子放在相应的位置,再根据要求移动棋子。小组中比一比,看谁先到终点。
2、扫清语言障碍。
每个数字的周围都有相应的要求,请全班学生一起把这些要求读一读,明确要求,同时也记请相应的文字。
如:找到火星地图到达25 – 19 ,那么就是计算25 – 19 = 6,就前进到6的位置。
(二)、组织学生开始游戏。
明确各项要求后,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教师可以从旁给予指导或肯定。
(三)、游戏结束后,反馈。
让学生汇报,比赛的结果,谁是第一个到达目的地的,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小组中又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各抒己见。
(四)、总结。
谈想法,今后想怎么学数学,用数学。
板书设计:
火星探险

1:找到火星地图到达25 – 19,25 – 19 = 6,就前进到6的位置。
2:建立与地球联系到达81 – 77,81 – 77 = 4,就退回到6的位置。
5:看到火星化石到达12 + 8,12 + 8 = 20,就前进到20的位置。
40:太阳温度太高退回31 – 16 ,31 – 16 = 15,就退回到15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5: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