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真诚天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课题一:买书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和49页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28 + 4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 ,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 ,20 +12 =32。

方法五:2  8
+      4  
    3  2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
(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试一试”第(1)题。
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一练”第1题。
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位值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提出留着下练习课解决?也可以将问题保存在:“问题银行”中。
板书设计:
买书
28 + 4=32
       28+2=30             2  8      8+4=12
30+2=32         +      4      12+20=32
              3  2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练一练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的第2~5题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解决培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关键: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计算题(教科书第49页的第1题),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解答。中间如果出现错误,加以纠正。
2、夺星大赛。
(教科书第49页的第2题)
先独立做,每个风筝中的三道题都做对,学生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
(二)、实际应用。
1、教科书第29页的第4题。
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用去多少钱?
杯子          眼镜
9元          25元
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让学生在选择中,排除“爷爷有50元钱”这个多余条件,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列式解答。
    9+25=34(元)
2、教科书第29页的第5题。
出示图,明确题意和图意:根据说话“我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算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为了使学生明白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把说话的男孩也算上。
先搞个模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学生做题。
(三)、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可以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加以解决。


板书设计:
练一练
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用去多少钱?
杯子          眼镜
9元          25元

9+25=34(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三课时:练习四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要求以及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
五、教学关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计算。
1、书第50页第2题。(吹泡泡游戏)
54+9 =     26+9 =    33 +8 =    7+42=     38+7=
6+37=      56+4=     8+22=      3+79=     40+15=
可采用小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看谁算得最快。
2、书第50页第3题。(森林医生)
让学生当医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把对的写在旁边。
3、书第51页第8题。(小猴摘桃)
19+5=      43+8=      32+40=    64+9=   8+55=
49+6=      8+36=      65+7=     4+28=   20+35=
68+5=      17+30=     26+9=     43+8=   6+39=
18+8=      77+5=      56+5=     9+27=   42+6=
采用竞赛的形式开展比赛,谁算的又对又快,便摘到桃,汇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比赛,其他学生加油。
4、书第51页第7题。(比较大小)
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算出得数直接进行比较。
(2)、直接对左右算式进行比较。
(二)、实际应用。
1、        书第50页第1题。
上层        3        5        7        9        11
下层        27        27        27        27        27
一共                                       
让学生先计算得数,再进行比较,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2、        书第51页第5题。
先投影出示采蘑菇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
生:2个已知条件(兔哥哥比妹妹多采了8个,兔妹妹采了37个。)
   出示问题:“兔哥哥采了多少个?”
   学生先列式,并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
3、        书第51页第6题。
     出示 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     羽毛球    乒乓球
38元       29元        5元      2元
先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有:(1)、买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要花多少钱?
           (2)、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要花多少钱?
           (3)、买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
           (4)、买乒乓球拍和乒乓球拍要花多少钱?
           (5)、4个都买要花多少钱?……
再根据问题列式解答,若解决不了的放入问题银行。
(三)、找帽子
结合书50页第4题,全班一起玩找帽子游戏。
每人手上1张口算卡片,去找相应的帽子。
(四)、总结。
通过学习,你解决了“问题银行”中的哪些问题。
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再存入“问题银行”,下节课再来解决。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2 + 9 〇11 +9
(1)、算出得数直接进行比较。
(2)、直接对左右算式进行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四课时:发新书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挂图,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并列式。
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本?
(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本?
(4)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针对“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义,想出解决的方法。
汇报时,应鼓励学生估算结果,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的  19 + 18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可能有
方法一: 10+10=20  8+9=17  20+17=37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19,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7,十位上的1加上1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3,合起来就是37。
方法三:19 + 10 =29 ,29 +8 = 37 。
方法四:20 + 18 = 38 ,38-1 =37。
方法五:20+20=40, 40-3=37
方法六 :1  9
+    1  8  
     3  7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9加8等于17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7。再算十位上1加1再加1等于3。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2页的“试一试”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26+7=        3+39=        18+27=
26+27=      23+29=        18+47=
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苹果中间问题之间的联系,在独立做题。
3、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我们去春游)
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3题。
一(1)   二(2)   一(2)   二(1)  二(3)  一(3)
27人      34人      30人      30人    33人   25人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做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教学时,可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把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进行搭配等。
(五)、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课时:练习五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以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        书55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        数学游戏。(找朋友)书54页第3题。
选9个各同学每人手拿一张以下的算式卡片。
45+7=    40+27=   39+25=    17+24=     58+6=
28+13=   62-10=    29+38=   48+16=
得数相等的同学做最好的朋友。
(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4页第1题。
算一算,各年级参加歌咏比赛的总人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46        32        48        35        46        37
女生        34        30        46        27        52        38
总人数                                               

先让学生估算哪个班的人数较多,再进行准确计算。
2、书54页第2题。
        出示图,看懂图意后,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小熊从家里去上学,已经走了55米,离学校还有35米,小熊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完成后,进行汇报。55+35=90(米)。
3、        数学游戏
(1)、教科书第55页第5题:接力赛。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接力赛,使学生再紧张有趣的情境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2)、教科书第55页第6题
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了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哪两个?
让学生先估算,再选择不同的答案。
35和7     13和29    15和27    24和18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五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46        32        48        35        46        37
女生        34        30        46        27        52        38
总人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六课时:估一估,找一找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规律,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算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估算及具体应用练习
1、        书第56页第7题。
(1)、先让学生看图明白问题的含义,(左边有17个杯子,右边有18个杯子,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能装36个杯子的纸箱里,能装得下吗?)
(2)、再让学生先估算,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17+18=35,35<36,所以能装的下。
2、        书第56页第9题。


小明        小亮        小丽
10m        15m       
(1)、3人比赛投沙包,小丽第二名,她可能投多远?
(2)、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小丽投了(  )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做第(1)题时,可从小丽第二名中,估计出即比10米大,但小于15米。所以猜可能是11米、12米、13米、14米。
做第(2)题时,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算出小丽投了13米。15-2=13(米)
做第(3)题时,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并汇报。
学生可能会提:小明和小亮一共投了多少米?
              谁第1名?谁第3名?
              小丽比小明多投了多少米?……
(二)、找规律
1、        做第56页的第8题
21                23
               
41                43



33                53
               
35                55
小组讨论观察规律,说说表格中的规律。
汇报:第1张表格,横着看相差1,如:21、22、23。竖着相差10。如21、31、41。
第2张表格,横着看相差10,如:33、43、53,竖着相差1。如:33、34、35。
2、        接着往下写。
1  2  4  7(  )(  )

       2  3  5  6  8(  )(  )(  )(  )
1  2   3   5   8 (  )(  )
先观察,找出规律,再独立做,并说说规律。
(三)、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估一估,找一找
21                23
               
41                43


33                53
               
35                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七课时:数学游乐场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数学游戏,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应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数学游戏。(找朋友)
每人手拿一张两位数的数字卡片,任选两人出示卡片,其他的同学先把两数相加,计算出得数。如:出示28、31,全班即回答31+28=59……
(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7页第10题。
打枪游戏。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0+(  )
35+(  )    65~75
16+(  )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65和75之间。
50+(  )
38+(  )   70~80
44+(  )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70和80之间。
(2)        由于本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学生只要说出一种就符合要求。
2、书57页的数学游戏。
        先向学生说清游戏规则,可以先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
        规则: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圈的多谁就胜利。
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游乐场
20+( 45 )
35+( 31 )    65~75
16+( 56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